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肺芽生菌病介绍

肺芽生菌病疾病

疾病别名:
肺酿母菌病,吉尔克斯病,支气管芽生菌病
就诊科室:
[内科] [呼吸内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肺芽生菌病又称吉尔克斯(Gilchrist)病或北美芽生菌病,是由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dis)或称北美芽生菌(blastomycosis North American)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及化脓性疾病,可侵犯身体的任何部位,主要累及皮肤、肺和骨骼。肺芽生菌也是一种双相型真菌,存在于土壤中。

病因

肺芽生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皮炎芽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亦为双相型真菌,在组织内为酵母型,在温室培养下为菌丝型。主要吸入感染。

(二)发病机制

吸入是主要感染途径,因此肺通常是原发感染部位。可播散至全身各脏器,主要侵犯皮肤和骨骼。偶尔可通过皮肤的接触而感染,引起接种性芽生菌病。肺部病变呈多形性,可出现从急性渗出性炎症到慢性增殖性炎症的各种病理改变,后者是本病的典型表现。

症状

肺芽生菌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本病可分为原发性肺芽生菌病、慢性皮肤及骨骼芽生菌病、系统性芽生菌病和接种性芽生菌病4种类型。

原发性肺芽生菌病类似于肺结核或组织胞浆菌病,症状无特异性,某些病例极似原发性肺结核。多数可自愈,少数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甚至播散至全身。T细胞功能障碍者,感染常十分严重,难以治愈,易播散至多脏器并迅速进展,广泛的双肺浸润和脑膜播散发生率高是其临床特征。

1.本病为地方性真菌病,病人常有流行区的居留史。

2.实验室检查 多数病例通过涂片、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获得诊断。

(1)直接镜检:血液、胸腔积液、痰液或其他分泌物的直接镜检是最简便而快捷的诊断方法,光镜下可见双壁圆形8~20μm大小的单芽孢子,芽颈较粗。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是建立诊断的良好方法,但需做PAS染色、六胺银染色等特殊染色。

(2)培养:较易生长,但生长缓慢,常规的培养需数周。

(3)皮肤试验: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尚无可供临床使用的抗原。

(4)血清学试验:有补体结合试验、免疫扩散法和酶免疫测定法等方法,特异性高而敏感性较差。

检查

肺芽生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多数病例通过涂片、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获得诊断。

1.直接镜检 血液、胸腔积液、痰液或其他分泌物的直接镜检是最简便而快捷的诊断方法,光镜下可见双壁圆形8~20μm大小的单芽孢子,芽颈较粗。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是建立诊断的良好方法,但需做PAS染色、六胺银染色等特殊染色。

2.细菌培养 较易生长,但生长缓慢,常规的培养需数周。

3.皮肤试验 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尚无可供临床使用的抗原。

4.血清学试验 有补体结合试验、免疫扩散法和酶免疫测定法等方法,特异性高而敏感性较差。

X线胸片上可有肺部病灶和(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鉴别

肺芽生菌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注意与肺结核病、组织胞浆菌病、结节病、放线菌病、奴卡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并发症

肺芽生菌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胸膜纵隔常被侵犯。

预防

肺芽生菌病应该如何预防?

应根据病原菌种合理选择药物,宜尽早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皮炎芽生菌病程达0.5~2年。严重感染者宜采用有协同作用的抗真菌药物联合,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

治疗

肺芽生菌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1.免疫正常宿主 肺部病灶广泛、有严重低氧血症的急性肺皮炎芽生菌病病人应立即予AMB治疗,但是否所有急性皮炎芽生菌病病人都需要治疗尚无定论,因为许多轻中度病人无需治疗可自愈。随着安全、高效、低毒的口服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应用于临床,现在主张只应对那些表现为急性肺炎、首发症状相对轻微并且在建立诊断时病情已经明显好转的病人不予抗真菌药物治疗。

伊曲康唑对绝大多数肺皮炎芽生菌病,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非脑膜播散病人均有良好疗效。常用的剂量是400mg/d(200mg口服,2次/d),疗程6个月,偶尔需要更长的疗程。酮康唑的疗效不如伊曲康唑,且毒性较大,不过价格相对便宜。氟康唑的疗效可能也比伊曲康唑差,可用于不能耐受或不吸收伊曲康唑的病人。此外,氟康唑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能力强,因此大剂量的氟康唑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皮炎芽生菌病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AMB仅用于少数严重的病人,包括肺部弥漫性浸润、严重的中毒症状、严重气体交换障碍和迅速播散者。对于严重感染,可采取序贯治疗的方式。先用AMB治疗达到临床改善,常用总量为500~1000mg,随后用伊曲康唑治疗6个月。

2.AIDS病人 这类病人的预后不容乐观。与组织胞浆菌病类似,即使病人对初始的诱导治疗反应良好也不能永久治愈。严重的病例可能早期就死亡。

可使用序贯治疗方案。先用AMB诱导治疗至临床控制,然后用伊曲康唑终身维持治疗。某些免疫抑制程度较轻的轻中度病人,可从发病时始用伊曲康唑治疗。

3.其他免疫抑制病人 免疫抑制程度不严重者(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器官移植受者)可能获得最终治愈。治疗方案通常为AMB总量2.0g和伊曲康唑至少12个月,或AMB用至临床改善接着用伊曲康唑6~12个月。AMB的肾毒性是接受环孢素治疗的移植受者的一个特殊问题。新的脂质体AMB的肾毒性明显降低,疗效与常规AMB相仿,但价格较高。伊曲康唑用作初始治疗可避免肾毒性,但对于病情严重者其作用不如AMB,在完成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较大。而且伊曲康唑与许多药物有相互作用,与环孢素同用可增加环孢素的血药浓度。氟康唑的药物相互作用相对较少。

(二)预后

病程较长,容易复发。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熊邦泽

熊邦泽 主任医师

重庆市中山医院

呼吸内科

擅 长:

较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休克型肺炎,肺心病...[详细]

刘又宁

刘又宁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呼吸内科

擅 长:

在呼吸衰竭及机械通气治疗、肺部感染的诊治及抗...[详细]

代华平

代华平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科

擅 长:

肺间质疾病。[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