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甲型病毒性肝炎介绍

甲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疾病别名:
甲型肝炎
就诊科室:
[感染内科] [传染科] [传染病科] [消化内科] [内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甲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A,简称甲型肝炎)系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肝大及肝功异常,病初常有发热,临床经过常呈自限性,绝大多数患者在数周内可恢复正常。

病因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急性黄疸型


(1)黄疸前期:感染者经15~45天(平均30天)的潜伏期,大多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倦怠无力、肌肉酸痛、食欲缺乏、恶心厌油、呕吐及上腹不适等,持续数日至2周。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主要体征有肝区压痛及叩击痛。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低,淋巴细胞增高,可见异常淋巴细胞,尿胆红素阳性,ALT升高,抗-HAV IgM阳性。


(2)黄疸期:大约在发病后1周,发热消退,尿黄似浓茶,巩膜、皮肤黄染,1~2周内黄疸达高峰。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大,ALT升高,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持续2周至4个月,少数有达6个月者。


2.急性无黄疸型 一般较轻,病程较短,易忽略,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和肝区疼,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亚临床型),可有肝大。抗-HAV IgM阳性及ALT升高,总胆红素在17.1μmol/L以下。


3.急性淤胆型甲型肝炎 起病急,消化道症状不明显,尿色深黄,巩膜、皮肤明显黄染,可有灰白便及皮肤瘙痒。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血清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等明显升高,ALT中度升高,黄疸持续3周以上,少数达3个月以上,并除外其他肝外梗阻性黄疸者。


4.重型甲型肝炎 急性重型起病急,发展快,病程在10天内,黄疸迅速加深,频繁恶心呕吐、高度腹胀、极度乏力、出血倾向,并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主要体征有意识障碍、扑翼震颤,及肝浊音界缩小等。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以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低于40%,胆碱酯酶活力、C3、血清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均明显降低。但亦有黄疸不明显或无黄疸而先出现精神症状者。病程在10天以上者为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急性重型。重型肝炎的主要并发症如下。


(1)肝性脑病:常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程度分为Ⅳ级。Ⅰ级:睡眠障碍,精神紊乱,行为失常,表情淡漠或兴奋;Ⅱ级: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计算力下降,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强,有扑翼样震颤及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电图改变;Ⅲ级:昏睡状,呼之能应,压眶反应迟钝,痛觉存在,肌张力增强,有扑翼震颤,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异常;Ⅳ级:昏迷,呼之不应,对各种刺激无反应,肌张力降低,脑电图有严重改变。


(2)脑水肿:较常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烦躁、血压升高、球结膜水肿、瞳孔改变(变小,中等度散大,忽大忽小,不等大)及呼吸改变甚至呼吸骤停等,常与肝性脑病并存。


(3)出血:表现为皮肤黏膜瘀斑,鼻腔、口腔、牙龈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咯血、呕血、便血或尿血,甚至上消化道大出血。


(4)肝肾综合征:肝功衰竭时,肾血流量降低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的小血管高度痉挛,表现为少尿或无尿。


1.流行病学史 有食用被甲型肝炎患者粪便污染的水或食物史,特别是被污染的毛蚶、蛤蜊等半熟食品,或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消退后,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黄疸、肝大等临床表现。


3.肝功能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在黄疸前期即开始升高,2周内达高峰,重型及淤胆型可达171μmol/L以上;血清ALT在潜伏期后期开始上升,AST亦可升高。重型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进行性下降。


4.特异性免疫学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AV IgM是确诊急性甲型肝炎最可靠的方法,病后8周内保持高滴度,并持续至恢复早期。

症状

甲型病毒性肝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急性黄疸型


(1)黄疸前期:感染者经15~45天(平均30天)的潜伏期,大多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倦怠无力、肌肉酸痛、食欲缺乏、恶心厌油、呕吐及上腹不适等,持续数日至2周。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主要体征有肝区压痛及叩击痛。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低,淋巴细胞增高,可见异常淋巴细胞,尿胆红素阳性,ALT升高,抗-HAV IgM阳性。


