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内科 > 内分泌科

张薇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西安市第三医院
预约挂号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如何治疗

阅读:2.98w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肾上腺皮质增生的治疗方法如下:
1、如果是女性男性化这种类型的CAAH,主要是选择药物治疗,这其中包括补充糖皮质激素,抑制睾酮的药物治疗,另外使肌体的睾酮维持到一个正常的水平,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手术,来矫正患者第二性征的外形。
2、如果过度分泌了相应的皮质醇、醛固酮等激素,就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把肾上腺的部分切除或者是单侧的切除,这样来纠正一个肾上腺皮质的过度分泌情况。
3、如果是垂体的ACTH瘤,导致的肾上腺皮质增生,可能需要进行垂体瘤的切除,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关视频推荐
  • 什么是肾上腺皮质增生 阅读:3.19w
    肾上腺皮质增生是指先天性的肾上腺皮质增生。它是发生于肾上腺皮质的一个病变,是一种先天性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造成某些酶的缺乏,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不正常,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症。患者可以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包括合成的醛固酮、皮质醇以及雄激素就会减少,皮质醇合成不足,就会使血液的浓度的皮质醇浓度降低,从而刺激垂体过度的分泌ACTH,垂体的ACTH分泌增多,相应就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在过度的增生 ,而产生肾上腺皮质的增生疾病。
    张薇 西安市第三医院
  • 肾上腺皮质增生有哪些后果 阅读:3.35w
    肾上腺皮质增生的后果有: 1、醛固酮增多症,也称之为原发性的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就多见于高血压或者是伴有严重的低血钾,或者是血压的长期控制不佳等,这类患者有明显的高血压,并且普通的降压药物控制效果是比较差的,那么长期下去,就会产生一些靶器官的损伤,包括高血压的心脏病、高血压的肾脏等。 2、皮质醇增多症。就会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痤疮等雄激素分泌旺盛相应的一些症候群表现,以及体型的肥胖、偶尔出现高血,或者低血钾的表现。
    张薇 西安市第三医院
  • 肾上腺皮质增生的并发症有哪些 阅读:2.94w
    肾上腺皮质增生的并发症有:皮质醇的分泌增多、醛固酮的分泌增多或者是雄激素的分泌增多等。针对不同的类型,我们选择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具体如下: 1、如果肾上腺皮质增生,导致醛固酮增多症,在完善了相关检查,明确了诊断以后,该手术的手术,该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就考虑用药物治疗。 2、如果肾上腺的皮质增生,导致了皮质醇增多症,也可以辅助相应的手术治疗,或者一些抑制皮质醇合成的药物,来综合治疗,来达到减少皮质醇水平。 3、如果是肾上腺皮质增生,导致雄激素水平过高,又可以考虑进行抑制雄激素的治疗,也可能是需要手术治疗。
    张薇 西安市第三医院
  • 肾上腺皮质增生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阅读:2.90w
    肾上腺皮质增生的高发人群有: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主要是因为先天性的常染色体的遗传疾病,导致某种激素合成过程当中的酶的缺陷,所引发的激素合成的不正常,从而底物堆积,所产生的一系列的临床症候群。这类疾病的高发人群有家族遗传史的、染色体缺陷的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针对有家族遗传史的或者有基因缺陷的患者,我们需要对他的后代进行及时地检测,及早地发现,及时地纠正。
    张薇 西安市第三医院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阅读:3.00w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诊断依据主要是一些临床表现。具体如下: 1、非经典性的临床病例的临床表现就是会出现痤疮,或者男性的到了生育年龄的不育。 2、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比如男性的非经典的21羟化酶缺陷的病例,可以表现为单侧睾丸的增大。 在男孩当中很难明确界定典型的、单纯男性化的病例和非典型的病例。那因为在轻型和严重的病例之间, 17羟孕酮的水平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所以在男性的雄激素过多的临床表现,它就不如在女性这么明显,从而对于诊断会产生一些干扰。
    张薇 西安市第三医院
  •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怎么办 阅读:9.28k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药物、手术以及生活调理等治疗方法维持激素稳定,避免病情加重。 药物治疗通常是通过补充皮质醇等激素来恢复身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如泼尼松、可的松等,但目前首选的药物为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它属于生理激素,最接近生理原型,应用广泛,对于无法将皮质素转化为氢皮质素的肝功能不全者,也比较适用。 同时,醋酸氢化可的松片起效更快,作用时间短,可减少长期使用替代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用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擅自调整用药剂量或者停药,以防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通常是针对某些特殊情况,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如果药物疗效不好,必要时可以进行肾移植。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治疗还包括生活方式调整。例如,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等。
    杨建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