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粟疮介绍

粟疮疾病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粟疮是与椒疮相似,其主要症状是眼睑内发生色黄而软的粟粒状的病变 。每与椒疮(砂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磨擦眼球诱发翳 膜而影响视力。

皮肤粟疹或眼睑内生粟之病证。

病因

粟疮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该病多因表虚受风,火邪内郁,风火相结,郁阻肌肤而成。症见遍身出疹如粟,色红作痒,搔之成疮。日久血气内耗,皮肤失养粗糙,厚如蛇皮。

症状

粟疮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症见眼睑内面生有色黄而软、形如粟米之颗粒,自觉沙涩痒痛,流泪不适等症。类今之滤泡征,可见于沙眼及其它具有结膜滤泡样改变之疾患。治宜清热,除湿,祛风,可内服除风清脾饮;或加?洗法,外点黄连西瓜霜眼药水。

检查


粟疮应该做哪些检查?


暂无相关资料

鉴别

粟疮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亦称粟疡、睑生粟。多由脾胃湿热内蕴,加之风毒之邪外乘,壅结胞睑所致。

并发症

粟疮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痒甚者服消风散;日久肤如蛇皮者,内服皂角苦参丸。外敷二味拔毒散。相当于丘疹性湿疹,或痒疹之类。

预防


粟疮应该如何预防?


1.主方五皮散(华佗《中藏经》)加减


处方:桑白皮10克,茯苓皮12克,陈皮6克,生姜皮8克,蝉蜕6克,荆芥10克,薄荷6克,白术10克,太子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参苓白术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小儿酌减。


(2)金菊五花茶冲服,用法参照“针眼”之脾胃伏热型中成药。


治疗

粟疮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经湿热壅阻型

【证见】 眼痒涩疼痛,眵泪胶粘,胞睑浮肿,睑内及白睛红赤;颗粒色黄,周围红赤。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 清热利湿祛风。


【方药】


1.主方除风清脾饮加减


处方:参见“椒疮”脾胃湿热型方药。


2.中成药参照“椒疮”中成药。


脾虚湿困型


【证见】 眼痒涩不适,胞睑微肿,睑内颗粒半透明,经年未消。舌淡苔薄白,脉缓。


【治法】 健脾除湿。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李恒进

李恒进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皮肤科

擅 长:

皮肤病性病、老年性皮肤病、皮肤美容[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