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风温介绍

风温疾病

疾病别名:
急性外感热病
就诊科室:
[中医科综合] [中医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风温是由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于春冬季节,起病较急,初起以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等肺卫证候为主要特点。其发于冬季的又称冬温。根据好发季节及临床表现,本病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疾病颇为相似。临床上,以上疾病可参考本病辨证治疗。

病因

风温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因春季阳气升发,温暖多风,最易形成风热病邪,若此时起居不慎、寒暖失调,使外邪侵入则发为风温。

症状

风温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由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病发于春天温暖多风或冬天应寒反温季节。

发病较急,初起必有发热、微恶寒、咳嗽等肺卫见证。

传变较速,易见逆传心包证候。

病程中常出现邪热壅肺、气急痰鸣之证。

检查

风温应该做哪些检查?

体温测量

鉴别

风温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余热未清,肺胃阴伤型

【证见】 身热不甚或不发热,干咳不已,或痰少而粘,口舌干燥而渴。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内闭外脱型

【证见】 身热,昏愦不语,倦卧或兼汗多气短,脉细无力,或兼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

邪袭肺卫型

【证见】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脉浮数。

邪热壅肺型

【证见】 身热,汗出,烦渴,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干,脉数。

热陷心包型

【证见】 身灼热,肢厥,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语涩。舌质鲜绛,无苔或少苔干黄,脉细数。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型

【证见】 日晡潮热,咳喘不宁,痰涎壅滞,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腻或黄滑,脉滑数,右寸实大。

肺热移肠型

【证见】 身热,咳嗽,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舌红,苔黄或干或腻,脉数。

肺热发疹型

【证见】 身热,咳嗽,胸闷,肌肤透发红疹,色鲜红,咯痰黄稠。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

并发症

风温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风温在发展过程中有顺传和逆传两种情况。顺传指肺卫之邪不解,内传气分。逆传指肺卫邪热,逆传心包。临床常见证型有:①邪袭肺卫型风温。证见发热微恶寒,咳嗽,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或桑菊饮。②热在胸膈型风温。证见身热心烦,口渴尿黄,或便秘或胸脘痞满,苔黄,脉浮滑数,治宜清热凉膈,化痰开结,方用栀子豉汤、凉膈散或小陷胸汤。③邪热在肺型风温。证见身热烦渴,咳喘胸闷,苔黄脉数。治宜清热宣肺,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④热在阳明型风温。证见壮热心烦,口渴,汗大出,苔黄燥,脉洪大,治宜清热生津,方用白虎汤。⑤逆传心包型风温。证见身热神昏,舌蹇肢厥,脉细数。治宜清心开窍,方用清宫汤。⑥内闭外脱型风温。证见身热昏愦,汗出气短,倦卧肢冷,脉细微。治宜清心开窍,固脱救逆,方用安宫牛黄丸合生脉散。

预防

风温应该如何预防?

重视风邪特点

姚老中医认为:风温无论证候特点及其演变传逆等方面与其它外感热病不同,其原因就在一个“风”字。尝谓:“风温证治,围绕风行。”风温由风、温合邪,由于风善行而数变温属伏火,风温为患,每易风助火势,火假风威,相伴为患,病势发展较快,正如叶香岩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这是因为“肺位最高,邪必先伤,此手太阴气分先病,失治则入手厥阴心包经”。明确指出风温首犯肺经,如失治则能直中心包。肺为主气之脏,这里风、气均急速窜走,故病患易传易解。姚老中医认为将风邪温热迅速在肺卫阶段疏散,宣透外逐是治风温关键的一环。在治疗上清热必先祛风,祛风必要轻宣辛散。在风温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都要贯穿疏散风邪,逐风外达。

治疗

风温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1、本病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机体抗病能力,所以预防应着眼于增强体质,要防止受寒、淋雨、疲劳、嗜酒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并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此外还应注意生活起居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于老弱体衰和免疫机能减退者,如糖尿病、慢性肺病、慢性肝病、脾切除患者,可注射肺炎免疫疫苗。

2、肺炎球菌肺炎一般预后良好,发病后2~7日内须卧床,饮足量开水,病初进流质饮食。住室空气要流通,注意避风寒,保持居住环境的安静。对于中毒型者,要随时清理呼吸道痰涎,以免发生意外。流行性感冒属于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短时间内可以造成大面积流行,应以预防为主。对于疫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流行期间要避免集体活动,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室内食醋熏蒸,或10%食醋水溶液滴鼻,或用板蓝根、大青叶、贯众、金银花水煎服,或蒲公英、大青叶、藿香、佩兰水煎服,一般需连服5~7日。疫苗预防主要有流感减毒活疫苗,用于面临大流行时,但老人、婴幼儿、孕妇忌用。

3、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注意饮水、保暖,饮食以清淡为宜。经治疗,邪去热退,一般无需服药调理,施以饮食调养即可。若余热未尽,肺胃阴伤者,宜参照风温恢复期“肺胃阴伤”证治;若热退体倦,气短纳差者,可用太子参、麦冬、生山药、谷芽、炙草、佛手等益气生津和胃。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李祖长

李祖长 主任医师

煤炭总医院

中医科

擅 长:

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慢性结肠炎。尤其擅长...[详细]

郑邦本

郑邦本 主任医师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中医科

擅 长:

中医内科疑难病症的辨症论治[详细]

方勇飞

方勇飞 主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擅 长: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