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腹腔脓肿介绍

腹腔脓肿疾病

就诊科室:
[肿瘤科综合] [肿瘤科] [外科] [普通外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腹腔脓肿是指腹腔内某一间隙或部位因组织坏死液化,被肠曲、内脏、腹壁、网膜或肠系膜等粘连包裹,与游离腹腔隔离,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腹腔脓肿可分为膈下脓肿、盆腔脓肿和肠间脓肿。一般均继发于急性腹膜炎或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各种疾病、腹部手术和外伤后,原发性感染则少见。

病因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症状

  全身症状:发热是膈下脓肿的一大常见症状,表现为持续的高热,脉搏增快,舌苔厚腻。然后开始出现全身乏力、衰弱、盗汗、厌食、消瘦,血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也增加。

  局部症状:发生脓肿的部位可有持续性的钝痛,深呼吸的时候可加重疼痛。疼痛的位置常常位于肋缘下和剑突下方。脓肿若位于肝下方靠后,则可出现肾区的疼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颈部、肩部。脓肿刺激膈肌可引起嗝逆。膈下的感染可通过淋巴系统回流引起胸膜、肺反应,出现胸水、咳嗽、胸痛等不适。脓肿若穿破到胸腔可发生脓胸。近些年由于大量滥用抗生素,腹腔脓肿的局部症状多不典型。严重时候可出现局部皮肤凹陷性水肿,局部皮肤发烫、温度升高。患侧胸部呼吸时胸廓活动幅度变小,肋间隙不如健侧明显。肝脏浊音界扩大升高。约25%的患者脓腔中含有气体,可叩击出四层不同的音响区。

  盆腔脓肿

  盆腔腹膜的面积较小,吸收毒素的能力较差,因此,盆腔脓肿的全身症状较轻而局部症状却相对明显。在急性腹膜炎的治疗过程中、阑尾炎穿孔或结肠、直肠术后的患者,出现体温正常后又再次升高、典型的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自觉大便排不净)、大便频繁而量少、大便混有粘液、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等,则应考虑到盆腔脓肿的可能。腹部则多无明显的症状。直肠指检可发现肛管括约肌松弛,在直肠前壁可触及直肠腔内膨隆,有触痛,有时可有波动感。

  肠间脓肿

  肠间脓肿的患者多表现为化脓性感染的症状,因感染灶相对封闭隔离,较少引起全身反应,发热症状不及上述两种腹腔脓肿明显,多为低热。但腹部的症状与体征则相对突出。患者常出现局限性的腹痛,多为隐痛,并有腹胀等不适,查体可出现腹部压痛且可触及腹部肿块。脓肿若咨询穿破进入肠管或膀胱,则形成内瘘,脓液可随大小便排除。此外,肠间脓肿还可引发机械性肠梗阻,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梗阻正常。

检查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鉴别

  急性腹膜炎或腹腔内脏器的炎性疾病经治疗好转后,或腹部手术数日后出现发热、腹痛的患者,都应考虑到腹腔脓肿的可能,并需进一步检查。

  膈下脓肿:腹部X线片和胃肠钡餐检查有助于确定脓肿的部位,膈下可见占位阴影。因10%~25%的脓腔内含有气体,故可见气液平面。病人取立位,从前后和侧位拍片,可发现病侧之横膈运动消失或减弱,示有膈下感染,但不一定积脓。还可发现患侧膈肌抬高,并随呼吸运动受限或消失,肋膈角模糊、消失。肺野模糊,表示有胸膜反应、反应性胸腔积液、肺下叶部分不张、肺实质变化。脓肿含气时可出现气液平面,约10%的膈下脓肿有产气菌的感染,及胃、十二指肠穿孔之气体。左膈下脓肿,胃底可因受压下降移位。B超检查或者CT检查对膈下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B超检查可明确显示脓腔的大小,部位、深浅度,特别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诊断性穿刺,不仅可以帮助定性诊断,并且对于较小的脓肿可在吸尽脓液后注入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穿刺阴性的患者并不能排除脓肿的可能。

  盆腔脓肿:已婚妇女尚可经阴道做盆腔检查,以鉴别为盆腔炎性肿块还是脓肿。如果是盆腔炎性肿块或脓肿,可在排空膀胱后经直肠或阴道后穹窿穿刺抽脓,有助于诊断。腹部B超或直肠B超检查可帮助明确脓肿的诊断、脓肿的大小及位置等,必要时可做CT检查,帮助进一步明确诊断。

  肠间脓肿: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肠壁间距增宽及局部肠袢积气B型超声波,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确定脓肿的部位及范围。

