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呕吐介绍

呕吐疾病

就诊科室:
[内科] [消化内科]

疾病介绍

呕吐是胃内容物反入食管,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和呕吐,但有些呕吐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呕吐可将咽入胃内的有害物质吐出,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大多数并非由此引起,且频繁而剧烈地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病因

呕吐是由于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食管或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可分为:1、消化道器质性梗阻:食管、胃或肠内容物下行受阻,而被迫逆行以致呕吐。如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不同部位闭锁或狭窄);稍大的孩子则多为后天性肠扭转、肠套叠、肠梗阻(如常见的蛔虫梗阻)。

2.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肠炎、胃炎、阑尾炎由于炎症对于胃、肠的刺激,可呈反射性呕吐,常伴有腹痛、恶心、腹泻、腹胀。

3.身体功能异常:如果发生全身性感染或代谢障碍等情况时,常伴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中毒症状。

4.脑神经系统疾病:如发生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或颅内占位性病变,能引起中枢性喷射性呕吐,呕吐前并不恶心,但伴有头痛、嗜睡、昏迷、惊厥等其他神经性症状.

5.中毒:毒物对胃肠道局部刺激及毒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呕吐。

发生机制

胃窦与幽门区收缩关闭,胃逆蠕动,胃体与胃底张力减,低继贲门开放,最后膈肌和腹肌的突然收缩,腹压骤增,使得胃的食糜通过食道、咽部而排出,过强烈的呕吐也可以把部分小肠的食糜也吐出来。呕吐能够把有毒的物质或者异物排出体外,对于人体是有益的,但是过度的呕吐容易造成机体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代谢性碱中毒,注意补充一些酸性物质,尤其是小儿和老年人。

病理生理

由于呕吐的病因复杂多样、呕吐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不同、程度不等和年龄各异,所以,对机体产生的影响非常悬殊。轻者没有任何影响,仅一过性不适。长期慢性呕吐。可致消化性食管炎、低血容量、低钾、低钠、碱中毒等代谢紊乱。进一步则贫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停滞。急重时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休克或误吸、窒息、诱发心律不剂甚至死亡。因外科原因引起者还可导致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后果。那些运动神经功能不良的病儿也极易发生呕吐后误吸,需倍加警惕。

中医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受外邪 风、寒、暑、湿、热及秽浊之气

2、饮食不节暴 过 误(滞)

3、情志失调郁怒 思虑

4、体虚久病先天 后天

(二)病机

1、外邪客胃,内扰胃腑→胃气上逆

2、饮食停滞,浊气上逆

3、脾运失司,痰饮内停

4、肝气不疏,横逆犯胃

①木克土

②脾虚(水谷停留)+ 气恼→食随气逆

《证治要决·呕吐》:“气呕因盛怒中饮食而然。”

5、脾阳不振,胃阴不足(脾胃虚弱)

总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鉴别

综合判断

如果您或家人、同事、朋友发生了恶心呕吐,倘若您能根据发

呕吐病情况初步判断一下其原因和归类,就能做到去医院时挂什么科的号心中有数,并在向医生叙述病情时详细周到而又准确。

了解病史餐后近期内出现呕吐,并有骤起的集体发病情况,先应考虑食物中毒。活动期消化性溃疡位于幽门,因该处水肿、充血、痉挛,也常导致餐后呕吐;神经性呕吐多在餐后即刻发生。在餐后较久或积数餐之后才出现呕吐的,多见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引起的幽门、十二指肠慢性不全梗阻。

呕吐发生时间

晨间呕吐在育龄女性应考虑早孕反应,有时也见于尿毒症或慢性酒精中毒。有些鼻窦炎因分泌物刺激咽部,也有晨起恶心和干呕。夜间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

呕吐的特点

一般呕吐常先有明显恶心,然后出现呕吐。但神经性呕吐可不伴有恶心或仅有轻微恶心,呕吐并不费力,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呕吐。高血压脑病或颅内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也常常没有恶心而突然出现喷射状呕吐。

呕吐物的性质

幽门梗阻的呕吐物含有隔餐或隔日食物,有腐酵酸臭气味。呕吐物中含有多量黄色苦味胆汁,多见于频繁剧烈呕吐或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肠梗阻。大量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或急性胃扩张,一次呕吐可超过1000ml。呕吐物有大便臭味的可能是低位肠梗阻。呕吐大量酸性胃液多见于高酸性胃炎、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泌素瘤。呕吐物呈咖啡样或鲜红色,考虑上消化道出血,请参看呕血与黑便。

