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李先海教授专栏之中医药养生长寿刍议

标签:中医养生 中医 李先海教授

  养生与长寿,是一个久盛不衰的、永恒的话题。人类解决了温饱以后,就追求健康的身体,只有健康才是长寿的基础。我们往往把健康与长寿并提,为什么呢?是因为还有许许多多的长寿老人活得并不健康,用现在的话说,叫做生命质量很差,很多长寿老人都被老年性疾病缠绕,在痛苦和折磨中活着。所以,追求健康的长寿,成了现代社会的第一目标。

  当然,健康的身体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虽然也有与生俱来的先天因素,但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的自身调养。因此,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丰衣足食的今天,养生学就成了一个最热门的话题。

  我国古代两千多年前就非常注重养生的问题,《黄帝内经》有许多篇文章就如何摄生养生问题作了及其精辟的论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开篇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笔者之所以要长篇幅地引用这段原文,是觉得我们的祖先的智慧太伟大了。这段话的后半截简直就是对我们当代人的棒喝。请读者们掩卷冷静地想一想,以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浮躁心态,物欲横流等等现状,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那么,从中医学的角度,究竟应该怎样养生呢?笔者根据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总结了20个字,即修身养性,规律生活,合理饮食,动静结合,延缓衰老。现分述如下:

  一、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具有很深的内涵。修什么身,养什么性,从来各执一词,见仁见智。但在这里,我们还是以健康为目的来说吧。

  先看看《内经》是怎么说的,《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和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读了《内经》这段话,什么都不要再说了,添一个字都显得多余,几千年的修养精辟尽在其中矣。

  曾经有人说,贪官的寿命都不长。想想也是很有道理,利欲薰心,整天盯着别人的口袋,自己的口袋装满以后,又惴惴不安,唯恐东窗事发,再加上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试想想看,这种人身心极度不宁,惶惶不可终日,方寸大乱,但在群众老百姓面前,在公众场合,还得人模人样地大讲反腐倡廉,长期充当两面角色,心口不一,长期生活在局促与尴尬之中。这种人何来健康,又何来长寿呢?当干部的,做学问的,或从事其他行业的,只要胸襟坦荡,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心无旁骛,请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有像钱学森、钱钟书、季羡林、任继学、冰心、巴金老人,毕生呕心沥血倾其所有,成就辉煌,健康长寿,永垂青史。

  二、规律生活

  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也在快节奏当中生活,财富分配上出现了两极分化,劳作上也同样两极分化。多少人在日以继夜地工作,劳作。又有多少人整天无所事事,打牌赌博,或游手好闲,寻花问柳。工作的人劳累不堪,闲逸的人也身心俱疲。经常有报道称,有人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或因学业,工作的压力得了抑郁症甚至悲剧的发生。也有人整天打麻将打得天昏地暗,神情恍惚;赌博赌得六亲不认,妻离子散,等等。这种生存状态,谈健康简直是一种奢侈。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讲规律,才能正常地惯性运行。生活也是一样,要有节奏,更要劳逸结合。笔者总结了几句话,就作为“规律生活”的概括吧。这几句话是:

  早晨六点起,中午略休息。

  晚上勿熬夜,不要过十一(指十一点钟)。

  切莫妄劳作,更禁贪闲逸。

  保持好习惯,烟酒树为敌。

  做到这八条,健康永伴你。

  三、合理饮食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我看,倒不如说人以食为天。过去的“民”是不包括皇帝和王公大臣的,皇帝和王公大臣也是人,是和民众一样的凡人,是人就必须赖以饮食而生存。然而饮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单纯为了解决饥饱问题,饮食的质和量与健康长寿直接相关,因此,合理而科学地饮食,是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就是说,人依靠五谷而生存,依靠五菜为补充,五果五畜对人的营养有所助益。外国人吃饭用刀叉,是因为外国人多吃肉。中国人用筷子,是因为中国人少不了长纤维食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食品、营养品、保健品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但最根本、最适合人体营养的,首先还是五谷,这是亘古不变的。五果、五畜、五菜是以五谷为核心来保证人体营养的。那么,究竟有哪些条件因素来保证饮食的合理性呢?

  (一)时间规律:一日三餐,早餐在七点左右,中餐在十二时左右,晚餐在十八时左右。这个间隔时间恰好是胃内混合性食物排空的时间,因此非常合理。正常情况下,消化系统适应了这种进食时间的分布,如果经常打乱这种规律,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规律,势必会导致消化功能的紊乱,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

  (二)讲究质量:所谓质量,并不是指山珍海味或什么高级营养品,仍然是指五谷为核心的五果、五畜和五菜。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做到:

  1、搭配:无论是以大米还是以面食为主,都要补充一些粗粮,

  如豆类、玉米、荞麦等。因为主粮现在加工过精,大量营养成分随糠皮或麸皮丢掉,而粗粮在加工过程中很难去皮,营养丰富,因此,要注意精粗搭配。

  2、清淡:清淡是指蔬菜类,不要过咸,过腻,过辛,过辣。蔬主荤辅,间以果肉。

  3、时令:现今有了大棚菜,蔬菜就难分季节了,这是人类特别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但我们要明白,蔬菜还是时令为上,比仿说瓜果类,如果大雪天吃西瓜,就失去了西瓜消暑解渴的本能意义。

  4、新鲜:伟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所有食物都要讲究新鲜,尽量少食经宿的残羹剩食,做到量食而烹,现烹现食,既保证了健康,又节约了资源。

  5、卫生:卫生可用三句话来概括:米要少淘,菜要多淘,甚至要浸泡。现今的大米均为精制,淘洗一遍就够了,淘洗得越多,营养丢失得越多;蔬菜大都喷洒过农药和化肥,包括部分肉类也含有色素,要多淘洗甚至浸泡才能减少有害物质的残存。

