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 中医科 > 中医科综合

张子义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预约挂号

肝脾肿大中医诊断依据

阅读:472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病情描述: 肝脾肿大中医诊断依据

精选回答:
  • 肝脾肿大的中医诊断如下:肝脾肿大常常可以在胁下,触及到有形的肿块,位置固定不移,属于中医癥积的范畴。《金匮要略》有云,积者脏病也,终不移;《张氏医通》也说,积者为五脏所成,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景岳全书》说坚硬不移,本来就是一个有形的,所以把有形者称为积,而这些有形形成的积块,或者是因为饮食之致,又或者是因为脓血留在体内,凡是肢末凝聚,终于形成这个癥块,我们都把它叫做是积聚。病多数都是在血分,这是因为血有形,而且又很安静,所以肝脾肿大中医诊断属于癥积的范畴。
相关问答推荐
  • 肝脾肿大的表现
  • 脾脏在超声下,如果男性的厚径超过4厘米,女性的厚径超过3.8厘米,或者是脾脏的最大长径超过11厘米,就可以诊断为脾肿大。超声下脾肿大可以根据其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的脾肿大。轻度的脾肿大,仅表现为超声的径线测值超过正常标准,脾脏的形态没有明显的改变,中度脾肿大表现为脾脏的各径线显著增加,仰卧位平静呼吸时在肋缘下就可以探到脾下缘,深吸气时超过三厘米,但是没有超过脐水平。重度的脾肿大,表现为脾的体积进一步增大,对邻近器官可以产生压迫性的移位,变形脾脏的前缘可以超过锁骨中线,甚至抵达腹正中线,脾脏的下缘可以超过脐水平线,以至抵达骨盆腔。
  • 537次观看数
  • 肝脾肿大中医诊断依据
  • 肝脾肿大的中医诊断如下:肝脾肿大常常可以在胁下,触及到有形的肿块,位置固定不移,属于中医癥积的范畴。《金匮要略》有云,积者脏病也,终不移;《张氏医通》也说,积者为五脏所成,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景岳全书》说坚硬不移,本来就是一个有形的,所以把有形者称为积,而这些有形形成的积块,或者是因为饮食之致,又或者是因为脓血留在体内,凡是肢末凝聚,终于形成这个癥块,我们都把它叫做是积聚。病多数都是在血分,这是因为血有形,而且又很安静,所以肝脾肿大中医诊断属于癥积的范畴。
  • 340次观看数
  • 引起肝脾肿大的原因
  • 肝硬化脾大的原因是由于肝硬化时肝内循环遭到严重破坏,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回液受阻,使其压力增高形成肝硬化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即“门静脉高压症”。由于脾静脉直接流入门静脉,因此门静脉高压可使脾静脉回流受阻,网状内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脾脏淤血,从而使脾脏充血肿大,同时脾脏也发生增生性肿大,这就是肝硬化脾大的原因。肝硬化脾大时由于大量的血细胞在肿大的脾脏中停留而被巨噬细胞所破坏,出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减少等一系列改变,称为脾功能亢进。
  • 243次观看数
  • 引起肝脾肿大的原因
  • 肝硬化脾肿大的原因是由于门静脉高压症引起,肝门静脉系统阻力增加和门静脉血流量增多的时候,门静脉的压力就会明显的升高,超过200mmH2O的时候,正常的消化器官和脾脏的回心血液流经肝脏就会受阻,从而导致脾脏长期瘀血,而引起肿大,大多为轻到中度的肿大,部分严重的肿大可到达脐下。到晚期脾大常常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称为脾功能亢进症,这是比较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当出现脾亢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所以对于肝硬化患者,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 317次观看数
  • 脾肿大有什么不舒服感
  • 脾肿大不舒服感需要根据导致脾肿大,原发病来确定,如果是寄生虫感染导致的,一般会出现腹部的疼痛。如果是慢性肝炎引起的脾脏肿大,会出现消化系统的症状,比如呕吐,恶心,腹胀等。但是如果是血液疾病造成的脾脏肿大,会发生血液系统方面的症状,比如会出现身体乏力,恶心呕吐,发热贫血等症状。除此之外,如果是心包积液或者心包炎的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会出现心脏不适,呼吸困难,心慌等症状。
  • 186次观看数
  • 舒肝
  • 具有疏肝功效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如果出现肝气郁滞,多伴有心胸憋闷、胁肋部胀痛、唉声叹气等症状,患者可以服用柴胡舒肝丸、丹栀逍遥丸、以及舒肝颗粒等中成药;目前的情况是有肝脏的问题,想要通过治疗,通过这种按摩穴位理疗的话,并没有绝对的帮助,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一般来说在脚踝的位置开始按摩,有一定的帮助也就是足三里的位置。最好是可以先检查肝胆位置的B超,肝功能综合分析才能够判断明确。以这些药物为主要成份的中成药也比较多,比如柴胡疏肝丸,舒肝健胃丸,加味逍遥丸等。这些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疗肝气不舒引起的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少腹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 1.37k次观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