呕吐伴有腹痛

伴有腹痛者,首先应考虑急腹症,要及时就诊。请参看腹痛。慢性腹痛可在呕吐之后获得暂时缓解,可能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或高位肠梗阻;但在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胰脏炎等,则呕吐一般不能使腹痛得到缓解。

呕吐伴头痛与眩晕

伴有头痛,应考虑高血压脑病、偏头痛、鼻窦炎、青光眼、屈光不正等。伴有眩晕者可能是梅尼埃病、迷路炎等,还需要了解是否由硫酸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或庆大霉索等药物引起。

另外对恶心呕吐伴有厌食、疲乏,甚至出现黄疸,应该警惕是否为病毒性肝炎,及时就诊并隔离。在育龄女性必须了解月经情况,如果未经避孕(或避孕失败)而超过4周尚未行经者,要考虑是否为早孕所致的恶心与呕吐。我在临床上曾遇到一位36岁的妇女,因恶心呕吐两月,四处看医生,天天服中西药,就是无效。后来了解到她月经已三月未行,因为“上环”了,因此之前的医生没有考虑妊娠、我嘱其做子宫B超,结果发现,怀孕两个多月了。自愿人工流产后,恶心呕吐的症状完全消失。还有一位40岁妇女,反复呕吐4个月,四处投医,遍服中药西药无效,延医与我,体检时发现贫血征,即嘱其做肾功能全项,结果,BUN、SCR数倍于正常,原来,她的呕吐是由于肾病综合症导致的电介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引起。

与呕吐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因消化系统本身病变所致,也可因消化系统以外的全身性疾病导致。要想对恶心与呕吐作出正确诊断,需要去医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反复和持续的剧烈呕吐多引起严重并发症,故应该予以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基本判别

(1) 喷射状呕吐伴头痛、颈发硬、血压高、昏迷、偏瘫、失语,见于脑出血、脑梗塞。

(2) 喷射性呕吐伴发热、头痛的可见于脑膜炎、脑炎。

(3) 呕吐伴眩晕、眼震,常为内耳眩晕症、小脑疾病。

(4) 呕吐伴腹泻,见于食物中毒、胃肠炎。

(5) 早晨发生呕吐多见妊娠中毒、胃炎。

(6) 饭后即吐无呕吐动作,多见于神经官能症。

(7) 呕吐伴腹痛,多见于腹部器官病变,但在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也可出现。

呕吐的具体诊断

由于恶心呕吐的病因十分广泛,故正确的病因诊断有赖于详尽的病史和全面的体检以及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病史:呕吐的伴随症状呕吐伴发热者,须注意急性感染;呕吐伴有不洁饮食史或同食者集体发病,应考虑食物中毒;呕吐伴胸痛,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肺梗死等。呕吐伴有腹痛者,常见于腹腔脏器炎症、梗阻和破裂。腹痛于呕吐后暂时缓解者,提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及胃肠道梗阻疾病。呕吐后腹痛不能缓解者,常见于胆道疾患、泌尿系疾患、急性胰腺炎等。呕吐伴头痛,除考虑颅内高压的疾患外,还应考虑偏头痛、鼻炎、青光眼及屈光不正等疾病。呕吐伴眩晕,应考虑前庭、迷路疾病、基底椎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后下动脉供血不足以及某些药物(如氨基苷类抗生素)引起的颅神经损伤。

.呕吐的方式和特征:喷射性呕吐多见于颅内炎症、水肿出血、占位性病变,脑膜炎症粘连等所致颅内压增高,通常不伴有恶心。此外,青光眼和第8对颅神经病变也可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不费力,餐后即发生,呕吐物量少,多见于精神性或神经性呕吐。

呕吐物应注意量、性状和气味等:呕吐物量大,且含有腐烂食物提示幽门梗阻、胃潴留、胃轻瘫及小肠上段梗阻等;呕吐物为咖啡样或血性,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则提示食管性呕吐(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癌等)和见于神经性呕吐;呕吐物中含有胆汁者,常见于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十二指肠或小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及胃大部切除术后等,有时见于妊娠剧吐、晕动症。呕吐物有酸臭味者,说明为胃内容物。有粪臭味提示小肠低位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结肠梗阻而回肓瓣关闭不全或胃结肠瘘等。[1]

