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髌骨骨折介绍

髌骨骨折疾病

就诊科室:
[骨科] [] [外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髌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在伸膝活动中,髌骨通过杠杆作用能使股四头肌力量提高约30%,尤其在伸直膝关节的最后10°~15°时,髌骨的作用更显重要。髌骨骨折后如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活动,甚至造成终生残疾。由于髌骨切除后可导致永久性的膝关节功能受限,伸膝力量减弱,并可引起股四头肌萎缩。因此,髌骨骨折后应尽量保存髌骨的完整,不主张进行髌骨切除。髌骨与股骨内外髁的前方形成髌股关节,髌骨骨折后应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以减少创伤性髌股关节炎的发生。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引起髌骨骨折。

  (二)发病机制

  1.直接暴力 由于髌骨位置表浅,且处于膝关节的最前方,因此而极易受到直接暴力的损伤,如撞击伤,踢伤等,直接暴力导致的髌骨骨折有时会合并同侧的髋关节后脱位,骨折多为粉碎性,移位较少,伸肌支持带很少损伤,因此,患者尚能主动伸直膝关节。

  2.间接暴力 股四头肌突然猛力收缩,超过髌骨的内在的应力时,则引起髌骨骨折,骨折多为横形,移位明显,但很少呈粉碎性,伸肌支持带损伤严重,不能主动伸直膝关节。

症状

  皮肤擦伤 皮下血肿 膝关节内侧肿胀青紫,局部剧痛 膝关节肿胀积血 膝关节疼痛 髌骨疼痛

检查

  摄X线片时应采用膝关节侧位及斜位,而不用前后位,侧位虽然对判明横断骨折以及折块分离最为有用,但不能了解有无纵形骨折以及粉碎骨折的情况,斜位可常规采用外旋45o位,以避免与股骨髁重叠;既可显示其全貌,更有利于诊断外侧的纵形骨折,如怀疑内侧有损伤时,则可取内旋45o位,如临床高度怀疑有髌骨骨折而各位及侧位X线片均未显示时,可再照髌骨切位X线片。

鉴别

  诊断

  1.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或先天性足骨畸形或外伤史。

  2.久站或行走时足部疼痛或不适,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翻,舟骨结节处肿胀和压痛,休息可减轻或消失,晚期为痉挛性平足,经较长时间休息,症状亦难改善。

  3.站立位X线足正侧位片可见舟骨结节完全塌陷,与载距突的距离增加,自跟骨结节底部至第一距骨头底部作连线,并从舟骨结节至此连线作垂直线,其长度多小于1cm。

  通过病史,体检以及X线片检查,诊断无困难,但对以下几方面需加以注意:

  1、临床上怀疑有髌骨骨折而X 线片阴性者,还应考虑有股四头肌骨附着部或髌韧带的髌骨附着部损伤的可能,这两类损伤可以不带有骨折片,但局部应有显著的压痛,伸膝困难。

  2、在鉴别诊断中应注意除外二分髌,它多位于髌骨外上极,位于外缘及下缘者少见,副髌骨与主髌骨之间的间隙较整齐,临床上局部无压痛,但如有髌骨的应力骨折则与副髌骨或其损伤较难区别。

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1、创伤性休克:严重股骨干骨折内出血可达500~1000毫升甚至更多,创伤后的疼痛刺激,早期即可能发生休克,处理原则为早期固定减少内出血,扩充血容量和止痛,积极抗休克治疗。

  2、挤压综合征:严重挤压伤导致股骨干骨折,需要注意挤压综合征的发生,处理原则为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高血钾,予以早期尽快补液,碱化尿液,利尿,解除肾血管痉挛等甚至行筋膜切开减压等。

  3、血管神经损伤:股骨干下段骨折,骨折块向后移位可伤及蝈静脉和坐骨神经,处理原则做好骨折的固定,忌反复活动患肢。

  4、脂肪栓塞综合征:股骨干髓腔有大量黄骨髓,脂肪含量高,损伤后可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处理原则为患者严格制动,忌随意搬动。

  后期并发症:

  5、骨折畸形愈合:分为成角畸形,短缩畸形,旋转畸形,处理原则儿童轻度短缩可自行纠正,成人轻度短缩可垫高鞋跟补偿,短缩2,5厘米以上或旋转畸形均需手术矫形治疗。

  6、骨折不连接:处理原则预防感染发生,有效固定和防止过早活动。

  7、膝关节僵直:长时间的牵引固定膝关节或手术及骨折创伤波及膝关节可造成膝关节挛缩僵硬,处理原则进行早期膝关节屈伸活动,手法按摩或手术松解等。

  8、髌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髌骨骨折骨不愈合发生率低,为2.4%~4.8%,治疗: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采用非手术治疗,虽然骨折不愈合,但是患膝功能尚可,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做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部分切除,髌骨全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功能明显改善。

  9、髌骨再骨折发生率1%~5%,由于在骨愈合后短期内,股四头肌腱控制膝关节稳定作用尚未完全恢复,加之髌骨内固定不够坚强,膝关节置动时间不足,当患者锻炼或行走时,在保护不充分的情况下,患膝突然腿打软,股四头肌猛力收缩,造成再骨折,若骨折后骨块分离大,髌旁腱膜组织撕裂,仍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预防

  髌骨骨折,乃属关节内骨折,应行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否则会因关节面不平,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经常疼痛影响生活及工作,这类骨折不能轻视,应及时到医院请骨科大夫诊治。

