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频 > 外科 > 骨科

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部位有哪些

收听:2.60w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第一是松椎腰椎骨折。胸腰椎是脊柱的一部分,是人体的中轴部。他承受着来自上肢和下半身的压力,因此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胸腰椎骨折会引起腰痛胸背痛。当根据骨折的程度不同,可以出现神经压迫,表现为双侧的肋间神经痛,胸骨下疼痛,严重者还可能出现下肢的麻木无力的。第二个常见的部位是栳骨远端骨折。这种这类骨折常见于五六十岁绝经绝经期后的妇女,因为在五六十岁这类人群的活动量往往比较大,这时候容易摔跤,摔跤以后手撑地。因为骨质疏松会导致栳骨远端的骨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olles骨折。 第三种骨折年龄就更大了,一般见于70到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也就是髋骨骨折。髋骨骨折是老年人在受到轻微的外力,比如坐下,轻微的摔下,同步着力加加上扭转的暴力,就会引起髋部骨折。还有就是有肋骨肱骨近端,也是我们常见的骨折部位。另外头部骨折,还有手指或者脚趾的骨折,一般我们不认为是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关音频推荐
  • 第一是松椎腰椎骨折。胸腰椎是脊柱的一部分,是人体的中轴部。他承受着来自上肢和下半身的压力,因此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胸腰椎骨折会引起腰痛胸背痛。当根据骨折的程度不同,可以出现神经压迫,表现为双侧的肋间神经痛,胸骨下疼痛,严重者还可能出现下肢的麻木无力的。第二个常见的部位是栳骨远端骨折。这种这类骨折常见于五六十岁绝经绝经期后的妇女,因为在五六十岁这类人群的活动量往往比较大,这时候容易摔跤,摔跤以后手撑地。因为骨质疏松会导致栳骨远端的骨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olles骨折。 第三种骨折年龄就更大了,一般见于70到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也就是髋骨骨折。髋骨骨折是老年人在受到轻微的外力,比如坐下,轻微的摔下,同步着力加加上扭转的暴力,就会引起髋部骨折。还有就是有肋骨肱骨近端,也是我们常见的骨折部位。另外头部骨折,还有手指或者脚趾的骨折,一般我们不认为是骨质疏松性骨折。

  • 哪些部位易发骨质疏松性骨折 收听:3.46w

    哪些部位易发骨质疏松性骨折? (1)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发生骨质疏松性的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的骨折主要常见于手腕、脊柱、髋部还有肱骨近端; (2)目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方式很多,比如椎体压缩骨折以后,可以选择椎体成形术缓解疼痛,建议广大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了椎体骨折,既要重视骨髓泥的手术,同时更要重视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

    叶进主任医师
    河南省骨科医院骨科
    01:42
  • 什么是骨质疏松性骨折 收听:2.70w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之上,有轻微的一个外力所导致的骨折,最常见的比如老年患者,老年人在家里不小心跌倒或者是在外面商场不小心跌倒以后,往往就导致股骨颈骨折,髋骨骨折一下就走不了路,这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第二种骨质疏松性骨折就是腰椎的压缩性骨折,比如最常见的有股骨颈骨折、髋骨骨折、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脊柱的后凸畸形、腕关节的骨折。

    钟刚副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01:27
  • 骨质疏松性骨折要不要手术 收听:4.41w

    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是要根据骨折的类型,还有患者的骨质条件,全身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比如腰椎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和压缩性骨折,如果压缩的程度不超过三分之一又没有神经症状,那么这部分患者是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的办法,如果骨质疏松性骨折超过椎体高的三分之一,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做椎体成形治疗来恢复椎体高度,还有一部分骨折是老年髋部骨折,这部分骨质疏松性骨折应该积极手术,就如果不积极治疗,可能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钟刚副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01:54
  • 怎么样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收听:2.58w

    骨质疏松的特点就是骨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轻微的应力就容易发生骨折,一旦发生骨折以后治疗难度很大,骨折愈合就很难达到目的,首先要进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并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跌倒,要有预防意识,学习防跌倒的措施,比如在卫生间使用防滑的垫子,家里使用防滑的木地板,选择防滑的鞋等等。另外更重要的是要补充钙剂,参加运动。

    钟刚副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01:56
  • 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大的原因就是跌倒。因此,一定要叮嘱骨质疏松患者预防跌倒,预防跌倒是最重要的事情,如发生跌倒后常见的髋关节骨折是最严重的骨折,比如:股骨骨折、肱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都对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骨质疏松性骨折也与年龄相关,与性别相关,女性更常见,同时与种族相关,白种人更常见,如果是骨质疏松患者又缺乏日晒、缺乏运动、长期久坐也会造成骨质疏松的骨折风险提高,因此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对生活及生活质量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郝敏副主任医师
    北京电力医院内分泌科
    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