  6、饥饱适度:胃的容量是有限度的,不要让它经常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状态,就象人不能持续超强运动一样。吃饭只能吃到七成,过饥过饱都对身体有害,暴饮暴食更能引发一些疾病,特别是晚上要尽量少食,不要养成宵夜习惯,这样即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又影响睡眠。

  四、动静结合

  从养生的角度,人究竟是应该运动还是静养,千古以来,各执一说。如《周易•乾•象传》即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运行健动为天之道,人循此而自强不息。《吕氏春秋》也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古人一直以运动为生命的基本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确实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能保持耐力,有助于稳定情绪,消除紧张,使脑下垂体释放五羟色胺,提高睡眠质量。运

  动还有一定程度的预防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因此,全球都掀起了运动健身热潮。在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村镇,早晚随处可见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

  静养说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们的观点,他们主张“清静无为”。《淮南子•原道训》也说:“静而日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内经》也说过:“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后世医家也多有此观点。明代郑瑄也说:“知节者能久,善藏者有余”。这也是对静养的另一种解释。在静养和消耗中特别强调精气内守,保养肾精。所有这些,都可用“龟寿法”三个字来概括。

  说了这么多,究竟是要运动,还是要静养呢?笔者的观点就是六个字:动养身,静养心。动静结合,才是真正的养正之道。动,是生命特征的综合体现,在一定范围内,愈运动则生命活力愈强。所谓静,不是单纯的静坐或安静,而是要让心静下来,彻底地从物欲横流,五彩缤纷的社会中解脱出来,完全进入一个只有自我而又忘我的境界,如果能适度把握好动与静的关系,完全融入动与静的有机内涵,就已经具备了健康长寿的基本条件。

  五、延缓衰老

  衰老,是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人类当然也不例外,从生理学上讲,当人的机体不再继续发育生长时,衰老也就随之开始了。能否延缓衰老的进程,是千百年来人们努力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但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则是完全可能的。

  现代医学认为,衰老与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密切相关,而反映免疫功能的最可靠指征,是看免疫细胞的比值,首先是T细胞比值。T细胞是行使免疫功能的主要物质,它能有效地识别异己和自我,能杀伤或排斥异己分子或已癌变的细胞;它还分泌一种自身抗体,从而预防老年人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具有顽强地杀菌杀毒作用。因此,以T细胞为核心的免疫系统是人体抗病健身的中坚力量。

  中医学认为,衰老与肾气密切相关,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肾

  始终起着主导作用。肾气足,人就显得生机勃勃,肾气衰,人就衰老。因此,保持人的肾气充盛,是保证健康长寿的重要前提。中医学在补肾益精和抗衰老方面确有很大潜力,在建国初期,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卫生部就着手组织了对历代养生长寿的方法进行过深入研究和筛选,几十年来又有了很大进展,肯定了诸多传统方药确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如延寿丹、八仙长寿丹、还少丹、二至丸以及生脉散、六味地黄丸等。在单味药方面,如人参、黄芪、枸杞、当归、何首乌、地黄、黄精、冬虫夏草、菟丝子、鹿茸、肉苁蓉、灵芝、紫河车、巴戟天、补骨脂、女贞子、仙灵脾、怀山药等,在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以及补肾填精,补益气血,乌须黑发,延年益寿甚至防癌抗癌方面,有着令人鼓舞的前景。在这里,简要地介绍几种成方如下:

  延寿丹:由何首乌、稀莶草、桑葚子、黑芝麻、金樱子、旱莲草、菟丝子、杜仲、牛膝、女贞子、桑叶、忍冬藤、生地黄等特制而成。能治肝肾不足,头晕眼花,耳鸣重听,四肢痠麻,腰膝无力,夜尿频数,须发早白等症。现代药理实验室研究证实,本品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和防止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

  二至丸:本方出自明·王三才《医方集解》,由女贞子和墨旱莲组成,先将女贞子以蜜酒拌匀蒸熟,去皮,晾干为末;旱莲草捣汁熬膏,待膏干至固体后研末,二味各等量调匀,用桑椹膏和为丸。每次服6克,每天服两次,以淡菜汤送服。本品有滋补肝肾,调节阴阳之功。治老年人肝肾阴虚,下肢痠软,眩晕不寐,须发早白,腰背痠痛,阳萎遗精等症。初服便能使老者无夜起之累,不旬日体力加倍,变白须为黑发,理腰膝,壮筋骨。近来研究还证实,二至丸能有效降血糖,降胆固醇和提高老年人耐氧能力,确为延年益寿之佳品。

  龟龄集:由数十味中药组成,功能补肾壮阳,擅治阳事不举,腰膝痠软无力,齿摇发落等症。

  还少丹:由怀山药、怀牛膝、云茯苓、山茱萸、小茴香、川续断、菟丝子、炒杜仲、巴戟天、肉苁蓉、北五味、炙远志、楮实子、熟地

  黄等精制而成。治老年人心肾不足,精血虚损,身体虚羸,目暗耳鸣等衰老症状。

  必须强调说明,养生与长寿固然是每一个人共同的美好愿望,然而实现这个愿望也并不是靠简单的锻炼和服药就能如愿以偿的。养生之内涵极其深刻,需要每个人去揣度、摸索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而且“养心”是养生中极其重要的核心部分。至于中医药养生,要坚持科学和适度的原则。药物再好,也不是万能的,切不可盲目追求五花八门的所谓保健品、滋补品。任何药物必须在有经验的中医指导下服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中医药在养生与长寿方面的无限魅力和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