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物理性皮肤病介绍

物理性皮肤病疾病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物理性皮肤病是指由于各种物理性因素(机械磨擦、温度、湿度、光线、电磁辐射波、压力等)作用于皮肤,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1 刺激强度超过一定的程度(日晒伤)。

2 皮肤敏感性增强(外源性光敏性皮炎)。

3 皮肤耐受性降低(阈值降低)--(慢性光敏性反应)。

症状


由机械性摩擦等物理因素,可引起的皮肤损伤,称为物理性皮肤病。

1.鸡眼

是局部长期受压或摩擦所引起的圆锥形角质增生。

临床表现:皮损为淡黄色圆锥形角质栓,其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在表面,状如鸡眼。行走或站立时,因尖端压迫剌激真皮内末稍神经,产生疼痛。好发于足底及足趾,青壮年多见,病程缓慢,不易自愈。

2.胼胝

俗称强子。是因局部长期受压或摩擦所引起的角化斑片。

临床表现:皮损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角化斑块,呈黄色,表面光滑,边界不清楚,触之坚硬,有明显压痛。好发于足底、手掌等易于受压和摩损的部位。

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可超出正常角质层的数倍,真皮正常。

3.褥疮

多见于长期卧床和瘫痪患者,由于局部组织的血管神经受压,影响血运,发生营养障碍,导致全层皮肤坏死。

临床表现:早期皮肤潮红或苍白,以后发生水泡、摩烂,最后形成深度溃疡。容易继发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好发生在接触床褥的突出部位,如骶尾部、髋部及肩胛部。

4.冻疮

临床表现:由寒冷引起的皮肤炎性改变叫冻疮,每遇冬季发病。好发于肢端,尤其多见于手指、足趾及耳廓。局部皮肤呈暗红、紫红色肿块或硬结,严重者形成溃疡甚至黑色坏死。

鉴别


1 病史询问:1)曝光史(季节、光源、时间、潜伏期)。

2)可能接触的光敏物(清洁剂、染料、化妆品、嗜好、职业特点等)。

3)既往光敏史。

4)家族史。

2 体检:皮损部位、皮疹形态。

3 光生物学试验:

1)最小红斑量测定(MED): 一定距离,机体对uv照射后12小时产生可见红斑所需的照射时间。

2)光激发试验:单一波长照射非皮损非暴光区,观察皮损是否出现。

3)光斑贴试验:将可疑光敏物分2份,分别置于非暴光的腰部两侧,48小时后除去一处试验物,不暴露于光线下作为接触反应的。

4) 试验诊断

另一处暴露于uvA(320nm)下,再做48小时观察,

若两处均(+)--接触过敏反应

若两处均(-)--非接触过敏反应,非光敏反应

只照射部位(+)--光接触过敏;

照射处比未照射处更明显----接触过敏反应+光接触反应。

治疗

1.避免日晒(窗玻璃只滤过uvB),着长袖衣,查找光敏物,避免接触。

2.遮光剂的应用:

化学性遮光剂:可吸收uvB 、uvA(部分) ,如:对氨基苯甲酸、水杨酸。

物理性折光剂:可反射或散射uv波和可见光,如:二氧化碳霜、氧化锌霜、炉甘石洗剂。

3.药物治疗:

(1) 避光药:

维生素类:

维生素B2可降低皮肤的光敏性;烟酰胺为维生素PP代谢物,能阻碍光代谢产物(色氨酸代谢物)犬尿酸的合成,降低光敏性;β族胡箩卜素可吸收300—600的光谱。

氯喹:对色素颗粒具有高度亲和力,在皮肤中形成复合物,而具有抗紫外线的作用。

反应停:对慢性光毒性皮肤病有效。

(2) 抗组织胺药。

(3)激素。

(4)维甲酸类。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李恒进

李恒进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皮肤科

擅 长:

皮肤病性病、老年性皮肤病、皮肤美容[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