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频 > 其他 > 麻醉医学科

卢星副主任医师
麻醉医学科
浙江医院
预约挂号

肌间沟阻滞的方法有哪些

收听:3.77w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肌间沟阻滞的方法如下:1、肌间沟阻滞是最常用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之一,这个区域是臂丛神经走新余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所以叫肌间沟的位置,在这个位置,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目前最为常用的是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阻滞,也可以使用神经刺激引导的肌间沟阻滞。2、有些基层医院可能既没有超声,也没有神经刺激,那么只能根据解剖的位置,通过找一杆来进行肌间沟阻滞,处置方法主要用于肩部,对于前臂和尺侧的效果会稍微差一点。

相关音频推荐
  • 肌间沟阻滞的方法有哪些 收听:3.70w

    肌间沟阻滞的方法如下:1、肌间沟阻滞是最常用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之一,这个区域是臂丛神经走新余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所以叫肌间沟的位置,在这个位置,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目前最为常用的是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阻滞,也可以使用神经刺激引导的肌间沟阻滞。2、有些基层医院可能既没有超声,也没有神经刺激,那么只能根据解剖的位置,通过找一杆来进行肌间沟阻滞,处置方法主要用于肩部,对于前臂和尺侧的效果会稍微差一点。

    卢星副主任医师
    浙江医院麻醉医学科
    01:23
  • 肌间沟阻滞有什么优点 收听:5.46w

    肌间沟阻滞的优点如下:1、肌间沟阻滞主要用于对肩部上测的,它阻滞效果相对比较好,但对于前臂和尺寸的阻止效果会稍微差点,很有可能无法得到完全的阻滞。2、臂丛神经阻滞解剖定位比较清楚,我们可以先摸到胸锁、乳突肌,在找到前斜角肌,再往外滑动就可以摸到凹陷,这个凹陷的地方就是肌腱沟,解剖位置即使在没有超声或者神经刺激引导下,也可以通过找一杆来完成神经阻滞。

    卢星副主任医师
    浙江医院麻醉医学科
    01:30
  • 肌间沟阻滞有什么缺点 收听:2.42w

    肌间沟阻滞的缺点如下:1、它对肩部和劳侧上臂的阻止效果比较好,但尺侧的效果会比较差,可能会出现阻止不全。2、如果病人比较肥胖的情况下,这解剖定位相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造成阻止失败。3、肌间沟比较靠近脊髓,容易让神经阻止误入硬膜,下腔可能会引起拳击,那么进入硬膜外腔时,它也会引起高位的硬膜外阻止。4、肌间沟阻滞需要比较大容量的局麻药,那么有可能会造成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这个部位还有椎动脉、星状神经节等,会造成这些神经阻滞,也有可能会损伤椎动脉。

    卢星副主任医师
    浙江医院麻醉医学科
    01:38
  • 颈丛神经阻滞的阻滞方法有:颈丛神经阻滞是主要阻滞颈二到颈四及神经支配区域,它主要分为颈浅丛的阻滞和颈深丛的阻滞。颈浅丛阻滞主要穿刺点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用针刺入沿着乳突肌的后缘和内侧面注射局麻药5毫升。颈深丛的阻滞是对颈二到颈四及神经支配区域,穿出椎间孔的位点是一种椎旁阻滞。一般传统的做法是在进行颈二到颈四定位后,行3点的阻滞,也可以颈深丛只在颈四的横突处进行单点阻滞,注入的局麻药10~12毫升,也可以向头端扩散到颈二和颈三,产生阻滞作用。

    卢星副主任医师
    浙江医院麻醉医学科
    01:09
  • 颈丛神经阻滞的阻滞方法有:颈神经丛可以分为深丛和浅丛,颈深丛主要是支配颈前和颈侧面的深层组织,颈浅丛主要支配和下锁骨整个枕颈部区域的皮肤的浅组织。这两个深丛和浅丛的阻滞方法是不同的。颈浅丛的阻滞方法主要是将局麻药物注入到以胸锁乳突肌中点附近,它的背面筋和筋膜就可以阻滞颈浅丛。颈深丛有两种阻滞办法,原来传统的使用三点,定位颈二颈三颈四横突之后,在三个横突附近分别注射几毫升的局麻药。也可以用一点法,就是定位颈四横突处注入10毫升左右的局麻药,它可以扩散到颈三颈二,也可以产生类似的麻醉作用。

    卢星副主任医师
    浙江医院麻醉医学科
    01:07
  • 颈丛神经阻滞我们常会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颈浅神经阻滞,一种是颈深神经阻滞。颈深神经阻滞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一点法,第二个是三点法;第一点法就是说让病人去枕平卧,头部偏向健侧,助病人抬头,能清楚地看到胸锁乳突肌的外缘和颈外静脉的焦点,这点就是说是对着的位置,就是颈四的这个位置,这是穿刺的第一点。第二点就是这个,在乳突的下缘1.5公分左右,靠后1公分左右,这是颈一的位置,那么这是穿刺的第一点,那么第一点,和第三点的这个中点,也就是第二点的位置,也就是说穿刺的颈三的位置。颈浅的穿刺方法还是助病人仰卧,头偏向健侧,然后让病人抬头找到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和颈外静脉的焦点,然后呢沿着皮肤进针,垂直进找针,照射有突破感的时候,就是这个针眼,已经进到这个肌膜了,这样就可以注入药,5到8毫升就可以。

    蒯建科主任医师
    西安市第三医院麻醉医学科
    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