呕吐和进食的时间关系:进食过程或进食后早期发生呕吐,常见于幽门管溃疡或精神性呕吐;进食后期或餐后呕吐,见于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轻瘫或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十二指肠淤积。晨时呕吐多见于妊娠呕吐,有时亦见于尿毒症,慢性酒精中毒和颅内高压症等。

药物或放射线接触史:易引起呕吐的常用药物有抗生素、洋地黄、茶碱、化疗药物、麻醉剂、酒精等。深部射线治疗,镭照射治疗和60钴照射治疗也常引起恶心呕吐。

其他疾病史:呕吐可为许多系统性疾病的表现之一,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肾上腺功能低减等内分泌疾病;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疾病;脑供血不足、脑出血、脑瘤、脑膜炎、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疾病;尿毒症等肾脏疾病。应充分了解上述疾病的病史及临床症状。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应注意神志、营养状态、脱水、循环衰竭、贫血及发热等。

.腹部体征应注意胃型、胃蠕动波、振水声等幽门梗阻表现;肠鸣音亢进、肠型等急性肠梗阻表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急腹症表现,此外,还应注意有无腹部肿块、疝等。

.其他:①眼部检查注意眼球震颤、眼压测定、眼底有无视神经盘水肿等;②有无病理反射及腹膜刺激征等。

辅助检查主要包括与炎症、内分泌代谢及水盐电解质代谢紊乱等有关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选作B超、X线、胃镜、ERCP、超声内镜、小肠镜、CT、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以确定诊断。

治疗

救护措施

(1) 禁食、禁饮水4~6小时,以防误入气管。呕吐停止后逐呕吐渐进食。

(2) 昏迷病人头侧位,及时擦净口腔内呕吐物,禁止用毛巾堵住鼻、口腔。警惕呕吐物呛入气管。

(3) 一般呕吐可给予镇静药、止吐药治疗,如安定、胃复安、阿托品、吗丁啉等。

(4) 剧烈呕吐者尽快送医院检查处理。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阴虚型:常用中脘、内关、阴陵泉、胃俞,用补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脾胃实热型:常用内关、中脘、公孙、天枢、支沟、下脘,用泻法,清热导滞,和胃止呕。

惊恐气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神门、阳陵泉,用泻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呕。

辩证食疗

1、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表现

乳食过量或恣食肥甘、生冷及难以消化的食物,以致乳食积滞胃中而引起呕吐。表现为,吐出物多,呈酸臭味乳块或不消化食物,不思饮食,口气臭秽,腹部作胀,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舌苔多厚腻。

治疗

可选用和胃导滞的中药治疗,如山楂、神曲、麦芽、谷芽、枳实、大黄等。也可以用含有以上成分的“7珍丹”,每次10~20粒(每100粒为1克),一日2次;或“小儿化食丸”,每次1丸(1.5克),一日2次。

饮食宜忌

食宜

吃一些消食化滞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煮水等。也可选用以下食疗方法:

1.山楂100克,白糖25克。将山楂洗净去核,切碎,浓煎成汁,兑入白糖搅拌均匀。每次50毫升,一日3次,连服3日。

2.莱菔子50克。将莱菔子炒熟,碾碎成细末。每次服5克,温开水冲服,一日2次,连服5日。

3.青梅20个。洗净,去核,慢火煎,去渣取汁。每次20毫升,一日数次,连服3日。

4.萝卜1个。将萝卜洗净,切成碎块,捣烂,榨汁,隔水炖熟。每次15毫升,每日数次。

5.鸡内金(鸡的胃内膜)2个,面粉100克,盐、芝麻适量。将鸡内金洗净,晒干后用小火焙干,研成细末,与面粉、芝麻、精盐一起和成面,擀成薄饼,置烤箱内烤熟。每次2张,一日1次,连服3日。

食忌

暂时禁食会使胃肠得到休息,对恢复正常功能是必要的。至少1~2周内忌食生冷、冰镇及煎炸油腻、黏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2、胃有积热

表现

乳母喜嗜油煎、辛辣食物,乳汁则蕴热,儿食母乳而致积热于胃;较大的孩子过食辛热食品,或感受夏秋湿热,蕴于中焦,皆可致脾胃升降失调,胃气因此上逆而发生呕吐。表现为,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口渴喜饮,身热烦躁,唇干面赤,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红苔黄等症状。

