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内科 > 神经内科

武运红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山西省儿童医院
预约挂号

脑性瘫痪患儿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有效提高自理能力

阅读:227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儿出生10个月左右被诊断为脑性瘫痪,去年患儿到我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经过7个月的康复治疗,患儿可以独站,在熟悉的环境下还可以行走数步,予以办理出院,告知家属出院后要注意护理。但患儿的父母未引起重视,患儿再次出现不能进行言语交流,不能独立行走,遂到我院就诊。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及临床表现,目前诊断脑性瘫痪给予穴位针刺言语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治疗后患儿能够通过肢体进行简单的交流,除家人指令外,现在也能慢慢听懂医护人员的指令能够在较为熟悉的环境中行走数步。

【基本信息】男性87

【疾病类型】脑性瘫痪(痉挛型)

【就诊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

【就诊时间】20207

【治疗方案】针刺治疗+作业疗法+脑瘫肢体综合训练

【治疗周期】康复治疗8个月,长期生活管理

【治疗效果】患儿精神状态较好,言语较前增多,可以独站、行走数步

一、初次面诊

在前几天我上门诊的时候,去年在我院治疗过的一个患儿在他妈妈的陪伴下来就诊了这个小男孩今年8岁多了,他在出生后10个月左右,家属发现他不能独坐,便至外院就诊,被诊断为脑性瘫痪,家属代诉在给予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理疗等治疗后,患儿可独坐。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家属发现患儿在4岁左右还不能独立行走,也不能简单言语,于是再次至当地医院就诊,经过5个多月的治疗,患儿可发一些简单的音,可扶助行器行走。

时间又过去了几年,去年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时候他已经7岁多了,经过7个月的康复治疗,患儿可以独站,在熟悉的环境下还可以行走数步,予以办理出院,告知家属出院后要注意护理。但谁知患儿的父母却有些大意了,在几天前来门诊的时候患儿已经不能进行言语交流,不能独立行走了。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我们为患儿安排了详细的体格检查,经检查发现患儿反应迟钝,只能说“爸爸”、“妈妈”等简词汇,不能进行简单的交流,理解力、判断力较差,计算力、学习能力均落后于同龄儿童,四肢肌力4级,双上肢肌张力正常,精细活动差,双下肢肌张力略微增高,双侧膝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同时完善0~6岁儿童发育检查报告,总体结果提示患儿发育迟缓。

image.png 

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及临床表现,目前诊断脑性瘫痪是比较明确的治疗上包括选取百会、风池、梁丘、足三里、血海等穴位进行针刺,选取言语3区、言语1区等进行头皮针以起到醒神开窍、疏通经络的作用,帮助下肢肌肉功能的恢复。

同时每日进行言语训练、作业疗法来促进发音,改善认知水平,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在进行脑瘫肢体综合训练从而帮助患者提高行走姿势与能力。

由于患儿对指令理解较差,在治疗期间家长一定要耐心引导,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进行上述治疗,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等来培养患儿的兴趣,从而提高训练的疗效。在住院期间一定要看护好患儿,避免由于其姿势异常而引发的各类安全问题。

三、治疗效果

患儿住院期间精神都尚可,二便、饮食也较为规律。言语功能虽未完全恢复,但较前有所改善,能够通过肢体进行简单的交流,除家人指令外,现在也能慢慢听懂医护人员的指令。四肢肌力4级,能够在较为熟悉的环境中行走数步。

四、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由于患儿的主动配合性较低,家长应陪同训练。

2、患儿切不可独处,一定要随时看护好患儿,以免发生坠床、摔倒等意外事件

3在饮食方面多给予瘦肉、鸡蛋、牛奶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来帮助提高患儿体质。

4在家中也要遵循医嘱进行相应的功能训练,比如用手持物、站立行走等

五、个人感悟

脑性瘫痪,对于婴幼儿的生活质量有极大的损害,它使得患儿在智力、肢体、言语等方面的发育明显低于同龄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从而加重家庭负担。

