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窦性心动过速介绍

窦性心动过速疾病

疾病别名:
心动过速
就诊科室:
[内科] [心血管内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是指成人窦房结冲动形成的速率超过每分钟100次,速率常在每分钟101-160次之间。窦性心动过速开始和终止时,其心率逐渐增快和减慢。。窦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病因

窦性心动过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生理因素 正常人的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饮咖啡、吸烟、饮酒等,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2.病理因素

(1)心力衰竭:尤其在心力衰竭的早期,心率常增快。

(2)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数甲亢病人有窦性心动过速,心率一般在100~120次/min,严重者心率可达到120~140次/min。

(3)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可达到30%~40%。

(4)休克:休克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在轻度休克时心率可达到100次/min以上;重度休克时心率更快,可大于120次/min。

(5)急性心肌炎:多数患者可出现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的窦性心动过速。

(6)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均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7)贫血、发热、感染、缺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手术后,均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8)药物:如肾上腺素类、阿托品类也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二)发病机制

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有关,当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窦房结起搏细胞时,4相上升速度加快,到达阈电位时间缩短,心率则加快。

1.生理因素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适应”现象。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体位改变如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也加快;卧位时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2.病理因素

(1)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时,心率往往加快,这是机体维持心脏排血量的代偿性机制之一。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加快在一定范围内是具有代偿意义的。

(2)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数甲亢患者都有窦性心动过速。

(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程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较高,这是由于在发病的初期,全身的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疼痛、紧张、血容量不足或并发感染、发热等因素有关。如持续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则是梗死面积大、心排血量减低、左心衰竭或坏死、心肌愈合修复较差的反映。

(4)休克:窦性心动过速的程度常作为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5)急性心肌炎:此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是由于心肌急性炎症而导致心功能受损所致。

(6)贫血、发热、感染、缺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手术后:均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可增加12~15次。此外,在应用拟交感类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素等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或用迷走神经阻滞药物(如阿托品),解除了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也均可发生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

症状

窦性心动过速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本病无特殊的症状,常是由于其它疾病所引起,其临床症状与心率增快影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程度有关,与基础心脏状态亦有关,当心率轻度增快时,心排血量增大,心脏工作效率增加,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当心率过快时,患者可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烦躁等症状,甚至可出现胸痛。症状的个体差异也较大。通常从休息状态下心率70次/min左右增加至2.5倍左右(180次/min),心脏的工作效率最大;当超过180次/min时,则心脏工作效率明显降低,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这是因为心率>180次/min时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有冠心病者更加明显),舒张末期缩短,心室充盈减少,每搏心排出量减少等所致。

体征:心率增快至100~150次/min,少数人可达160~180次/min。生理性者大多为一过性;系器质性心脏病所致者,则心动过速持续较久。心尖搏动有力,心音增强,颈动脉搏动明显。

诊断只能依靠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的特征是:

1.P波有规律的发生 心动过速发作时的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时限、振幅完全相同。

2.P波频率 大于10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

3.P-R间期 大于0.12s。

4.P-P间期 窦性心动过速开始时可逐渐缩短,终止时逐渐减慢至原有时限。窦性动过速时PP间距短于0.6秒,窦性心律不齐时最长与最短的PP间距之差达0.12秒以上。

5.有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

检查


窦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查?


本病的检查主要依靠心电图

1.体表心电图特点

(1)P波: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Ⅱ直立、PavR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波振幅稍高,在Ⅱ、Ⅲ导联中更明显。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多发生于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心房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P-R 间期:在0.12~0.20s。

(3)P-P间期:常受自主神经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但P-P间期间差异应

(4)QRS波:形态、时限正常。心房率与心室率相等。

(5)频率: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个别可达160~180/min。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min,1~6岁应>120次/min,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过160次/min。个别婴幼儿的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min左右。

2.窦性心动过速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特点

(1)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的窦性P波频率:逐渐加快至100次/min以上,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逐渐减慢至原有水平。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的形态相同。

(2)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24h动态心电图所记录的P波总数应>14.4万次。

(3)窦性心动过速时24h动态心电图所记录到的其他伴随情况:

①P波振幅变尖或增高:提示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头部。

②P-R段下移:此系受心房复极波的影响所致。

③可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ST-T改变:或原有ST-T改变,当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时恢复正常。

④Q-T间期缩短。

⑤出现快心率依赖型阻滞、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鉴别

窦性心动过速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在P波频率上有重叠现象,故易造成两者鉴别的困难。其鉴别主要靠心电图。下列几点可助鉴别: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与窦性的P波不同。

(2)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频率多为100~180次/min,大多在160次/min左右。而窦性心动过速的P波频率多在140次/min以下,很少超过150次/min。并易受运动、站立、进食、情绪激动、卧床、休息、呼吸(深吸气使心率加快、深呼气可使心率减慢)等因素的影响,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则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作为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终止时有代偿间歇。而窦性心动过速是逐渐发生的,并且逐渐终止,终止时无代偿间歇。

(4)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时的P-P间期绝对规律,而窦性心动过速时,P-P间期常有轻度不规则。

(5)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发作前后常有房性期前收缩出现,而窦性心动过速则无房性期前收缩。

(6)用压迫眼球或颈动脉窦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不能被终止但可诱发房室传导阻滞;而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则可被终止或诱发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可通过以上方法逐渐减慢,不可能突然被终止;而停止压迫时,又可恢复到原有较快水平。