治疗

  髌骨骨折西医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1)适应证:髌骨骨折超过2~3mm移位,关节面不平整超过2mm,合并伸肌支持带撕裂骨折,最好采用手术治疗。其治疗目的是:恢复关节面形状,修复伸膝装置并牢固内固定,以允许早期活动。

  (2)手术入路:髌前横弧形切口,弧顶在髌骨下极下1mm~1.5cm,两侧至两侧侧方中点,此切口,能充分显露折块,骨折复位及修复伸肌扩张部和滑膜撕裂。根据皮肤擦伤情况,亦可采用膝正中纵切口或髌旁外侧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向远近端分离,显露髌骨前面,股四头肌腱、髌腱及内外侧扩张部。通过扩张部的撕裂口,彻底清除关节内血肿及碎骨块。用两把大的巾钳将骨折块复位,通过扩张部,触摸关节面,经反复调整巾钳位置,达手摸关节面平整,即将巾钳暂固定,根据骨折情况,采用内固定,最后修复扩张部。

  (3)手术内固定种类及选择(图1):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有多种,总的可分为两类,一类行内固定后仍需一定时间的外固定;另一类内固定比较坚强,不需外固定。笔者以新鲜尸体膝关节做成髌骨横行骨折,在实验机上行多种内固定生物力学试验,得到股四头肌对髌骨的拉力及股骨的作用力(表1)。

  环形钢丝、Magnson钢丝与张力带钢丝固定,不能胜任2倍体重负载,在临床上内固定后仍需外固定保护;AO张力带钢丝固定作用比前者显著增强,有两根克氏针穿入髌骨之中,分担了应力,保持髌骨的稳定,但系一根钢丝环绕两根克氏针,如两针偏离髌骨中心的距离不相等,则钢丝固定的稳定性不佳,致固定失效而产生侧方移位。改良AO张力带钢丝,两根克氏针各有一根钢丝固定,其固定作用强,不因固定针在髌骨中的位置不对称而失去稳定性,在两钢丝之间不产生扭矩的弊病。当去载后即使骨折前面间隙达0.8mm,亦不发生骨折移位,说明其稳定性好,由于其负载是2倍体重之上,故术后不需外固定。

  3.改良张力带钢丝 用两枚2mm的克氏针自髌骨上极穿入,经骨折块由下极穿出,两针位于股骨四头肌腱两侧,并平行,然后用18#钢丝,环绕克氏针四个尖端固定。本院改良张力带钢丝,仅将改良张力带钢丝的环形钢丝固定,改为两根钢丝分别单个上下针端固定。在粉碎骨折,还可加用横行或斜克氏针加钢丝固定。

  髌骨骨折中医治疗方法

  一、手法整复:患者取仰卧位,膝伸直,术者站于患侧,一手拇指及食指、中指捏挤远端向上推,并固定之。另手拇、食、中指捏挤近端上缘的内、外两侧向 下推挤,使骨折断端接近并对位。若用手指触摸髌骨前面不平整或X线透视有前后残余移位时,可再用一手拇、食指固定下陷的一端,另一手拇、食指挤按向前突出 的另一端,使之对齐。对位满意后,即可固定。

  二、固定:

  (一)石膏托或管形固定:此法适用于无移位髌骨骨折,不需手法复位,抽出关节内积血后包扎。用长腿石膏托或石膏管形固定患肢于伸直位3~4周,在此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去除石膏后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

  (二)抱膝圈固定:无移位或移位不多(分离移位不超过0.5cm)者可用此法。因骨折容易整复,比较稳定,用绷带量好髌骨轮廓大小、作成圆圈,缠好 棉花,用绷带缠好外层,另加布带四条,各长60cm。后侧垫一托板,长度由大腿中部到小腿中部,宽13cm、厚1cm,板中部两侧加上固定用的螺丝钉。骨 折经整复满意,置患膝于托板上,膝关节后侧及髌骨周围衬好棉垫。将抱膝圈套于髌骨周围。固定带分别捆扎在后侧托板上。若肿胀消退,则根据消肿后髌骨轮廓大 小、缩小抱膝圈。继续固定至骨折愈合。

  (三)髌骨爪固定:分离移位较明显的髌骨骨折,可采用髌骨爪(抓髌器)固定,疗效颇为满意。

  三、功能锻炼:详见‘康复’栏。

  四、辨证用药:

  初期【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活血祛瘀方(广东省中医院《四肢骨折和脱臼治疗图解》) 处方: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栀子10克,桃仁10克,泽兰10克,三七末(冲服)。水煎服,每日l剂。

  2、外用方消瘀止痛药膏(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大黄150克,木瓜60克,栀子30克,蒲公英60克,土鳖虫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共为细末,饴糖或凡士林调敷患处。

  中期【治法】 接骨续筋,通利关节。【方药】主方壮筋养血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续断12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芷9克,红花5克,生地黄12克,牛膝9克,牡丹皮9克,杜仲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后期【治法】 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方药】

  1、主方补肾壮筋汤(钱秀昌《伤科补要》)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山茱萸12克,续断12克,茯苓12克,杜仲lO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l剂。

  2、外用方海桐皮汤(吴谦等《医宗金鉴》)处方: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3克,甘草3克,防风3克,白芷2克。解除外固定外,煎水熏洗患处。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彭亦良

彭亦良 副主任医师

武警重庆总队医院

骨科

擅 长:

创伤骨科、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后遗症及骨肿瘤...[详细]

林进

林进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骨科

擅 长:

各种膝关节、髋关节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各种疑难...[详细]

孙天胜

孙天胜 主任医师

北京军区总医院

骨科

擅 长:

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特别是治疗脊柱...[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