(2)黄疸期:大约在发病后1周,发热消退,尿黄似浓茶,巩膜、皮肤黄染,1~2周内黄疸达高峰。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大,ALT升高,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持续2周至4个月,少数有达6个月者。


2.急性无黄疸型 一般较轻,病程较短,易忽略,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和肝区疼,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亚临床型),可有肝大。抗-HAV IgM阳性及ALT升高,总胆红素在17.1μmol/L以下。


3.急性淤胆型甲型肝炎 起病急,消化道症状不明显,尿色深黄,巩膜、皮肤明显黄染,可有灰白便及皮肤瘙痒。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血清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等明显升高,ALT中度升高,黄疸持续3周以上,少数达3个月以上,并除外其他肝外梗阻性黄疸者。


4.重型甲型肝炎 急性重型起病急,发展快,病程在10天内,黄疸迅速加深,频繁恶心呕吐、高度腹胀、极度乏力、出血倾向,并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主要体征有意识障碍、扑翼震颤,及肝浊音界缩小等。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以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低于40%,胆碱酯酶活力、C3、血清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均明显降低。但亦有黄疸不明显或无黄疸而先出现精神症状者。病程在10天以上者为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急性重型。重型肝炎的主要并发症如下。


(1)肝性脑病:常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程度分为Ⅳ级。Ⅰ级:睡眠障碍,精神紊乱,行为失常,表情淡漠或兴奋;Ⅱ级: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计算力下降,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强,有扑翼样震颤及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电图改变;Ⅲ级:昏睡状,呼之能应,压眶反应迟钝,痛觉存在,肌张力增强,有扑翼震颤,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异常;Ⅳ级:昏迷,呼之不应,对各种刺激无反应,肌张力降低,脑电图有严重改变。


(2)脑水肿:较常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烦躁、血压升高、球结膜水肿、瞳孔改变(变小,中等度散大,忽大忽小,不等大)及呼吸改变甚至呼吸骤停等,常与肝性脑病并存。


(3)出血:表现为皮肤黏膜瘀斑,鼻腔、口腔、牙龈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咯血、呕血、便血或尿血,甚至上消化道大出血。


(4)肝肾综合征:肝功衰竭时,肾血流量降低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的小血管高度痉挛,表现为少尿或无尿。


1.流行病学史 有食用被甲型肝炎患者粪便污染的水或食物史,特别是被污染的毛蚶、蛤蜊等半熟食品,或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消退后,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黄疸、肝大等临床表现。


3.肝功能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在黄疸前期即开始升高,2周内达高峰,重型及淤胆型可达171μmol/L以上;血清ALT在潜伏期后期开始上升,AST亦可升高。重型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进行性下降。


4.特异性免疫学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AV IgM是确诊急性甲型肝炎最可靠的方法,病后8周内保持高滴度,并持续至恢复早期。

检查


甲型病毒性肝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HAV和HAV抗原检测:取病前2周及病后10天内患者的粪便,采用免疫电镜技术检测HAV或HAV抗原颗粒,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粪便和血清中的HAV RNA,并可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电镜或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肝组织内的HAV或HAV抗原。


2.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AV IgM,其特异性高,在发病早期即明显升高,可作为HAV近期感染的指标。抗-HAV IgG是保护性抗体,病后1月可检出,3个月后达高峰,维持2~10年,抗-HAV IgG阳性是既往HAV感染及机体有免疫力的标志,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肝超声波检查和心电图有异常改变。