治疗

可选用清热和胃的中药,如藿香、黄连、石膏、竹茹、半夏等。也可以用中成药治疗,如“一捻金”,每次半袋~1袋(每袋1.5克),一日2次;或“7珍丹”,每次10~20粒,一日2次。

饮食宜忌

食宜

多食一些具有养阴生津的食物,包括:小米、麦粉及各种杂粮制品;大豆、豇豆等制品;牛奶、鸡蛋、瘦肉和鱼肉,营养丰富而不生内热;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苹果、甘蔗、香蕉

\"呕吐\"呕吐、葡萄、山楂、乌梅、西瓜等维生素种类多的果类。也可以选用以下食疗方法:1、西瓜1个,白糖50克.将西瓜洗净,去瓜瓤,将瓜皮切碎,加水1000毫升,煎汤,去渣,加白糖。以汤代水,频频饮之。

2.生姜50克,竹茹50克。将生姜切成薄片,与竹茹同置锅中,加水1000毫升,慢火煎,去渣取汁。每次30毫升,一日3次,连服3日。

3.野菊花30克。急火煎汤,去渣取汁,加适量白糖。以汤代茶饮,一日数次,连服3日。

4.瘦肉炒苦瓜。每日1次,佐餐食之。

5.黄瓜1根,胡萝卜1根,大白菜叶两片。全部切丝,调成凉拌菜。一日1次,佐餐食之。

食忌

忌食煎、炸、烤、熏、油腻的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干姜、胡椒,羊肉、狗肉及其他。

中药汤

3、脾胃虚寒

表现

乳母喜食寒凉生冷食物,则乳汁寒薄,儿食其乳则脾胃受寒;或孩子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寒,易受客寒;或孩子过食生冷瓜果,因冷生寒;或病程中过服苦寒攻伐之剂;或感受风寒之邪,以上均可发为呕吐.表现为,其病较缓,病程较长,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出物为清稀痰水,或为不消化残余乳食,不酸不臭;时作时止,面色恍白,精神疲倦,4肢欠温。

治疗

可以用温中散寒的中药,如人参、白术、干姜、丁香、炙甘草等.也可以选用“小儿香橘丸”,一次1丸,一日2次;或“附子理中丸”,一次半丸~1丸,每日2次。

食宜

尽量采取母乳喂养,稍大的孩子应多食健脾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也可以选用以下的食疗方法:

1.小米锅巴研成细末适量,红糖适量,冲水。每次服10克,红糖水送下,一日1次,连服7日。

2.桂皮5克,山楂20克,红糖20克。先将山楂洗净,去核,然后与桂皮、红糖一起慢火煎煮,去渣取汁。每次服15毫升热饮为宜,一日3次,7天为一个疗程。

3.粳米50克,砂仁1克,胡椒20粒,精盐少许。将砂仁、胡椒研磨后用布包扎,先煮粳米,沸后再放入砂仁与胡椒,待粥烂后去胡椒、砂仁。一日1次,晨起空腹食之,连服20日。

4.白扁豆20克,芡实20克,莲肉20克,山药20克。一同研成细粉,加入白糖,作成饼,常服用。

(4)肝气犯胃型呕吐

合欢花粥:干合欢花20克,或鲜合欢花4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水煎煮成粥,分次内服。