2.窦性心动过速时出现的ST-T改变与冠心病时ST-T改变的鉴别窦性心动过速时可表现ST段降低、T波平坦或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T-P段缩短,使P波与其前的T波重叠,此时不能将T-P段作为等电位线,去判断ST是否降低。窦性心动过速时由于PⅡ、Ⅲ较高尖,其P波的复极波(Ta)亦较明显,其后段可延伸到ST段上,引起ST段降低,主要表现在Ⅱ、Ⅲ导联上。冠心病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可引起冠状动脉相对性供血不足,导致ST段降低及T波改变。有些患者在窦性心动过速后ST-T的改变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所以在窦性心动过速时不能单纯依据ST-T的改变去诊断冠心病,必须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全面考虑。


并发症

窦性心动过速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本病常由其它疾病所引起,故其并发症与病因有关,常见的并发症有相应的急性肺水肿、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症状。如心动过速持续时间长,心率过快或有心脏病的基础者可出现头晕、晕厥、黑?等症状。

1、肺水肿

肺水肿是肺脏内血管与组织之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所致的肺含水量增加。本病可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音,X线胸片可见两肺蝶形片状模糊阴影,晚期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动脉血气分析早期可有低O2、低CO2分压、严重缺O2、CO2 潴留及混合性酸中毒。

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表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部郁血症状。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现象等。

3、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回圈衰竭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基础心脏病表现,体循环衰竭表现有持续性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末梢紫绀等,亦可同时合并急性肺水肿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即动脉压

预防

  1.窦性心动过速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在发病时首先应尽量避免诱因,如饮浓茶,喝酒及应用兴奋心脏加快心率的药物,保持心情愉快,防止过度激动与焦虑,起居有常,饮食适宜,勿过劳;适当体育锻炼,防止感冒。

  2.如有心肺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对反复发作,症状明显而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时,应及时就诊,尽早查明原因,以利防治。

  积极治疗原发病 消除诱因,是减少窦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关键。



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西医治疗方法

窦性心动过速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病人心悸等症状明显,可选用:

(1)利血平

①作用:利血平能使交感神经末梢囊泡内的交感介质(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并能阻止交感介质进入囊泡,因此囊泡内的介质逐渐减少或耗竭,使交感神经 冲动的传导受阻,因而可使心率减慢。

②用法及剂量:0.125 ~0.25毫克口服,每日2~3次。

(2)心得安

①作用:心得安为β-受体阻滞剂,可阻断心肌的β-受体,故可使心率减慢。

②用法及剂量:5~10毫克口服,每日3次。

(3)异搏定

①作用:能抑制窦房结及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延长房室结传导(A-H间期延长),使心率减慢。

②用法及剂量:40~80毫克口服,每日3次。

此外,尚可配合应用镇静药物。

什么是窦性心动过速

成人窦房结冲动形成的速率超过每分钟10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速,速率常在每分钟101-160次之间。窦性心动过速开始和终止时,其心率逐渐增快和 减慢。


窦性心动过速中医治疗方法

(一)取穴

常用穴:内分泌、心、交感、神门。

备用穴:皮质下、小肠、肾,心动过速加耳中,心房颤动加心脏点。

心脏点位置:屏上切迹微前凹陷后下缘。

(二)治法

一般心律失常均取常用穴3~4个,酌加1~2个备用穴。中强刺激,留针1小时。如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取耳中为主穴,配常用穴2~3个,留针30分 钟~1小时;心房颤动取心脏点为为穴,加配2~3个其他穴位,留针30分钟,手法应轻,以防晕针。留针期间,均宜行针2~3次。每日治疗1次,重者日可2 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63例各类心律失常,平均有效率为58~100%(5,6,9)。

体针

(一)取穴

常用穴:分为两组。

(1)心俞、内关;

(2)厥阴俞、神门。

备用穴:早搏加三阴交,心动过速加足三里,心动过缓加素,房颤加膻中、曲池。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一组,据症加取备用穴。患者取卧位,背俞穴应在穴之外方2分处呈45°进针,斜刺向脊柱,深1~1.5寸,得气后,提插捻转,使针感向前胸 放射,以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刺激3~5分钟起针;四肢及胸部穴位,深刺,予以中强刺激,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5分钟运针1次。如为心动过缓,留针 5~10分钟。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

(1)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脉搏、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正常或基本正常;

(2)有效:自觉症状、脉搏、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均有 好转;

(3)无效:自觉症状、脉搏、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均无改变。

针刺治疗各类心律失常322例,冲动起源失常显效率40.6~57.6%,总有效率64.1~84%;冲动传导异常者显效率0~10.6%,总有效率 19~26.5%(2~4)。

电针

(一)取穴

常用穴:内关、间使、郄门、三阴交。

备用穴:足三里、心俞、膻中、肾俞。  

(二) 治法

常用穴交替选用,每次二穴,效果不显加取备用穴。进针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每分钟120次,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通电 15~30分钟。每日1~2次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王桂芳

王桂芳 副主任医师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擅 长:

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详细]

白桦

白桦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西院

心内科

擅 长:

预激综合征、肥厚型心肌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详细]

倪超

倪超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西院

心内科

擅 长:

[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