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频 > 肿瘤科 > 肿瘤科综合

韩维娥主任医师
肿瘤科综合
山西省肿瘤医院
预约挂号

多发性骨髓瘤是如何分期的

收听:5.30w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多发性骨髓瘤分Ⅰ、Ⅱ、Ⅲ期。多发性骨髓瘤有多种分期方法,常用的有D-S分期、ISS/R-ISS分期,最早使用的D-S分期主要是根据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骨髓浆细胞增多和溶骨性骨质损伤情况进行分期,是根据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白蛋白定量,应用简便,并可以评估患者的预期生存期,广泛应用于临床。ISS分期的局限性在于β2微球蛋白与肾功能的好坏关系密切,而白蛋白的高低与肝脏功能相关,高ISS分期患者的生存期短,肿瘤细胞的负荷重,同时也有可能是受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MM的临床异质性由其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尤其是遗传学的改变。R-ISS分期则是在ISS 分期的基础上结合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基因遗传学改变进行分期,大约25%的患者属高危病例,具有13或17染色体缺失等,生存期短,治疗反应差,常表现为难治与耐药,需要制定一套不同危险分层的相应治疗策略。

相关音频推荐
  • 多发性骨髓瘤是如何分期的 收听:5.26w

    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多发性骨髓瘤分Ⅰ、Ⅱ、Ⅲ期。多发性骨髓瘤有多种分期方法,常用的有D-S分期、ISS/R-ISS分期,最早使用的D-S分期主要是根据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骨髓浆细胞增多和溶骨性骨质损伤情况进行分期,是根据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白蛋白定量,应用简便,并可以评估患者的预期生存期,广泛应用于临床。ISS分期的局限性在于β2微球蛋白与肾功能的好坏关系密切,而白蛋白的高低与肝脏功能相关,高ISS分期患者的生存期短,肿瘤细胞的负荷重,同时也有可能是受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MM的临床异质性由其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尤其是遗传学的改变。R-ISS分期则是在ISS 分期的基础上结合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基因遗传学改变进行分期,大约25%的患者属高危病例,具有13或17染色体缺失等,生存期短,治疗反应差,常表现为难治与耐药,需要制定一套不同危险分层的相应治疗策略。

    韩维娥主任医师
    山西省肿瘤医院肿瘤科综合
    02:29
  • 多发性骨髓瘤如何分期 收听:2.66w

    多发性骨髓瘤分期有很多种,最早的是DS分期,主要是评判患者骨髓中浆细胞的负荷有多少来分期,标准包括骨质破坏、血红蛋白、糜球蛋白表达的数量。目前很多的采用IS分期,根据β2微球和白蛋白的数量分期为一期、二期和三期,若患者有高危的遗传学的表达,可以结合起来进行RSS的分期。

    高力副主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内科
    02:13
  • 1、多发性骨髓瘤现在分为有症状的和没有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也叫做冒烟型骨髓瘤,它是一个多发性骨髓瘤比较前期的状态。2、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是非常复杂的,现在有多种不同的分期和评分的标准。如果确诊了多发性骨髓瘤,需要做的是去医院就诊,请大夫来进行仔细的分期。

    郭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内科
    01:21
  • 类风湿关节炎如何分期 收听:2.26k

    一般类风湿性关节炎分早期、中期晚期。详细如下: 1、早期: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关节滑膜的肿胀、疼痛,主要侵犯的是滑膜。 2、中期:病变可能侵犯到软骨,表现为指尖关节呈梭型肿胀,像纺锤一样呈梭型,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而侵犯多个关节,双侧对称性的,也可以有皮下结节,X光片表现为骨质疏松或有轻度的破坏。 3、晚期:它会侵犯到骨的结构,外观上受累关节可以呈现脱位、半脱位,X光片也能看到骨质上的破坏。

    郝敬东副主任医师
    北京电力医院骨科
    01:16
  •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收听:3.53w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属于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浆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种,来源于B细胞,也参与体内的免疫反应,那么浆细胞出现了问题,它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出现了克隆的增殖,同时它分泌了一些坏的免疫球蛋白,通过这个引起身体的一系列的症状,叫做多发性骨髓瘤。

    郭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内科
    01:38
  •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收听:3.71w

    多发性骨髓瘤是起源于骨髓造血系统的血液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是继非霍奇金淋巴瘤之后血液系统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骨髓瘤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骨髓中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引起肾功能的损害、贫血、免疫功能异常。起病早期可数月至数年无症状。临床症状常见贫血、骨痛、低热、出血、感染、肾功能不全,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髓组织浸润、M球蛋白比例异常增高,从而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出血、高粘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发病年龄多见于40~70岁的中年和老年,本病的自然病程为0.5~1年,经治疗后生存期明显延长,可以长期“带瘤生存”或者长期无病生存(完全缓解)。可能的病因有电离辐射、接触工业或农业毒物,与慢性感染、慢性抗原刺激有关,还可能与遗传有关,以及与IL-6等细胞因子有关。本病可发生于慢性骨髓炎、肾盂肾炎、结核病、慢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础上,因为长期慢性感染可表现为淋巴-网状系统增生,自身免疫反应及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韩维娥主任医师
    山西省肿瘤医院肿瘤科综合
    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