本病例中的患儿在十个月左右,家长发现其还不能独坐,同龄儿童不同,故立即至医院就诊,在经过积极治疗以后,患儿能够正常的独坐。中途也断断续续的在外院以及我院进行了多次治疗,在治疗后患儿的病情都有所改善。此次因为反应力仍然明显迟钝,言语简单,与他人沟通较差,行走也较为困难。故继续在我院进行相应的治疗,根据患儿言语功能较差,进行了针对性的语言训练以及头皮针治疗。并进行了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来帮助提高患儿的行走能力。

为了帮助患儿更好地理解医护人员的指令,家长在治疗期间一直陪护,并且时刻紧盯患儿,避免其发生意外。对于医生的治疗方案,家长也表示理解并积极进行沟通,选择了最适合的方案治疗。

脑性瘫痪的治疗耗时较久,且疗效较慢,因此,家长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不可中途停止治疗,以免影响疗效。通过长期的康复治疗,虽不能使脑性瘫痪治愈,但是可以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个人生活能力,减轻家庭的负担。

相关文章推荐
  • 脑性瘫痪患儿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有效提高自理能力 阅读:158
    患儿出生10个月左右被诊断为脑性瘫痪,去年患儿到我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经过7个月的康复治疗,患儿可以独站,在熟悉的环境下还可以行走数步,予以办理出院,告知家属出院后要注意护理。但患儿的父母未引起重视,患儿再次出现不能进行言语交流,不能独立行走,遂到我院就诊。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及临床表现,目前诊断脑性瘫痪,给予穴位针刺、言语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治疗后患儿能够通过肢体进行简单的交流,除家人指令外,现在也能慢慢听懂医护人员的指令,能够在较为熟悉的环境中行走数步。
  • 孩子脑性瘫痪,一定要注重康复治疗 阅读:120
    患儿早产,出生时浑身青紫,评分为7分。3个月后家属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低于同月龄孩子,就诊当地医院行头颅核磁检查,发现脑脑白质软化灶,诊断为“脑性瘫痪”。现家长为进一步治疗,带孩子于我院就诊。入院检查后,予以针灸+推拿+辅助低频脉冲、平衡功能训练、手指点穴等治疗。1年后,患儿已经能够独立行走数步。
  • 13岁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让她自由站起来 阅读:146
    患儿1岁时就诊于外院,诊断为脑性瘫痪,给予康复治疗,治疗效果不好。因为本次就诊患儿诊断基本明确,所以综合考虑后决定给予脑瘫肢体综合训练以及头皮针、中频脉冲电治疗、低频脉冲治疗等,通过治疗,患儿下肢力量增强,下肢承重能力得到增强,可完成扶站。
  • 看这位11岁脑性瘫痪患儿是如何站起来的 阅读:79
    11岁患儿出生时由于缺氧窒息导致发育落后,1岁时于外院诊断为脑性瘫痪。至今11岁仍不能站立行走,家长为解决孩子这一问题,带孩子来我院就诊。入院综合考虑患儿情况后,给予普通针刺、电针、推拿等治疗改善肢体功能,脉冲电治疗改善肢体肌力。两周后,患儿下肢力量增强,下肢承重能力得到增强,可完成扶站。
  • 脑性瘫痪进行康复训练,病情可得到有效缓解 阅读:117
    患儿1岁时被诊断为脑性瘫痪,给予药物以及康复治疗(具体不详),出院后由于家长没重视患儿的病情,也没做好护理,患儿现仍不可与人简单交流,也不能独立站立及行走,下肢肢体仍然僵硬,身体平衡能力也不好,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就诊。结合患儿的既往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目前诊断脑性瘫痪。治疗上予以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知觉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为主,治疗后患儿可以独立行走短暂时间,可进行简单的日常语言交流,精细动作稍差,但是比入院的时候有所进步,平衡能力较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
  • 脑性瘫痪伴癫痫发作,如何康复才能挽救一个孩子的人生 阅读:115
    患儿行相关检查诊断为“脑瘫,癫痫”,给予患儿口服托吡酯、硝西泮及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停药2个月后患儿又再次出现抽搐,于是家长赶紧带孩子来到我院,以“脑性瘫痪?癫痫?”收治。因此通过药物治疗辅助中医的针灸治疗及康复训练,最大程度的诱导和刺激患儿神经系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