(5)惊恐型呕吐

①龙骨粥:生龙骨30g捣碎,用水煎煮1小时,澄清去渣取汁,将所取汁加糯米100g,红糖适量,煮成稠粥,早晚服用。

②酸枣仁粥:酸枣仁15g,用纱布袋包扎,粳米50g,水煎煮成稠粥,取出纱布袋,加红糖适量,每日温服。

其他疗法

方1

【组成】生姜31 克、人参9 克、半夏10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呕吐。

方2

【组成】干姜、人参。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常嚼服。

【主治】虚寒呕吐。

方3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呕吐。

方4

【组成】干姜6 克、炙甘草3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呕吐。

方5

【组成】干姜30 克、附子15 克、炙甘草9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呕吐。

方6

【组成】干姜、肉桂、白术。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呕吐。

方7

【组成】姜汁1 份、蜂蜜2 份。

【用法】姜汁煎沸,入蜂蜜炼熟。

【主治】呕吐。

方8

【组成】姜汁适量、砂仁3 克、半夏6 克。

【用法】后二药浸姜汁内,炒干,水煎服。

【主治】呕吐。

方9

【组成】生姜31 克、半夏6 克、灶心土适量。

【用法】水煎服。

【主治】呕吐。

方10

【用法】二姜煎取汁,再人粳米煮粥,食。

【主治】虚寒呕吐。

方11

【组成】姜汁。

【用法】滴入米汤,服。

【主治】呕吐。

方12

【组成】黄酒50 毫升、丁香2 粒。

【用法】蒸10 分钟,趁热服。

【主治】感寒呕吐。

方13

【组成】葡萄酒20 毫升、姜汁适量。

【用法】调匀服。

【主治】呕吐。

方14

【组成】生姜9 克、肉豆蔻6 克、粳米适量。

【用法】前二药捣烂,与米同煮粥,早晚服。

【主治】呕吐。

方15

【组成】生姜31 克、丁香粉5 克、冰糖50 克。

【用法】煮至粘稠,盆内涂食油,倒入,凉后切50 块。随意服。

【主治】呕吐。

方16

【组成】生姜100 克、附子30 克。

【用法】捣烂,同煎至水尽,晾干研为细未,每服3~6 克,米汤送。

【主治】寒性呕吐。

方17

【组成】吴茉英2 克、生姜6 克、葱白30 克,粳米适量。

【用法】捣烂,同米同煮粥食。

【主治】呕吐。

方18

【组成】生姜31 克、花椒14 粒。

【用法】水煎服。

【主治】寒吐。

方19

【组成】生姜60 克、陈皮15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呕吐。

方20

【组成】甘蔗汁、姜汁。

【用法】调服。

【主治】呕吐。

方21

【组成】石膏8 克、盐20 克。

【用法】研为细未,以白酒泥土调膏,贴缺盆穴。

【主治】呕吐。

方22

【组成】鲜猪胆1 只,生姜30 克。

【用法】生姜取汁,与胆汁和匀,取3~5 滴滴舌头上徐咽。

【主治】顽固性呕吐。

方23

【组成】内金30 克、酒适量。

【用法】内金焙干研为细未,每次3 克,酒调服。

【主治】呕吐。

方24

【组成】鲫鱼1 条、黄酒。

【用法】鲫捣烂取汁,以酒冲服。

【主治】呕吐。

方25

【用法】后二药加水400 毫升煮15 分钟,加入余药煮1 分钟。分3~6

次温服。

【主治】呕吐。

方26

【组成】芝麻50 克、清酒500 毫升。

【用法】小火煮至酒减半,去渣服。

【主治】呕吐。

方27

【组成】竹沥、生姜汁。

【用法】和匀慢服。

【主治】食入即吐。

方28

【组成】杨梅、白酒。

【用法】浸泡1 周,食梅。

【主治】呕吐。

方29

【组成】生姜、鲜葛很。

【用法】共捣烂取汁,慢服。

【主治】干呕。

方30

【组成】萝卜、灶心土、酒。

【用法】萝卜捣烂,与余药调匀,敷胸口。

【主治】呕吐。

方31

【组成】柿饼、黄酒。

【用法】柿饼焙干研为细末,以酒送服,每次6 克。

【主治】呕吐。

方32

【组成】生姜。

【用法】切片,贴太渊穴。5 分钟后可服药。

【主治】预防服药呕吐。

方33

【组成】大蒜、米醋。

【用法】醋泡大蒜,饮醋。

【主治】虫积呕吐。

方34

【组成】胡椒10 克、绿茶3 克、酒曲2 个、葱白20 克。

【用法】共捣烂,分贴于中脘、膻中、期门穴6~9 小时。

【主治】呕吐。

方35

【组成】生姜。

【用法】捣烂取汁涂舌尖,并内服。

【主治】呕吐。

方36

【组成】茶叶、绿豆粉各等份,白糖少许。

【用法】开水冲泡,顿服。

【主治】急性吐泻。

方37

【组成】苦瓜根50 克、生姜20 克、白糖少许。

【用法】水煎服。

【主治】呕吐。

方38

【用法】共捣烂,温开水送服。

【主治】呕吐。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韩英

韩英 主任医师

北京军区总医院

消化内科

擅 长: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基础...[详细]

陈东风

陈东风 副主任医师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消化内科

擅 长:

消化内镜治疗及消化介入治疗[详细]

杨敏

杨敏 副主任医师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消化内科

擅 长:

擅长胃肠动力及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