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内科 > 神经内科

颜因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预约挂号

脑梗死患者如何摆脱头晕的困扰

阅读:389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女,78岁。患者1个月前忽然出现头晕症状,主要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出现头部昏沉。遵医嘱服用珍菊降压片治疗后,但仍然有头部昏沉感及行走不稳。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双侧基底节及半卵圆中心散在腔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萎缩、右枕叶软化灶。头颅核磁检查结果显示右侧小脑急性脑梗塞,两侧大脑半球散在腔隙性脑梗塞,右侧枕叶脑软化并周围胶质增生。通过上述检查及病史,患者脑梗死、高血压3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诊断明确。给予患者银杏达莫注射液、胞磷胆碱注射液、丁苯酞软胶囊来改善脑循环及营养脑细胞,同时给予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片来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稳斑。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给予眩晕宁片止晕。复查头颅核磁发现患者小脑梗塞的范围有明显缩小,准予患者出院。       

【基本信息】女、78岁

【疾病类型】脑梗死

【就诊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就诊时间】2021年8月

【治疗方案】银杏达莫注射液、胞磷胆碱注射液、丁苯酞软胶囊+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眩晕宁片

【治疗周期】住院15天,定期复查

【治疗效果】患者头晕症状明显好转,复查头颅核磁发现患者小脑梗塞的范围有明显缩小。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一位78岁的老年女性,有20年的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达到180/100mmHg,但是患者并没有规律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有头昏的病史也有20年之久,但是一直没有重视,所以不曾就医治疗过。

患者自诉1个月前忽然出现头晕症状,主要表现为在站立或者行走的时候出现头部昏沉,而且走路的时候也没有以前稳。于是就诊于社区医院,测血压发现收缩压为180mmHg,于是给予患者服用珍菊降压片来治疗,但是头晕的症状并没有明显缓解。

入院前1天晚上,患者突然再次发生眩晕症状,当时感觉看东西的时候物体在旋转,持续了大概1分钟后才自行缓解,但仍然有头部昏沉感及行走不稳。为了查明病因,今日家属陪同患者我来到我院就诊。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了体格检查,血压为140/80mmHg,患者双下肢跟膝胫试验欠佳,病理征都是阴性。给患者进行了常规的化验检查,发现血清总胆固醇为6.71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3.83mmol/L。同型半胱氨酸值为33.0umol/L,这几个结果值得升高都提示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再加上患者高血压的病史,血压控制也欠佳,综合分析,考虑头晕很可能是脑血管疾病导致。

为了查明头晕的原因,于是给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双侧基底节及半卵圆中心散在腔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萎缩、右枕叶软化灶。对患者的头颅CT片进行仔细阅片,能够发现右侧小脑去存在片状低密度影,这高度提示患者脑梗死的可能。

脑梗死根据病因不同又可以分为脑血栓和脑栓塞两种类型。脑栓塞的栓子来源最常见可能是心源性的,需要进行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明确是否是心脏疾病如房颤引起的。于是给患者完善了上述检查,但是并没有发现异常情况。由此排除脑栓塞的可能。给患者完善头颅核磁检查,结果显示右侧小脑急性脑梗塞,两侧大脑半球散在腔隙性脑梗塞,右侧枕叶脑软化并周围胶质增生。

image.png 

通过上述检查及病史患者脑梗死(脑血栓形成)、高血压3级(极高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诊断明确。于是给予患者银杏达莫注射液、胞磷胆碱注射液、丁苯酞软胶囊来改善脑循环及营养脑细胞,同时给予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片来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稳斑。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来控制血压,为了止晕,给予眩晕宁片进行对症治疗。

经过半个月的住院治疗,患者症状头晕症状明显改善,血压也得到控制。复查头颅核磁发现患者小脑梗塞的范围有明显缩小,于是准予患者出院。

 三、治疗效果

通过半个月的住院治疗,经过相关药物治疗,患者眩晕症状明显患者,在站立及行走时没有再出现头晕的现象,走路也稳定了许多。出院时复查头颅核磁可见患者小脑梗塞的范围有明显缩小,治疗效果较佳。

