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噪声病介绍

噪声病疾病

就诊科室:
[职业病科] [其他]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噪声是指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章地混合,可使人心烦意乱,难以安心工作和休息;在某种情况下,即使是娓娓动听的音乐也可成为一种不受欢迎的声音,故从生理上讲,凡是不需要的,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学习,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噪声主要损及人体的听觉器官。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声,不仅使听觉器官受损,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噪声病是以听觉器官受损为主并伴有听觉外系统反应的全身性疾病。其症状和体征的产生与噪声的强度、频率、接触时间以及个体对噪声的易感性有关。噪声的特异性作用,主要是引起听觉系统的损伤;它的非特异性作用,则表现为对听觉外系统的影响。

病因

噪声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长期作用后,多出现在2000赫兹(Hz)以上的高频听力损失,初期尤以3000~4000Hz受累最为典型。可能的原因有:外耳道对2000~6000Hz的声音有共鸣作用;中耳对高频声更易于传导;内耳耳蜗基底部有一狭窄区,主要感受4000Hz左右的高频声,此处有解剖学上的生理缺陷,血液循环较差,且易受淋巴液振动波的冲击,该处基底膜受振时的振幅最大,强而频繁的声负荷集中于此,使螺旋器病变多发生在基底部。病理检查发现螺旋器毛细胞肿胀、变性、萎缩或消失,严重者可见螺旋器从基底膜上剥脱。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毛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增生。实验表明噪声可引起内耳感音细胞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致使氧张力降低,酶活性下降,影响了毛细胞的呼吸和代谢,导致细胞的变性坏死,从而引起感音性耳聋。


声音引起的神经冲动,从内耳感受细胞传到大脑的高级听觉中枢,神经通路终止于听中枢皮质。沿着主要听觉通路的某些神经纤维上行到中脑,终止于网状结构后,还能将冲动传递到植物神经系统,从而激发腺体、心血管、胃肠等变化,为全身反应的一部分。噪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们的基本生理过程--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可使脑血管张力发生改变,神经细胞边缘出现染色质的溶解。这些变化,早期可以复原,如果不能及时恢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牢固的兴奋灶,累及植物神经系统,产生神经衰弱症。


噪声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假说有:①机体反应性去甲肾上腺素增加,直接作用于心肌和心血管壁,使外周阻力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同时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心率的增快。②噪声作用下释放出儿茶酚胺可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血清镁含量增高。红细胞镁含量减少而尿镁排出量增多,细胞镁呈负平衡,使心肌镁减少和钙的增加,也增加了心脏疾患发作的危险。此外,体内缺镁还可使机体对噪声的敏感性增高。有人认为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急性影响是它的直接作用所致;而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和其它系统的一些变化,则认为是噪声的间接影响。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发现,接触噪声的同时又接触有机溶剂的蒸气如甲苯等,或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重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慢性损伤。

症状

噪声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对噪声引起的听觉外系统影响的诊断,应特别慎重,必须排除固有疾患以及其他有害职业及环境等因素的作用。由于噪声对听觉外系统的影响是非特异的,鉴别诊断显得更为重要。噪声性听力损伤和噪声性聋的诊断依据:①确切的噪声接触职业史;②其他致聋原因的排除,如传染病、中耳感染、头部外伤、耳毒性药物、老年性聋;③听力检查,永久性听阈位移超出正常范围。语频听力仍在正常范围,而3000、4000、6000Hz的高频率纯音测听中的任一频率听力下降≥30dB时,诊断为听力损伤,作为听力保护列为观察对象;在高频听力下降的基础上,发现500、1000、2000Hz的语言频率三者听力下降之和的均值≥25dB者,诊断为噪声性聋。我国尚未正式公布职业性噪声聋的分级标准。建议的划分原则为:听力下降25~40dB为轻度聋;41~55dB为中度聋;56~70dB为重度聋;71~90dB为严重聋;>90dB者为全聋。

检查

噪声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听力检查,永久性听阈位移超出正常范围。语频听力仍在正常范围,而3000、4000、6000Hz的高频率纯音测听中的任一频率听力下降≥30dB时,诊断为听力损伤,作为听力保护列为观察对象;在高频听力下降的基础上,发现500、1000、2000Hz的语言频率三者听力下降之和的均值≥25dB者,诊断为噪声性聋。我国尚未正式公布职业性噪声聋的分级标准。建议的划分原则为:听力下降25~40dB为轻度聋;41~55dB为中度聋;56~70dB为重度聋;71~90dB为严重聋;>90dB者为全聋。


鉴别

噪声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对噪声引起的听觉外系统影响的诊断,应特别慎重,必须排除固有疾患以及其他有害职业及环境等因素的作用。由于噪声对听觉外系统的影响是非特异的,鉴别诊断显得更为重要。


并发症

噪声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噪声引起的血管收缩,心率改变,血压波动,内分泌障碍等,这些并不是对噪声所独具的反应,但长期反复的噪声刺激,会造成或促进某些疾病的发生。噪声造成的非听觉效应有生理反应,如:心血管、内分泌、呼吸、神经功能失调;心理反应,如惊吓、个性改变等;烦恼,如睡眠中断、干扰休息;影响语言听力,防碍语言社交;工作效率降低等。


预防

噪声病应该如何预防?


我国于1980年根据A声级制订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规定工作地点噪声一般容许标准为85dB(A)。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最根本措施。根据噪声源的不同性质,采用隔声、消声、吸声材料、设施,使声源强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配戴个体护耳器材,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常用的个体护耳器有耳罩、耳塞。一次性使用的软型泡沫塑料耳塞为最常用,隔声效果可达20dB~30dB。耳罩隔声效果较好,可达30dB~40dB。


对患有明显听觉器官、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者,不得参加噪声作业。强调就业前的听力检者,对预防噪声对听器官的损伤也是十分重要。


治疗

噪声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对非特异性噪声的影响,以对症处理为主,严重者应调离接触噪声岗位,给予适当休息。对噪声性听力损伤和噪声性聋,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一般采用能促进内耳血液循环和改善听细胞营养和代谢功能的药物,如烟酸和其他B族维生素,中药黄芪、丹参等。采取听力保护措施和加强预防是处理噪声危害的首要任务。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于棉荣

于棉荣 主任医师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急诊科

擅 长:

糖尿病[详细]

任兆瑞

任兆瑞 主任医师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

擅 长:

遗传性疾病[详细]

史可梅

史可梅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疼痛科

擅 长:

腰、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