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慢性肝炎介绍

慢性肝炎疾病

就诊科室:
[传染病科] [传染科] [感染内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急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者,称为慢性肝炎。有的乙型肝炎起病隐袭,待临床发现疾病时已成慢性。

病因

慢性肝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肝炎多是从急性病毒性肝炎转变而来,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长期应用损害肝脏药物及机体对药物过敏,酗酒以及某种酶的缺乏,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症状

慢性肝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以往根据其症状体征及肝脏的病理改变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①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变均不严重,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轻微疼痛,偶尔出现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可中等硬,轻微压痛。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ALT升高或反复升高,其他肝功能试验及蛋白代谢大致正常。其主要病理变化特点为汇管区的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很少。肝实质内可见少量肝细胞变性或点状坏死。但肝小叶完整,没有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因而不发展或肝硬变,一般预后良好。


②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明显,中等度黄疸,肝肿大,脾脏常可触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及有肝外系统表现,关节炎、脉管炎、皮疹、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蛋白代谢异常,白/球倒置,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可有贫血。其病理特征为汇管区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其向周围肝实质内侵入发展,破坏肝小叶界板,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小叶内间隔形成,随后逐渐出现肝细胞再生结节,病变逐渐向肝硬变转化。一般认为慢活肝容易导致肝硬变。

检查


慢性肝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不同肝炎病毒的急性感染,转变为慢性肝炎的可能性显然不同。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急性期过后,疾病自限,预后良好,不发生病毒持续携带状态,亦不转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约20%发展为肝硬化,约0。6%发生肝癌;丙型肝炎亦约有36%(26%~55%)转变为慢性肝炎。


鉴别

慢性肝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根据国际工作小组1994年底在世界胃肠病大会上建议的原则,我国肝病专家在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会议上,对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修改。对无论是乙型、丙型、丁型或新型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均被划分为轻度、中重、重度3类。
     ①轻度相当于原先认识的慢性迁延型或轻型慢性活动型,临床上病情较轻,生化指标仅1~2 项轻度异常。

②中度相当于原慢性活动型肝炎的中等病理改变者,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居于轻、重度之间。


③重度有明显而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及便溏等,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血管痣和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临床上无门脉高压症证据,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白/球比值异常,蛋白电泳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85 5m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

并发症

慢性肝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慢性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任何药物都不曾显示其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明确而肯定的疗效,因此目前仍在进行各种试验治疗。鉴于本病的发病原理可能与病毒株的毒力,受感染细胞的数量和患者免疫系统的效应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其治疗药物大体分三类: ①抗病毒药物:包括人白细胞干扰素、人体纤维细胞干扰素、人免疫干扰素、阿糖胞苷、磷酸阿糖胞、无环鸟苷、病毒唑、磷羧基甲酸、聚肌胞苷。其中以干扰素疗效较为肯定。 ②免疫调节剂:乙肝免疫球蛋白、左旋咪唑、乙肝疫苗、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卡介苗、免疫抑制剂、胸腺肽、猪苓多糖等,其中以免疫核糖核酸较为有效。③改善肝细胞功能 药物:如肌苷、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促肝细胞生长素等。


预防


慢性肝炎应该如何预防?


慢性肝炎的饮食调理


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也助于促进消化功能。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影响脂肪代谢,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因此饮食要低脂肪、低糖(过多的糖进入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高蛋白。高蛋白饮食要包括植物和动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动植物蛋白质要各半搭配。摄入蛋白质在消化后被分解为氨基酸才能吸收,然后在肝脏制造成人类最重要的肌肉和血液成分的蛋白质。人体有8种氨基酸自身不能制造,一定要由外源供给。当动植物蛋白质每天各半搭配、均衡提供时,可弥补各自的不足,明显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适量的植物蛋白质能抑制动物性脂肪量,减低对动脉硬化的影响,保证必需氨基酸的充分吸收利用。挑食对肝病康复是不利的。


食量要恰当


肝病时消化功能减弱,进食过饱常导致消化不良,也加重肝脏负担。吃饭八成饱最好,暴饮暴食对肝脏、胃肠功能都不利。


饮食清淡


炒菜应清淡,少放油,少食生冷、刺激性食品,戒烟戒酒。


合理应用中药补药


肝炎患者不提倡过分服用补药,正常饮食即可提供足够的营养。服用补药最好征求中医医生的意见,盲目进食补药没有益处。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饮食中蛋白质含量不宜过高,因为蛋白质易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产生氨气,而氨是导致肝昏迷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肝炎或重症肝炎恢复期的病人要低糖饮食,否则易发生脂肪肝。


肝炎及康复期患者应选用哪些食品以补充糖、脂肪和蛋白质呢?


五谷杂粮等含淀粉类食品以及各种水果类、蜂蜜等,能供给糖,有补充日常生活所需热量、增进肝脏的解毒功能。芝麻、花生、大豆、菜子、玉米、葵花子、椰子等食品及植物油、蛋黄、牛奶等,可为肝炎患者提供脂肪酸,补充热量,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鱼、虾、贝类,牛、羊、猪的瘦肉、禽蛋类等,可补充蛋白质的食品,它们都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补充机体代谢消耗,提供一定热量。


治疗

慢性肝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慢性肝炎治疗方法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觉症状较轻,当病程往往迁延不愈,转氨酶持续增高和伴有慢性肝炎组织学的改变,部分病人经过20-30年转变为肝硬化,肝癌。因此慢性丙型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不要等闲视之,但不要紧张恐惧。要做到生活上动静结合,有规律;饮食上适量进食优质高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不宜过多吃糖及高脂肪的食物,要戒酒病配合医生给与必要的治疗:


(1)干扰素:丙型肝炎的发病一是可能由于丙型病毒直接侵害肝细胞,二是可能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造成自身免疫性肝损害。干扰素可以直接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并能阻止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性肝炎的唯一较有效的药物。


白细胞干扰素(a干扰素,天然或重组)和纤维母细胞干扰素(B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均比较肯定,表现在血清转氨酶水平的降低或正常化,丙肝抗体(抗HCV)的滴度降低,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水平的降低或消失,以及肝组织学的改善。


干扰素的剂量至少需要每次300万-600万单位,用法每周三次或每日一次,共两周,续而以每周三次为多,也可隔日一次。疗程因大于半年。对产生干扰素抗体的患者可选用其他类型的干扰素代替。对复发的病例可在干扰素。


(2)强力新:是甘草酸(甘草提取的主要成分),日本报道可用于治疗丙型肝炎。


(3)熊去氧胆酸(UDCA):是一种亲水性胆汁酸,它能逆转慢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因疏水性胆汁酸滞留所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并抑制小肠吸收毒性胆汁酸。


(4)病毒唑:是一种核苷类似物,照相报道对抑制丙型肝炎病毒有效果。但最新研究表明对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是有限的,仅对部分病人有效,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效应要小于干扰素。


(5)干扰素和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1.干扰素+熊去氧胆酸;2.干扰素+病毒唑;3.干扰素+香菇多糖;4.干扰素+左旋咪唑。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张霁

张霁 副主任医师

北京肿瘤医院

肝胆胰外二科

擅 长:

肝胆、胰腺肿瘤,转移性肝癌,胃肠道肿瘤的治疗...[详细]

吕毅

吕毅 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 长:

胆胰肿瘤、原发性肝癌和联合门静脉壁部分切除的...[详细]

张水军

张水军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胰脾

擅 长:

擅长肝胆胰疾病、门脉高压症、布加综合征的诊断...[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