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急性化脓性胃炎介绍

急性化脓性胃炎疾病

疾病别名:
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
就诊科室:
[内科] [消化内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急性化脓性胃炎(acute purulent gastritis)指由化脓菌引起,以胃壁黏膜下层病变为主的急性感染性胃部疾患。亦称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或化脓性胃炎。由Cruveilher于1862年首先报道。

病因

急性化脓性胃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化脓性胃炎是因为化脓菌侵犯胃壁所致。约70%的病原菌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大肠埃希杆菌。细菌侵入胃壁的途径可由:

1.因胃溃疡、慢性胃炎、胃憩室、胃癌、胃内异物等,使胃黏膜受损,咽下的致病菌直接由受损黏膜侵犯胃壁。

2.患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骨髓炎等疾病时,致病菌通过血流进入胃壁。

3.在患胆囊炎、腹膜炎时,致病菌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胃壁。

饮酒、营养不良、年老体弱、低胃酸或无胃酸,常为此病的诱因。

(二)发病机制

1.发病部位 化脓性损害以胃远端1/2为常见,亦可遍及全胃,但很少超过幽门或贲门。病变部位主要在黏膜下层,并向黏膜及浆膜侧扩散,有时可出现穿孔。

2.病理改变 根据病变范围有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

(1)弥漫型:临床多见。胃壁暗红色,呈弥漫性增厚,挤压胃壁时可见脓液流出。但很少超过贲门或幽门,严重者可出现胃腔扩张、胃壁穿孔等。

(2)局限型:多在胃窦部形成局限性脓肿。肉眼观察,可见胃黏膜充血,可有糜烂、溃疡、坏死及出血。显微镜下可见黏膜下层及肌层间质中血管充血,胃壁布满纤维性网眼结构,其中含有脓液,并有大量白细胞浸润。

症状

急性化脓性胃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常以急腹症形式发病。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伴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腹痛可渐进性加重,坐位时疼痛有所缓解,卧位时加重,此为本病具有特异性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体温可进一步升高,呕吐物可由脓性液变为脓血性液,尚可出现腹胀、腹膜炎体征及黑便,但多无腹泻。病程后期可出现休克征象,与细菌毒素造成的感染中毒及失血、失液有关。严重病例休克出现较早,预后不良。除早期外常有腹膜炎体征,腹部较膨隆,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以上腹部为重。如炎性渗出液较多,可有炎性腹水,表现为移动性浊音阳性,但罕有大量腹水。肠鸣音在早期亢进,以后则渐弱或消失。

本病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亦很少特异性指标,故诊断困难。关键的问题是在急腹症时要考虑到化脓性胃炎的可能,再重点考虑以下几点,对诊断或许有所帮助。

1.常有慢性胃部疾患或长期胃部不适。

2.常有不洁饮食史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疾患。

3.发热常与腹痛同步,甚至在腹痛出现前即可出现。

4.一般腹膜炎时患者多不喜活动,而本病患者常躁动,坐位时疼痛较轻。

5.呕吐物多为脓性,以后可为脓血性。

检查

急性化脓性胃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多在1×1010/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出现核左移现象。胃液、腹水、血液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1.X线腹部平片 显示胃扩张,胃壁内有气泡存在。

2.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 一般应列为禁忌,以免引起胃穿孔。回顾性胃镜检查资料显示胃腔狭小,胃黏膜充血、增厚,黏膜表面脓苔附着,可伴有多发性溃疡。

3.B型超声检查 显示胃壁明显增厚。

鉴别

急性化脓性胃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常需首先除外以下疾病,再结合上述诊断要点,即可得到正确诊断。

1.溃疡病穿孔 初起即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刀割样疼痛,很快波及全腹,发热较迟出现,腹肌呈木板样强直,腹膨隆较少出现,肺肝浊音界减小,腹腔内液体量较多,常为消化液。腹透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或胆管炎 腹痛常波及右肩背部,压痛及肌紧张常局限于右上腹,常伴有黄疸,有时于腹部可扪及肿大胆囊。B超检查有重要价值。

3.急性胰腺炎 常有暴饮暴食或酗酒史。腹痛渐进性加重,常累及腰背部,发热出现较晚。血、尿淀粉酶检查有特殊价值。

并发症

急性化脓性胃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急性腹膜炎和感染性休克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

预防

急性化脓性胃炎应该如何预防?

积极有效的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胃憩室、胆囊炎、腹膜炎及败血症等疾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治疗

急性化脓性胃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治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

1.非手术治疗 通过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及积极手术可提高存活率。当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或休克时,应积极纠正,同时加强输血、补液等一般支持疗法,大部分病例经保守治疗有望痊愈。

2.手术治疗 如保守治疗期间腹膜炎未减轻或反而加重,则认为是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有胃蜂窝织炎引流术及胃部分切除术。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以后者为宜。腹腔内应常规注入适量抗生素。如病灶切除及腹腔清理较彻底,可不放置引流。经综合治疗后的化脓性胃炎存活率近70%。

3.术后处理 需手术治疗的患者病程往往已为中晚期,病情较重,术后应注意以下情况:持续胃肠减压,保持引流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密切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注意肾功能变化;继续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条件允许应给予静脉营养。

(二)预后

本病病死率极高,在抗生素问世以前,病死率高达83%~92%。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病死率降至48%,早期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可挽救约一半患者的生命。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抗休克、支持疗法也不应忽视。Miller报道外科手术病死率为18.2%,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然而对于弥漫型或并发腹膜炎者,即使手术治疗,预后也很差。总之,本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立即应用足量抗生素,根据病情及早行手术治疗。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韩英

韩英 主任医师

北京军区总医院

消化内科

擅 长: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基础...[详细]

陈东风

陈东风 副主任医师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消化内科

擅 长:

消化内镜治疗及消化介入治疗[详细]

杨敏

杨敏 副主任医师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消化内科

擅 长:

擅长胃肠动力及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