脑栓塞的治疗时间是比较长的,而且很可能会复发,叮嘱患者出院后要遵医嘱规律服用药物。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在日常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饮食清淡,进行低盐、低脂肪饮食,避免减少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在日常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但是避免剧烈活动,诱发身体不适。

3、在日常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定期去医院进行体检。

4、在治疗期间,要遵医嘱规律服用药物,家属也要最好监督工作。

5、患者头晕症状未缓解前要避免独自行走,以免跌倒摔伤。

6、抗血小板药物会引起出血风险,患者在服用期间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

 五、个人感悟

脑梗死俗称脑卒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供血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及软化,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部分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遗留有偏瘫、偏盲等后遗症,因此要积极进行治疗。

这个病例中的患者是一位78岁的老年女性,有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控制不佳,再加上患者有高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因此脑卒中的风险很高。患者出现头晕症状严重后,来医院就诊,通过相关化验及检查确诊为脑血栓形成导致的脑梗死,通过积极的降血压、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止晕动等治疗,最终头晕症状明显缓解。

这位患者的治疗效果虽然较佳,但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注意血压的控制,因为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对管的损伤是很大的,严重时会导致脑水肿、脑出血等情况,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

相关文章推荐
  • 脑梗死患者如何摆脱头晕的困扰 阅读:266
    女,78岁。患者1个月前忽然出现头晕症状,主要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出现头部昏沉。遵医嘱服用珍菊降压片治疗后,但仍然有头部昏沉感及行走不稳。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双侧基底节及半卵圆中心散在腔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萎缩、右枕叶软化灶。头颅核磁检查结果显示右侧小脑急性脑梗塞,两侧大脑半球散在腔隙性脑梗塞,右侧枕叶脑软化并周围胶质增生。通过上述检查及病史,患者脑梗死、高血压3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诊断明确。给予患者银杏达莫注射液、胞磷胆碱注射液、丁苯酞软胶囊来改善脑循环及营养脑细胞,同时给予氯吡格雷、瑞舒
  • 记一次68岁脑梗死患者的经历 阅读:167
    胡姨清晨起床后突然出现头晕,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的量一般,还伴有走路不稳,事物旋转的情况,在家卧床休息一阵后症状仍未缓解,于是来我院就诊。入院行血常规、心电图、超声、MRI等检查后,诊断为脑梗死,给予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后,胡姨病情得到改善,头晕症状好转,未再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旋转,走路平稳。
  • 曾发生过脑梗死的患者,再次发生脑梗死引起睡眠障碍 阅读:137
    患者,女,70岁,一月前出现左侧身体麻木感,一直不缓解,伴有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入睡困难、晚上易被惊醒等伴随症状。担心病情越来越严重,来院就诊,通过相关检查后,考虑患者为脑梗死及脑动脉硬化引起的睡眠障碍和左侧肢体麻木感。于是根据病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护脑,以及血压监测等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睡眠状况明显改善,左侧肢体麻木感较前好转。
  • 脑梗死患者饮食应该吃什么 阅读:1.08k
    脑梗患者除了进行有效治疗,还要特别注意饮食,主要是以下几点:患有脑梗的患者饮食上主要以清淡的食物为主,患者要多吃蔬菜和水
  • 突发头晕、呕吐,竟是脑梗死的前兆 阅读:170
    患者,女,70岁,因3小时前,一起床就突然出现头晕,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还出现了走路不稳,看东西出现旋转的情况,休息4分钟后仍未缓解,来院就诊。经过头颅MRI+MRA检查,MRI示左侧桥小脑斑片状新发脑梗死,脑干、左侧丘脑和两侧基底节有点片状软化灶,两侧侧脑室旁、两侧额顶叶条片状有慢性缺血性改变,存在脑萎缩和右侧上颌窦小囊肿。MRA示脑动脉硬化改变;两侧颈内动脉C7段有异常,最终确诊为脑梗死,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麝香保心丸和施慧达片,静脉滴注脉络宁等药物治疗。
  • 脑梗死怎么办?看74岁的她是如何面对的 阅读:94
    患者,女,74岁,有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控制不佳,因1月前无诱因下出现头晕,给予服用珍菊降压片治疗后,未明显缓解。入院前1天患者自感眩晕症状、视物旋转。为查明病因,来我院就诊。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予以药物治疗后,病情得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