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胆石性肠梗阻介绍

胆石性肠梗阻疾病

就诊科室:
[内科] [消化内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胆石性肠梗阻是由胆结石进入胆道后引起肠道堵塞所致的肠梗阻,1654年由Bartholin首先报道。本病临床罕见,起病隐匿,病程初期常呈间歇性发作,且X线检查并非每个病人都有典型表现,只有10%~75%的病人在术前获得诊断。

病因

胆石性肠梗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导致胆石性肠梗阻的原因是巨大的胆石进入肠道,能引起肠腔堵塞梗阻的结石直径一般在2.5cm以上,Turner报道1例直径达17.7cm。

1.胆道与胃肠道之间存在异常通道 此为胆石性肠梗阻的病理基础,常见的胆道-胃肠道的异常通道有: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胆囊-十二指肠内瘘、胆囊-结肠瘘、胆囊-胃瘘、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等,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约占3/4。胡国斌等者曾收治1例肝胆管结石病人,发现其左肝管与胃之间存在一巨大内瘘口,结石可以通过瘘口进入肠道。

2.医源性因素 如肝胆管结石行胆肠内引流术后。内引流的目的是重建通畅的胆汁引流,其实质则相当于人工形成的胆肠内瘘,以利于结石通过。湖南省人民医院曾报道1例接受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术后并发胆石性肠梗阻。

(二)发病机制

引起梗阻的胆石大多数仅为1枚,但3%~15%的病人为多枚。胆石性梗阻可发生于肠道的任何部位,但最易发生回肠末端,占58%~85%。巨大胆石进入肠腔先堵塞于肠腔较大的近端,随结石不断下降,梗阻平面逐渐下降。结石可压迫肠壁,使其缺血、肠壁渗出增加,近端扩张的肠袢内可积聚过多液体。继而缺血的肠壁坏死、穿孔,肠内物漏出肠腔进入腹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症状

胆石性肠梗阻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高位或低位、部分性或完全性肠梗阻,其症状和体征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相似。病程初期为部分性梗阻,症状较轻,表现为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有恶心呕吐,这是胆石堵塞内腔较大的近端肠管,刺激肠道产生强烈的肠蠕动所致。随结石下降,梗阻平面降低,症状亦随病程进展而有所变化,如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胀进行性加重,腹部压痛、板状腹,少数病人出现黄疸和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与体征随病程进展而变化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1.病史 老年、肥胖女性,既往有胆石症病史。

2.临床表现 有急性或慢性,高位或低位,部分性或完全性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病程初起症状较轻,随结石不断下移,梗阻平面逐渐下降,症状和体征亦随病程的进展而变化,这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3.辅助检查 X线检查有4种征象:①部分性或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②胆道积气;③异位的即在胆系外的区域有胆石影;④钡餐或钡灌肠检查见钡剂进入胆道或直接衬托出胆道的结石影。

检查

胆石性肠梗阻应该做哪些检查?

腹部X线检查可有4个特征:①肠梗阻,由于结石大部分不大且圆滑,在肠道可逐渐下移,故梗阻多为不完全性,并梗阻点多改变,但小肠低位,回盲瓣口常为梗阻点。梗阻多在小肠,结肠梗阻不同文献只有2%~8%。②胆囊、胆管内积气,以胆管积气较多,可为一粗管状,也可有小分支,由于梗阻前多有胆管梗阻,故胆管较正常粗大,通常较Oddi括约肌松弛、胆道蛔虫带入的气体或其他原因与肠道瘘管、胆系-胃肠吻合等引起的胆管积气显得更粗大,以资鉴别。③肠内胆石,约50%的胆石可在X线下显影,有的显影较淡,所以胆石性肠梗阻约半数只有肠梗阻和胆系积气表现而未见胆石。④钡餐或钡灌肠检查见钡剂进入胆道或直接衬托出胆道的结石影。

鉴别

胆石性肠梗阻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出现并发症时,本病易与肠套叠、消化道溃疡穿孔等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并发症

胆石性肠梗阻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病程后期少数病人可出现肠扭转、肠绞窄、肠穿孔等并发症。

预防

胆石性肠梗阻应该如何预防?

术后护理

1)卧位:回病房后根据麻醉给予适当的卧位,麻醉清醒后。血压、脉搏平稳给予半卧位。

2)活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

3)防治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4)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治疗

胆石性肠梗阻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预防: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办法,因为在禁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

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的粘稠和含水量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适当习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饮食,以改善胆固醇的排泄,防止结石的形成。

(3)研究显示,胆囊结石病具有遗传倾向。因此,家族中有胆结石患者的,更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同时,专家认为,发现年龄、肥胖、高脂饮食和血脂异常是诱发胆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周珊建议;定期检查腹部B超、血脂,就能及早发现胆结石,防患于来然。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韩英

韩英 主任医师

北京军区总医院

消化内科

擅 长: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基础...[详细]

陈东风

陈东风 副主任医师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消化内科

擅 长:

消化内镜治疗及消化介入治疗[详细]

杨敏

杨敏 副主任医师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消化内科

擅 长:

擅长胃肠动力及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