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泡性角结膜炎介绍

泡性角结膜炎疾病

疾病别名:
泡性角结膜炎
就诊科室:
[眼科] [五官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泡性角结膜炎(phlyctenular kerato conjunctivitis)是由微生物蛋白质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发生于春夏季节。特点为结膜、角膜缘上皮下反复出现结节样细胞浸润,病变中央坯脱落后形成溃疡,结节周围呈现局性充血。本病可自愈,但极易复发。尤其双眼患者,病变交替反复,可达数月数年之久。一般预后良好,病变位于角膜中央部时,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

病因

泡性角结膜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泡性角结膜炎的发生,新的观点多认为是一种感染免疫机制,由多种微生物蛋白质,如细菌中的结核菌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及真菌、衣原体或寄生虫蛋白质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当微生物蛋白等抗原进入机体后,产生抗体使T细胞致敏并使其增殖,使机体处于过敏状态,及致敏的淋巴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致敏淋巴细胞一方面直接杀伤带有抗原的细胞,同时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引起局部反应,形成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的泡疹。


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特别是营养不良和过敏素质者。不良的卫生习惯、阴暗潮湿的居住环境对本病的诱发也有关系。患者常伴发眼睑、颊部、耳鼻及身体其他部位湿疹、淋巴结核、骨结核等。

症状

泡性角结膜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泡性角结膜炎仅有异物感或灼热感,如侵及角膜则有严重的畏光、流泪、刺痛和睑痉挛等症状。


根据病变侵犯的部位,临床上本病可分为:病变仅发生于结膜者称泡性结膜炎;发生于角膜者称泡性角膜炎;病变侵及角膜者称泡性角结膜炎。


1、泡性结膜炎 发生在球结膜的结节呈灰红色,直径约1~4mm,结节周围限局性结膜充血。结节易破溃,顶端形成溃疡。随后上皮细胞由边缘向内生长,1周左右溃疡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在较严重的病例,有时形成较大的溃疡,病变可深及浅层巩膜,愈合后遗留瘢痕。少数在睑结膜或睑缘部出现泡性溃疡,常见于维生素A缺乏者。



2、泡性角结膜炎 结节位于角膜缘,表现为灰白色圆形浸润,边界清楚,易形成溃疡。愈合后角膜遗留不透明瘢痕,使角膜缘不整齐。有时在角膜缘及其附近球结膜上出现多数粟粒样细小结节,沿角膜缘排列,称粟粒性泡性角结膜炎。这些结节可不经破溃即消失,也可互相融合形成溃疡。



3、泡性角膜炎及束状角膜炎 见角膜病。


检查


泡性角结膜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体格检查 注意检查球结膜和角膜。


2.辅助检查 一般不需要。


鉴别

泡性角结膜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球结膜、角膜缘处异物:可以看到异物。


并发症

泡性角结膜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多见于女性、青少年及儿童。有轻微的异物感,如果累及角膜则症状加重。 ①泡性结膜炎初期起为实性,在球结膜隆起的红色小病灶(1-3mm)周围有充血区。在角膜缘处,呈三角形病灶,尖端指向角膜,顶端易溃烂形成溃疡,多在10-12d内愈合,不留瘢痕。 ②病变发生在角膜缘时,有单个或多发的灰白色小结节,结节较泡性结膜炎者为小,病变处局部充血,病变愈合后可留有浅淡瘢痕,使角膜缘齿状参差不齐。 ③初次泡性结膜炎症状愈后,遇有活动性睑缘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和营养不良等诱发因素可复发。反复发作后,泡疹可向中央进犯,新生血管束也随之长入,称为束状角膜炎。


预防


泡性角结膜炎应该如何预防?


        应加强营养、调节饮食、多接受阳光照射及新鲜空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对顽固及易于复发的病例,可试用结核菌素脱敏疗法。


治疗

泡性角结膜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局部滴用0.5%可的松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等及白降汞和黄降汞膏等。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同时使用广谱抗生素眼药水滴眼。角膜受累者,按角膜炎治疗。口服鱼肝油、钙剂及多种维生素等。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赵明威

赵明威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眼科

擅 长:

眼底病,眼外伤,视网膜玻璃体手术,眼科激光,...[详细]

陈有信

陈有信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眼科

擅 长:

老年黄斑变性、中渗、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糖尿病...[详细]

杨培增

杨培增 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眼科

擅 长:

治疗各种顽固葡萄膜炎,如Behcet病、VKH综合征、...[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