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介绍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疾病

疾病别名:
infantile vaginitis
就诊科室:
[儿科综合] [儿科] [妇产科] [妇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名称: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别名:infantile vaginitis,代码:ICD:N76.8,分类:妇产科。婴幼儿外阴阴道炎是女性婴幼儿最常见的妇科疾病。

    婴幼儿卵巢功能尚不健全、缺乏雌激素;外阴发育差、阴道黏膜菲薄、阴道上皮抵抗力低;阴道接近肛门极易受细菌感染而容易发生外阴阴道炎。常见于5 岁以下幼女。病原体可通过患病的母亲、保育员或幼儿园儿童的衣物、浴盆、手等传播。

    有的患儿常因外阴疼痛或瘙痒而哭闹不安,是由于大量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痛痒,使患儿哭闹、烦躁或用手搔抓外阴。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临床上多由母亲发现婴幼儿内裤上有脓性分泌物而就诊。部分患儿伴有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尿急、尿频、尿痛。有的有小阴唇粘连,排尿时尿流变细或分道。

病因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婴幼儿解剖特点 幼女外阴发育差,细菌容易入侵。


2.婴幼儿的阴道环境与成人不同 新生儿出生数小时后,阴道内即可检测出细菌,由于受母亲及胎盘雌激素的影响,阴道上皮内富含糖原,阴道pH值低,为4~4.5。此时,阴道内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出生后2~3周,雌激素水平下降,pH值上升至6~8,易受其他细菌感染。


3.婴幼儿卫生习惯不良 外阴不洁、大便污染、外阴损伤或蛲虫感染均可引起炎症。


4.阴道误放异物 婴幼儿好奇,在阴道内放置橡皮、纽扣、果核、发夹等异物,造成继发感染。


(二)发病机制 婴幼儿外阴发育差,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病原体容易侵入。常见病原体有大肠埃希杆菌及葡萄球菌、链球菌。此外,淋病奈瑟菌、滴虫、假丝酵母菌也为常见病原体。尤以大肠埃希杆菌为最多,约占80%。新生儿生后2周内阴道分泌物呈酸性,pH值约为5.5。此后由母体进入的雌激素排泄殆尽,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上皮逐渐变薄,糖原减少。分泌物多为碱性或中性,阴道内pH值上升,乳酸杆菌不再为阴道优势菌,导致抵抗力下降。婴幼儿本身抗感染能力较差,加上护理时的不良卫生习惯,外阴不洁、直接为大便污染、蛲虫等引起外阴瘙痒、抓伤表皮、黏膜以及阴道异物,使细菌侵入而发生炎症。

症状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有的患儿常因外阴疼痛或瘙痒而哭闹不安,是由于大量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痛痒,使患儿哭闹、烦躁或用手搔抓外阴。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临床上多由母亲发现婴幼儿内裤上有脓性分泌物而就诊。部分患儿伴有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尿急、尿频、尿痛。有的有小阴唇粘连,排尿时尿流变细或分道。检查可见外阴、阴蒂、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小阴唇粘连的地方较薄、透亮,有脓性分泌物自阴道口流出。病变严重者,外阴表面可见溃疡,小阴唇可发生粘连,粘连的小阴唇有时遮盖阴道口及尿道口,粘连的上、下方可各有一裂隙,尿自裂隙排出,有时临床误诊为生殖器畸形。


本病仅见于婴幼儿,外阴瘙痒常使患儿哭闹不安,以手抓外阴,阴道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检查可见外阴、阴蒂、尿道口及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检查可找到病原体。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查体所见,通常可做出初步诊断。 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采集病史常需详细询问女孩母亲,同时询问母亲有无阴道炎病史、有无手足癣病史。婴幼儿有无公共场所盆浴史及不良卫生习惯的护理、外阴卫生不洁等情况。

检查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用细棉棒或吸管取阴道分泌物找滴虫、假丝酵母菌。阴道分泌物涂片行革兰染色或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找到致病菌细菌(包括淋病奈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以明确病原体便于诊断;药敏试验便于治疗。


做肛诊排除阴道异物及肿瘤或在麻醉下做阴道检查排除阴道异物及肿瘤。


鉴别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阴道异物和生殖道肿瘤。


并发症

严重者可并发外阴溃疡,小阴唇粘连,阴道闭锁。

预防

重视婴幼儿的外阴、阴道卫生,纠正鵻不良卫生习惯规范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为了预防幼女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家长一定要注意患儿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做到
①每天用女性护理液清洗外阴;
②每天换内裤;
③大便后注意应从前向后擦试,避免粪便污染外阴;
④当家长患有霉菌性阴道炎时,洗涮用具(浴盆、毛巾、浴巾等)要与孩子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⑤当孩子身体其它部位有感染时不要乱用抗生素,或按医嘱,用药时间也不宜过长。避免菌素失调(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则会造成菌群失调);
⑥患有糖尿病的孩子(尿液酸碱度发生变化也可导致霉菌性阴道炎),家长要重视,用女性护理液清洗外阴,积极治疗,以减少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

治疗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应该如何治疗?


(一)治疗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不穿开裆裤,减少外阴受污染机会。大小便后,尤其大便后应清洁外阴,避免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浴液,清洁后扑以婴儿粉或氧化锌粉,保持局部干燥。急性期以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2~3次/d,每次10~15min,坐浴后用布擦干阴部,涂以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或金霉素软膏,瘙痒明显者,也可涂以氢化可的松软膏。


2.针对病原体选择相应口服抗生素治疗,或用吸管将抗生素溶液滴入阴道。


3.对症处理 有蛲虫者,给予驱虫治疗;若阴道有异物,应及时取出。


4.小阴唇已形成粘连者但尚疏松不甚紧密者,可于消毒后用手指对称向下向外轻轻分离,一般都能分开。可涂擦0.1%雌激素软膏10~14天,粘连较牢固者可用弯蚊式血管钳从小孔处伸入,随即垂直向后,将透亮区分开。创面每天涂40%紫草油或抗生素可的松软膏、消毒凡士林软膏,以防再粘连,直至上皮正常时为止。比较顽固的病例,可在紫草油中或上述软膏中加乙烯雌酚(乙?酚)局部涂抹。


(二)预后


经过积极治疗,无不良预后。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田建东

田建东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儿科

擅 长:

小儿发热、咳嗽、支气管哮喘;厌食疳症、腹痛、...[详细]

冯星

冯星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新生儿科

擅 长:

新生儿脑损伤,重症监护及新生儿换血疗法。[详细]

徐培菊

徐培菊 主任医师

武警重庆总队医院

儿科

擅 长:

儿科各种疾病的诊治[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