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李先海教授专栏之中医学对时代的呼唤

标签:中医养生 中医学 李先海教授

  西医学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医学,也是我们中国的主流医学。西医学以压倒中医学的绝对优势在我国已辉煌了半个多世纪,而且还不知要辉煌多少年。

  中西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人们在列举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所孕育的三大国粹中,都不会忘记提到中医学一项。而三大国粹中,书画可谓方兴未艾,京剧面临青黄不接,而中医呢?如果实话实话,叫做前景堪忧,岌岌可危。我们且看:

  在医院数量上,地、市(含地、市)以下行政区域内,中西医院之比,几乎都是1:N;

  在医院规模上,现代综合医院堪称一流,大多三甲医院都能与国际接轨。而中医医院则相形见绌,小巫见大巫;

  在人才上,高精尖人才大多云集在西医综合医院,中医人才则凤毛麟角,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有学历的中医人员几近绝迹;

  各级各类医院中,有学历的中药人员,特别熟谙中药炮制的技术人员简直就是稀有之物;

  高等中医院校的教育模式,仍按统编现代中医教材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传统的师带徒方式在中医教育中早已荡然无存,即使有也仅限于对极少数名老中医或中医大师的一种资料整理、传承和抢救性的发掘,这也不过杯水车薪,亡羊补牢之举;

  传统的中医学教育要求学员熟谙经典,背诵如流。这样在今后临床中才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熟练运用,挥洒自如。试看现在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能背诵典籍中相关段落的能有几人?

  西医综合医院中,中医科仅作为一个极普通的小科存在,是对医院的一个点缀,显得可有可无。而中医医院则东施效颦,普遍西化;

  政府一再宣传,强调实行医药分家,而且不分中西,这对于千古以来医药一体的中医药来说,无异于一种打击或扼杀。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不能一一枚举。

  有两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深思:

  第一、中西并重是国家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之一,而卫生工作方针是由国家卫生部拟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制定,中共中央批准下发的,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理应有计划、有步骤、而且有监督地贯彻实施。可是新的卫生工作方针制定十多年来,尽管医疗卫生事业确实发展了,人民的健康事业也确实有了新的提高,但却丝毫看不出中西并重的影子,特别是县以下的广大农村,中医药事业可谓苟延残喘,一片凋零。是被政府遗忘了?抑或是人民群众不接受中医中药?我看原因绝不是后者。政府说财政有困难,难道财政困难会有选择性,总是向中医药事业亮红灯?根本原因还是体制问题,改革力度不够,涉及到核心利益问题则困难重重。

  第二、党和政府对各行各业都有指导性方针政策,方针政策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可以有组织性地进行补充和修改,而决不允许个人的攻击和践踏。中西并重作为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却有少数人嗡嗡嚷嚷地鼓吹什么“废医存药”论,有的甚至是披着科学家、学者的外衣跨行业的多管闲事,他们在自己的本专业无所建树,却跑到医疗卫生队伍中摇唇鼓舌,大煞风景。这种作派是对政府的藐视,还是欺中医无人?说得重一点,就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种虚无态度。

  当今社会有一种怪现象,当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时,才晓得着手抢救或保护,还没有走到灭绝阶段时却又不加以重视和扶持。好像我们的政府都是急诊科医生,只晓得抢救濒危患者,不懂得防患于未然。

  当前,中医药事业,中医药现状已经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唤,要求引起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关注。先解决缺氧的问题,然后才能谈中医药的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真正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还传统医学于人民。中医药伴随着中国人民走过了五千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健康保护神,炎黄子孙已经须臾不可离开中医。因此,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既是社会发展需要,更是人民健康事业的需要。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就有可能断送中医药事业。无论哪朝哪代,谁断送了中医药事业,谁就是千古的历史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