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频 > 中医科 > 中医内科

脾湿肥胖怎么调理

收听:5.15w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肥胖症现在在我们国家也是一个高发人群。不管是肥胖是一种病态的还是健康的,有些体质身体都是会超重,或者是到肥胖的范围内。那么肥胖种类很多,最常见的话就是脾虚湿困痰湿淤堵而引起这个肥胖。这类病人往往就是脾胃功能不太好,吃饭有些食欲不振,吃完之后肚子发撑发胀嘴里发粘、大便粘滞不爽这种脾湿的症状。那么调理的时候,首先一个饮食上不要吃过多油腻生冷的食物,加重脾胃这个运化,最后导致了这个痰湿瘀阻到体内才形成这个肥胖,所以说在饮食上要这样注意,另外就是适当的体育锻炼。

相关音频推荐
  • 脾湿肥胖怎么调理 收听:5.14w

    肥胖症现在在我们国家也是一个高发人群。不管是肥胖是一种病态的还是健康的,有些体质身体都是会超重,或者是到肥胖的范围内。那么肥胖种类很多,最常见的话就是脾虚湿困痰湿淤堵而引起这个肥胖。这类病人往往就是脾胃功能不太好,吃饭有些食欲不振,吃完之后肚子发撑发胀嘴里发粘、大便粘滞不爽这种脾湿的症状。那么调理的时候,首先一个饮食上不要吃过多油腻生冷的食物,加重脾胃这个运化,最后导致了这个痰湿瘀阻到体内才形成这个肥胖,所以说在饮食上要这样注意,另外就是适当的体育锻炼。

  • 易肥胖体质怎么调理 收听:4.28w

    易肥胖体质怎么调理,肥胖的人多半是因为它的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的热所以才会肥所以这个调理上面首先要控制热那么热量这一块首先饮食上注意,饮食上第一尽量不要吃的太饱,过饱一般的来说吃个八成饱就差不多了,把那个热量要控制住,饮食的量要控制住,第二个饮食的种类,要选择那种清淡的饮食,不要吃油腻的,难以消化的食物,这个第三个多吃蔬菜,少吃肉蔬菜,是有膳食纤维的膳食纤维,含有丰富他可以润通便,这样也可以达到一种减肥的效果,这四个方面吃饭要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吃饭尽量的不要太快了,一般来说最少不要低于20分钟,第五个觉得要坚持不要今天这样做了, 明天就不做这样,也起不到效果,这是饮食方面,第二个是运动方面,运动方面肯定是加强运动,吃下的东西要消耗掉,所以尽量的选择一些比较好的运动方式,比如跑步, 游泳跳绳等等,当然还要注意休息好, 乐观的情绪。

    吴淑琼副主任医师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
    01:53
  • 湿邪困脾吃什么中成药 收听:2.41k

    湿气可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湿度较大引起,而内部因素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运化水湿的能力较弱导致湿气停留,这种情况可服用附子理中丸、木香顺气丸、健脾丸、参苓白术丸等中成药调理,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用药。 平时适当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尽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以免降低药效。要改善居住和工作的环境,保持好湿度和温度,有利于湿气的祛除。在服用中成药的时候,最好能够与季节相结合,比如冬病夏治,对于湿气严重的患者,在夏天治疗,效果要好于冬天。

    张兴明副主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综合
    01:10
  • 湿邪困脾吃什么中成药 收听:2.90k

    湿邪困脾一般具有腹部胀闷疼痛,恶心欲吐、精神疲乏,昏昏入睡等等。它的原因的话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 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比较高,内因这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运化除湿功能减低,导致体内湿邪停滞,这样一般可以服用归脾丸、木香顺气丸,附子理中丸,还有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等。中成药进行调理。同时可以使用一些温补性的食物,温补脾胃,这样效果比较好。如果症状没有缓解的话,建议还是及时去医院就诊。

    郭志杰主治医师
    天门市中医医院中医科综合
    01:12
  • 湿邪困脾吃什么中成药 收听:2.96k

    湿邪困脾。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脾胃失调,湿气困住脾胃而导致的。主要分为外因和内因, 外因主要由于空气中的高湿度引起,内因主要由于脾胃虚弱,运化除湿功能减弱,导致内部湿度停滞,可服用归脾丸,木香顺气丸。健脾丸,参苓白术丸等中药进行调理。 平时也应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饮食以清淡,不要吃一些过于生冷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要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适当的增加一些体育锻炼,多出汗,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也不要暴饮暴食,可以有效的减轻失血困脾的症状。

    李冬香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01:27
  • 脾肾不足体质差该怎么调理 收听:5.15w

    一般情况下从虚的方面来讲体质差,大多数见于这个脾肾不足的,因为脾是后天治本,肾是先天治本,大多数时候体质差,体质不好肯定是说肾精或者肾气亏虚、脾气不足,就是大多数见到的就是疲劳、畏寒、怕冷、潮热盗汗的也会见到,还有一些就是胃肠道功能不好的,比如说我吃东西吃完了就拉、吃完了就吐,吃点什么不合适的我就胃痛调脾肾、补脾补肾、补肾阳、补肾阴,这一类型的都有可能。

    赵欣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预防保健科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