  诊断性穿刺:穿刺的确可以使炎症沿针道播散,如穿刺经肋膈角可以致胸腔感染,所以有些外科医生宁愿行探查性切开,我们认为在病情重而诊断又不肯定时,可在X线或B超定位引导下穿刺,若抽出脓汁则立即切开引流。实际上膈下脓肿存在时,其肋膈角大部已有粘连故穿刺引起脓胸之机会不大。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预防

  阑尾切除术后腹腔脓肿的形成,因与手术处理失误有关,且后果较为严重,因此,应着重加以预防。

  1.急性阑尾炎穿孔所致之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术中吸净脓液、切除阑尾后,应常规冲洗腹腔(可用0.9%氯化钠溶液50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或卡那霉素0.5g),右髂凹(必要时连同盆腔)放置烟卷引流条。术后应给予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2.阑尾炎症较重,周围之炎性坏死组织清除不完全时,右髂凹应放置烟卷引流,术后给予大剂量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3.阑尾根部及盲肠壁炎症坏死严重,残端结扎不牢靠,有形成粪瘘之可能时,除腹腔应放置烟卷引流外,最好将回盲部处理,待炎症消退后再放回腹腔。

治疗

  膈下脓肿

  膈下脓肿起始于感染,如能积极治疗使炎症逐渐消散,则能预防脓肿形成。因此,半卧位、胃肠减压、选用适当之抗菌素、以及加强支持疗法等都是预防形成脓肿的治疗。一旦形成脓肿必须及早手术引流。以防膈下脓肿穿破膈肌形成脓胸,或破入腹腔再次形成弥漫性腹膜炎,穿破附近血管引起大出血等。手术前一定确定脓肿的位置以便选择引流的切口和进路。手术避免污染胸腔和腹腔,并给以输血等支持治疗,保证病人顺利渡过手术关并及早痊愈。膈下脓肿常用之手术引流途径有:经前肋缘下部,后腰部、及侧胸部三种。

  ⑴经前肋缘下部引流:是最常用之途径。优点是此途径较安全,缺点是膈下脓肿多数偏高偏后,从前壁引流不易通畅,目前加用负压吸引可弥补其不足。对位置较前的脓肿,此手术进路最为理想。方法是局麻下做前肋缘下切口、切开皮肤和肌层显露腹膜后,用长9号针穿刺以确定脓腔位置,若靠上可在腹膜外向上分离至接近脓腔部位,再穿刺抽出脓液后沿穿刺针进止血钳以扩大引流口,吸尽脓汁,置管引流。若脓肿在切口附近,可直接引流,不要进入腹膜腔去分离脓肿周围之粘连,以防浓汁进入腹腔造成腹膜炎。

  ⑵经后腰部引流途径:此途径适用于左右膈下靠后部的脓肿,即使是右肝上间隙靠后的脓肿,也可采用此引流途径。,方法是在局麻下沿第十二肋做切口,在骨膜下切除第十二肋,平第一腰椎棘突平面横行切开肋骨床,然后进入腹膜后间隙,用粗针穿刺找到脓腔,再用手指插入脓腔排脓。手术尽可能在直视下进行,避免误入胸腔。

  ⑶经侧胸部引流:适用于右肝上间隙的高位膈下脓肿,此途径须经过胸腔肋膈角部分,除非原有胸膜疾病此处已粘连闭合,否则均应分二期进行。第一期在侧胸部第8或第9肋处做切口并切除一小段肋骨直至胸膜。然后用碘仿纱布和酒精纱布填塞伤口,使引起周围粘连一周后再行第二期手术时即可在穿刺定位后,切开已粘连的胸腔肋膈角,直达脓肿置管引流。

  盆腔脓肿

  盆腔感染尚未形成脓肿时,可选用适当的抗菌素治疗,热水坐浴、理疗,或用温水灌肠(41~43℃),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反复肛指检查,一旦脓肿形成肛指即触到包块软有波动感。应立即行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手术方法是使病人在手术床上取截石位,用肛镜显露直肠前壁在包块波动处用长粗针头穿刺。抽得脓液后,穿刺针暂不拔出,用尖刀沿穿刺针方向切一小口,再用直止血钳插入脓腔扩大引流口,放尽脓液后,放置软橡皮引流条引流。术后第3~4天拔去引流物。对已婚妇女,脓肿向阴道突破者,可经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

  肠间脓肿

  确诊而又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剖腹探查引流术。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程应东

程应东 副主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普通外科

擅 长:

能独立完成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胃肠道疾病,胃...[详细]

杨连粤

杨连粤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普通外科

擅 长:

肝脏外科基础和临床研究。[详细]

王振军

王振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擅 长:

在胃癌、结肠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