鉴别

甲型病毒性肝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急性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鉴别不难。甲型肝炎一般呈流行或暴发,以学龄前儿童及青壮年多见,起病急,常有发热,病前有可疑不洁饮食史,而乙、丙型肝炎多为散发,以成人为主,多无发热。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有时不易鉴别,戊型肝炎亦呈流行或暴发,亦有不洁饮食史,但发病年龄以15~3 9岁年龄组为多,且淤胆型的比例较高,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病毒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此外,急性重型甲型肝炎须与中毒性及药物性肝炎相鉴别,主要根据病前有无误食毒物或用药史。急性甲型肝炎并须与EBV感染相鉴别,后者发热时间较长,常有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噬异凝集试验阳性、抗-HAV IgM阳性等。在鉴别诊断时,还应考虑到全身感染性疾病如伤寒、败血症等出现的肝大、黄疸、肝功异常。如患者系孕妇尚须与妊娠急性脂肪肝相鉴别,该病见于初产妇,于妊娠后期发病,有深度黄疸,急性腹痛,出血倾向,肝肾综合征及昏迷等临床表现,尿胆红素阴性,超声波呈典型脂肪肝波形。


并发症

甲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急性肝炎的并发症较少,其中比较常见的胆囊炎,偶见心包炎、结节性多动脉炎。


预防


甲型病毒性肝炎应该如何预防?


1.控制传染源 急性患者应按消化道隔离至病后3周。托幼机构的患者须隔离至肝功正常,病原学标志阴性。患者的粪便及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对生产经营食品人员应定期查体。


2.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及粪便管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食半熟的水产品等。


3.保护易感人群 丙种球蛋白制剂含有较高效价的抗-HAV,在接触患者后7~14天内注射能有效地预防。近年来,甲型肝炎疫苗已广泛应用,它具有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产生能防止及中止感染的中和抗体,我国浙江、上海、昆明、长春等地分别生产了甲肝减毒活疫苗,从小学生及部分幼儿接种情况看,反应轻,安全性好。史克与默克灭活疫苗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目前正在研制的基因工程疫苗,是预防甲型肝炎的高纯度和高效价的理想疫苗。


治疗

甲型病毒性肝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多数急性甲型肝炎一般无需特殊治疗,经适当休息、合理的营养及药物辅助治疗,病程大多可以自限。对于少数重型肝炎,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加强支持疗法,阻断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主要措施如下。


1.休息 无黄疸型肝炎,临床无明显症状者不强调卧床休息。黄疸型肝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直至黄疸基本消退,重型肝炎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以利康复。


2.营养 急性期患者应进清淡、低脂、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恢复期应给予充分的热量及高蛋白饮食。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时,应限制蛋白饮食,以减少肠道氨的产生,预防肝性脑病。


3.药物辅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一般不主张过多用药,增加C、E、K等维生素及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三磷腺苷(ATP)、辅酶A等,同时可并用板蓝根、肝炎灵、强力宁及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如茵陈蒿汤加减等。黄疸较深者,可用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消化道症状重或有恶心呕吐者,应适当补充液体。重型肝炎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①加强支持疗法:适当补充新鲜血、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②促进肝细胞修复与再生:可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I)疗法;③肝性脑病的治疗:减少肠道产氨及其吸收,可口服乳果糖。调整支/芳比例,可用支链氨基酸(六合氨基酸)等;④脑水肿的治疗:及时、足量、使用20%甘露醇,每次1~2g/kg,及50%葡萄糖注射液80ml,静脉推注,次/6h,交替使用;⑤预防及控制继发感染:如有感染应及时选用强有力无肝肾毒性的抗生素,并须警惕二重感染;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⑦预防肾功不全:血容量不足时,应注意补充。


(二)预后


甲型肝炎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最长不超过6个月,个别病程可达6个月以上。转慢可能性小,尚未发现有慢性病毒携带者,重型病死率高。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韩英

韩英 主任医师

北京军区总医院

消化内科

擅 长: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基础...[详细]

陈东风

陈东风 副主任医师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消化内科

擅 长:

消化内镜治疗及消化介入治疗[详细]

杨敏

杨敏 副主任医师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消化内科

擅 长:

擅长胃肠动力及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