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频 > 中医科 > 针灸科

张璐主治医师
针灸科
荆州市中医医院
预约挂号

为什么脾虚头发会多油

收听:1.24w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脾虚头发会多油的原因如下: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是负责运化水湿的,意思就是运化吃下去的食物,它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气血、津液。当一个人脾虚的时候,吃下去的食物就没有办法正常的被脾运化成气血、津液,而且这些没有被脾运化的食物或者水液,会慢慢的停滞在体内,变成湿气。中医认为湿的特性就是重浊黏滞,这些特性表现在皮肤上就会油腻的分泌物,表现在头皮上也是一样的,因此总感觉头发是油腻的。即使每天洗头,也会觉得头发油得很快,就应该找到解决的关键,要先调理好脾胃,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了,头发也会恢复正常。

相关音频推荐
  • 为什么脾虚头发会多油 收听:1.09w

    脾虚头发会多油的原因如下: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是负责运化水湿的,意思就是运化吃下去的食物,它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气血、津液。当一个人脾虚的时候,吃下去的食物就没有办法正常的被脾运化成气血、津液,而且这些没有被脾运化的食物或者水液,会慢慢的停滞在体内,变成湿气。中医认为湿的特性就是重浊黏滞,这些特性表现在皮肤上就会油腻的分泌物,表现在头皮上也是一样的,因此总感觉头发是油腻的。即使每天洗头,也会觉得头发油得很快,就应该找到解决的关键,要先调理好脾胃,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了,头发也会恢复正常。

    张璐主治医师
    荆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01:07
  • 为什么脾虚容易胖 收听:3.29k

    一般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进食食物、食物进入胃,经过胃的初步消化,然后水谷精微营养物质被脾运化向上传输给肺朝百脉,通过血液将水谷精微营养物质运送给五脏六腑,濡养身体,身体能保证正常平衡,体重适宜,面色红润。如果脾虚,脾的健运失常,不能运送水谷精微。那么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无法被消化吸收,运送到身体各处,保证身体的健康。其营养物质堆积在身体,就容易导致肥胖。所以脾虚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日常饮食,可以吃一些调理脾胃的食物,平时的饮食也要清淡,易消化,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对于冰冷的食物也一定要少吃,最好不吃。

    张璐主治医师
    荆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01:12
  • 人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 收听:5.25k

    人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先天遗传的头发变白,如少年早白等,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先天不足,引起头发营养不良,导致头发发白的情况。 二、由于自然衰老,精血不足,不能滋养头发,引起头发发白。目前这两种情况,临床上都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 三、由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也会导致头发发白,如经常熬夜,过度疲劳,没注意休息,饮食不洁,导致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也容易导致头发发白。这种情况应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头发发白的现象是会逐渐改善的。

    李冬香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01:21
  • 脾虚肾虚会不孕吗 收听:5.71w

    脾虚肾虚会导致不孕,因为肾藏精、精化气、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如果先天肾气不足或者房事不节久病大病反复流产,损伤肾气或高龄,肾气渐虚、肾气虚、则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或素体肾阳虚或寒湿伤肾;肾阳亏虚命门火衰,阳虚气弱则生化失司,有碍子宫发育或不能触发氤氲乐育之气,致不能摄精成孕或者素体肾阴虚亏虚,或房劳多产久病失血。耗损真阴、天癸乏源、冲任血海空虚或阴虚生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不能摄精成孕发为不孕症。

    许雪梅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妇科
    01:57
  • 脾虚吃什么 收听:2.80k

    脾虚者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健脾的食物有很多,比如日常经常使用的就有红薯、大枣、山药、板栗、薏仁等食物,红薯有补脾和血一起通便的作用。对于脾虚之人还可以用红薯当主食,大枣性温,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对于脾虚便溏,胃络实少,气血不足的人,可以经常服用大枣。另外薏仁具有利水渗湿和止泻的作用。对于腹泻、食欲下降等脾虚的症状也都适用。山药可以健脾胃,以肺肾补虚类,可以用于脾虚食少。便溏者。另外我们常吃的板栗也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的功效,可用于脾肾不足导致的那时减少。

    张璐主治医师
    荆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01:18
  • 脾虚怎么办 收听:3.08k

    饮食对脾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脾虚就一定要注意,饮食一定要规律,千万不能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冰冷的食物也要少吃,最好不吃,吃的食物也不要过于辛辣刺激或者肥甘厚腻,要饮食清淡、容易消化。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补益脾气、醒脾开胃的食物,比如板栗、山药、大枣、扁豆等食物。另外还可以自行做腹部按摩,按摩腹部有助于调理脾胃,帮助脾胃的运化。还要注意自己的作息,不要熬夜,要养成良好的按时作息的习惯,工作中也不要过度给自己压力,不要过度的思虑,要劳逸结合,配合适当的运动。

    张璐主治医师
    荆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