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介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疾病

就诊科室:
[五官科] [口腔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是口腔、颜面及颌骨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的总称。感染可以波及颌面皮肤、粘膜、筋膜、脂肪、结缔组织、肌肉、神经、血管、淋巴结及涎腺。在正常的颌面解剖结构中存在着潜在的筋膜间隙,各间隙为脂肪与结缔组织所充满。当感染侵入人体后,破坏了脂肪与结缔组织,在间隙中充满着炎症产物,此时形成了间隙感染,感染可以局限于一个间隙,也可循组织结构中阻力薄弱的方向散,波及邻近几个间隙,形成了弥散性蜂窝织炎。颌面及颈部多间隙的互相构通,使感染复杂化,可以产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化脓性炎症弥散时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时称为脓肿。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满其中,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感染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如口底。

口腔、颌骨周围、颜面及颈上部肌肉,筋膜、皮下组织中的弥散性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间隙感染,此也称为蜂窝织炎。如感染局限称为脓肿。其中有眶下、颊、咬肌、翼颌、咽旁、颞下、颞、颌下、口底等间隙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食欲不振、局部红、肿、热、痛及张口受限或吞咽困难、白细胞增高,可引起脑、肺部等并发症。 本病成年人发病率较高,主要为急性炎症表现,感染主要来自牙源性,少数为腺源性或血源性。口底蜂窝织炎是口腔颌面部最严重的感染,未及时接受治疗可发生败血症、中毒性休克或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病因

疾病病因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如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其次是腺源性感染,可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颌面部淋巴结炎等扩散所致,在婴幼儿中多见。继发与创伤、面部疖痈、口腔溃疡和血源性感染者已少见。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以溶血性四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少见。

症状


常表现为极性炎症过程。感染的性质可以是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感染位置可以是表浅的或深在的,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经阻力较小的组织扩散至其他间隙,形成多间隙感染,因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化脓性感染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反映严重者,全身出现高热、寒战、脱水、百细胞计数升高、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腐败坏死性感染的局部红、热体征不如化脓性感染明显,但局部软组织有广泛性水肿,甚至产生皮下气肿,可触及捻发音。

全身中毒症状较化脓性感染明显,短期内可出现全身衰竭,体温和白细胞总数有时低于正常,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性休克等症状。牙源性感染的临床症状表为较为剧烈,多继发与牙槽脓肿或骨髓炎之后,早期即有脓液形成;而腺源性感染炎症表现较缓,早期为浆液性炎症,然后进入化脓阶段,称为腺性蜂窝织炎。成年人症状相对较轻,婴幼儿有时表现极为严重。感染发生在浅层的间隙,局部体征极为明显,炎症化脓局限时可扪及波动感。发生在深层的间隙感染,由于核骨周围与口底的肌和筋膜致密,局部体征多不明显,即使脓肿形成,也难扪出波动感,但局部有凹陷性水肿压缩痛点。

检查

暂无相关资料。

鉴别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局部解剖知识,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等,配合穿刺抽脓等方法,可以作出正确诊断。一般化脓性感染,抽出的脓液呈色稠脓或桃花脓,而腐败坏死性感染,脓液稀薄呈暗灰色,常有腐败坏死性恶臭。

并发症

暂无相关资料。

预防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外科感染中常见的疾病。明确诊断、有效应用抗生素、及时切开引流是使颌面间隙感染处理时疗程缩短、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治疗


根据感染的病因不同,在炎症的不同时期,注意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才能收到好效果。

1、全身治疗 一般支持疗法与抗生素治疗,常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治疗。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和奎诺酮类也是首选药,病情严重者需采用静脉滴注给药,用药的剂量应足够大,浆液期炎症多可控制、消散。由于目前对青霉素产生乃要得菌株增多,因此在用药1-2天后,病情未见好转者应及时更换抗生素,或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实验来调整抗生素。对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如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可加用甲硝唑类药,先由静脉滴注给药,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此药与其他抗生素无配伍禁忌,不诱发双重感染和菌群失调症。中药可应用清热解毒剂。

2、局部治疗 炎症早期可外敷药物、针灸、封闭理疗,有校验、效忠、解毒、止痛的作用。常用外敷药有金黄散、六合丹,敷于患处皮肤表面,可时炎症消散或局限。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术。

其目的是:

(1)时脓液、坏死感染物迅速排出,减少毒素吸收。

(2)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力,缓解对呼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

(3)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止向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重并发症。

(4)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切开引流的指征:

(1)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书记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者;

(2)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

(3)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者;

(4)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5)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及时薄除病灶牙,避免感染复发。若有瘘管长期不愈,则应考虑作瘘道或死骨刮治术。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陈新

陈新 副主任医师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擅 长:

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及整形美容。[详细]

叶剑涛

叶剑涛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口腔科

擅 长:

牙体缺损、缺失修复前牙美容修复和种植牙[详细]

张剑

张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军区总医院

口腔科

擅 长:

口腔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口腔修复、齿槽外科、...[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