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李先海教授专栏之“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之我见

标签:中医养生 中医 李先海教授

  《汉书•艺文志》中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余以为这句话意思很明确,就是说有些疾病不治疗也可以痊愈,或者说不治疗就是最好的治疗。家父生前多次对我说:“不医当中医”,这决不是一句普通的乡土话,而是有较为深刻的含意。深就深在“中”字上,“中”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应念“zhòng”(音众),《辞海》解释为:“适合,恰好对上和正着目标的意思”。即相当于“中的”。家父所说的“不医当中医”,这里的“中医”不是中医西医的中医,而是“zhòng”医,就是说不医疗才是最好的医疗,与《汉书•艺文志》所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有异曲同工之妙。

  近来读到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何绍奇先生的遗作《读书析疑与临床得失》一书。何绍奇先生是我最仰慕、最崇拜的中医大家之一,但何师在该书中对“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句话的理解笔者却不敢苟同。何师在该书中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是指中等水平的医生,因为古时候把医生分为上、中、下三等。这个观点显然是说不通的。何师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可能是忽略了前一句的存在,即“有病不治”。如果把这两句话连贯起来理解,何师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何师还在该文中举了蒲辅周先生的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恰好证明了余之观点的正确性。

  何师在例子中讲到,某年蒲辅周老在广东从化温泉疗养时,遇见患者范某,满脸病容,整天中西药物服个不停,病情非但无好转,反而有加重趋势。蒲老诊视病情详询病史后劝他停用一切药物,范听从蒲老意见,彻底停用一切中西药物后病情逐渐好转直到痊愈。余以为这个例子是对“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最好诠释。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句话对当今医疗现状有很大棒喝作用。目前,众多大小医疗机构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过度医疗问题,动辄激素、抗生素。特别是一般的普通感冒发烧,或根本就诊断不甚明了的发热性疾病,在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甚至是大型医院就能轻易地用上激素或抗生素。似这种甚为普遍,有害无益的医疗现象,倒真不如“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近两千年前的班固能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出这样的话,可见过度医疗现象古已有之。这完全是一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使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的医生,特别是病人,也应该警醒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