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中医科 > 中医脾胃科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与治疗

阅读:202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故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尤其是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下面系统地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2)实验室检查

①胃液分析:A型CAG患者多无酸或低酸,B型CAG患者可正常或低酸。

②胃蛋白酶原测定: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血及尿中的胃蛋白酶原含量减少。

③血清胃泌素测定:胃窦部粘膜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A型CAG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显增高;B型CAG患者胃窦粘膜萎缩,直接影响G细胞分泌胃泌素功能,血清胃泌素低于正常。

④免疫学检查:壁细胞抗体(PCA)、内因子抗体(IFA)、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GCA)测定,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分型的辅助诊断。

(3)X线检查:X线胃钡餐检查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无异常发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体粘膜皱襞平坦、变细,胃体大弯的锯齿状粘膜皱襞变细或消失,胃底部光滑,部分胃窦炎胃粘膜可呈锯齿状或粘膜粗乱等表现。

(4)胃镜及活组织检查:胃镜检查及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诊断应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肉眼直视观察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皱襞变细或平坦。粘膜可表现红白相间,严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块。粘膜下血管显露为萎缩性胃炎的特征,可见到红色网状小动脉或毛细血管,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可见有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细小颗粒或较大结节。亦有粘膜糜烂,出血现象。胃粘膜活检病理主要为腺体不同程度萎缩、消失,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显著。

萎缩性胃炎又可分为胃窦炎和胃体胃炎

目前认为恶性贫血很少见于胃窦胃炎患者,而以胃体胃炎为主。

针对萎缩性胃炎与恶性贫血之间的关系,若出现恶性贫血症状时,应仔细检查有无萎缩性胃炎。一旦明确恶性贫血系萎缩性胃炎所致,应在治疗胃病的基础上,肌内注射维生素B12,开始可每日给药100微克;两周后改为每周2次,连续4周;待血象恢复正常后每周注射1次,作为维持治疗。必须强调的是,恶性贫血的病人需长期接受维生素B12维持治疗。

萎缩性胃炎引起恶性贫血的治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有一类型谓之恶性贫血。这类贫血之所以称为“恶性”,在于它除了一般贫血的乏力、耳鸣、心悸、气短、头晕及疲倦等症状外,还可出现三方面特征性变化:①舌痛,舌面光滑,舌乳头萎缩,以及舌质绛红如瘦牛肉。②四肢发麻,软弱无力,共济失调,站立不稳,腱反射异常及健忘,易激动以至精神失常等神经系统损害表现。③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

恶性贫血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维生素B12缺乏,因饮食中缺少维生素B12而发病者极少见,几乎都与胃肠功能紊乱有关,其首要的亦是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因为维生素B12必须与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相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内因子”的保护下才能顺利地吸收。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粘膜萎缩,以致“内因子”分泌缺乏,肠道不能吸收维生素B12,从而引起恶性贫血。

相关文章推荐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阅读:192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首先要明确是否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所以建议患者,还要进一步查碳13或碳1
  •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治疗方法 阅读:180
    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生活,饮食也是导致慢性胃炎最主要的因素之饮食需要清淡,不宜吃过硬、酸、甜、生冷食物、忌烟酒等。
  • 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级 阅读:2.87k
    慢性萎缩性胃炎通常可以分为非化生性萎缩以及化生性萎缩,非化生性萎缩是指胃黏膜固有的腺体被纤维组织或者纤维肌性组织替代,或
  • 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 阅读:30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因为胃的腺体萎缩,导致这个胃这个胃液、胃蛋白酶以及消化酶分泌减少,所导致的胃的动力下降和消化功能的下降,
  • 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治 阅读:240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行胃镜及组织粘膜活检病理检查,明确是否有癌变,以便做下一步治疗。在治疗方面首先要根除H
  •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什么意思 阅读:34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是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