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精神心理科 > 心理咨询科

李齐寅主治医师
心理咨询科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预约挂号

孩子性格孤僻、反应迟钝,竟是孤独症在作祟

阅读:166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儿,男,4岁,由于长期性格孤僻,与人无互动意识,喜欢独坐玩耍,对外界环境变化缺乏兴趣,常独自玩耍,反应迟钝,并且发现其理解力、认知力均落后正常同龄儿童,在其母亲的带领下前来就诊,经过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孤独症,予以康复治疗后,病情得以缓解。

【基本信息】男、4岁

【疾病类型】心理疾病(孤独症)

【就诊医院】 重庆妇幼保健院

【就诊时间】2020-08

【治疗方案】康复治疗(言语训练+认知功能训练+作业治疗+手功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低频脉冲电治疗等)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30天,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病情有所好转,但仍需康复治疗

一、初次面诊

记得,去年夏天我接诊过这样一位患儿,其母亲告诉我,患儿是足月顺产,生后生长发育正常。但在2019年的2月份发现患儿性格孤僻,不主动与人交流,喜欢独处,不用言语表达意愿,对外界环境变化缺乏兴趣,反应迟钝,遂就诊于当地儿童医院,行头颅MR检查示脑MR平扫未见异常,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30考虑为“孤独症”,但由于当时对孤独症的认识尚浅,以为孩子长大点会自己好,及时给予治疗,另外由于自己长期在外地打工,孩子由奶奶带,也未仔细观察患儿的病程变化。

直到20208月公司放高温假回到家,无意之间发现患儿性格孤僻,与人无互动意识,喜欢独坐玩耍,对外界环境变化缺乏兴趣,常独自玩耍,反应迟钝,并且发现其理解力、认知力均落后正常同龄儿童。这才发觉情况不妙,遂立马带他来医院了。

二、治疗经过

听完其母亲的描述后,我对患儿进行了查体:患儿神志清,精神可,反应较差,表情呆板,意识清醒,言语简单,对呼唤有反应不能对答,理解判断力尚可,计算力无,记忆力无法查,多动,不主动与人交流,自言自语,认知力、理解力中度落后,对周边环境无注视,注意力不集中,兴趣狭窄。肢体活动协调,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反射(++),双侧桡骨膜反射(++)双侧膝腱反射(++),双侧Babinski()为进一步诊断,为其完善了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检查,得分31分。根据患儿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可诊断为孤独症(轻度)。

image.png 

明确诊断后,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予以康复训练,以提高言语表达能力训练为主,给予言语训练、认知功能训练、作业治疗、手功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低频脉冲电治疗等综合治疗,以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系统自动反应技能,促进语言组织神经健全。

三、治疗效果

患儿入院后,给予完善一系列相关检查,确诊为孤独症(轻度)经过30天的康复训练后,患儿对外界反应较前灵敏,理解、认知能力较前稍有改善,但仍言语较少,与人主动交流意识较差。

嘱咐患儿的家属,在出院后一定要坚持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

四、注意事项

1、家长要正确看待疾病,对孩子充满耐心,切勿在言语上刺激患儿,以免加重疾病。生活中家长要经常鼓励正确引导孩子,不要因疾病反复指责孩子。

2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不能急于求成,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长期康复训练计划,并坚持执行,不要轻易放弃。

3、建立亲子依恋和情感联系,应让孩子多与外界环境接触,多参加各种锻炼,让孩子与同龄儿童一起玩耍、交往和学习,使其个性和社会适应性健康发展,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

五、个人感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导致有些孩子的父母生活压力增大,对孩子的关注度由自己夫妻转向自己的父母一辈,甚至有些常年在外,有时只是通过电话或逢年过节才能回家和孩子亲密接触,所以不容易发现孩子的情绪,行为等。此次就诊的患儿就是其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孩子的不正常现象,由于自己对孤独症的认识不足,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患儿出现理解力、认知力均落后正常同龄儿童,这才发觉情况不妙,前来就诊,好在患儿还属于轻度的孤独症,经过康复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孤独症发现得越早,越有利于治疗。因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若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一定要警惕孩子可能患有孤独症: 

1孩子无法和父母进行语言交流,比如当父母呼唤其名字时,患儿不会出现应答反应。

2、孩子不拒绝跟父母进行眼神交流。

3、孩子无法识别父母的手势,对与外界的刺激也不会做出相对应的反应。

4、孩子存在语言困难,不会喃喃自语、不会说话,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5、孩子对母亲没有依赖感,即使在喂奶时也会和母亲保持距离,平时也会比较反感亲人的抚摸。

6、孩子出现刻板行为,比如一个人原地打转等。

7、孩子存在社会交往障碍,不会主动和人说话、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只用发脾气、哭闹、尖叫等表达不满。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以上异常行为时,应尽早找医生诊断,切勿自己给孩子下结论,以免错过孤独症的最佳治疗时机。

相关文章推荐
  • 孩子性格孤僻、反应迟钝,竟是孤独症在作祟 阅读:133
    患儿,男,4岁,由于长期性格孤僻,与人无互动意识,喜欢独坐玩耍,对外界环境变化缺乏兴趣,常独自玩耍,反应迟钝,并且发现其理解力、认知力均落后正常同龄儿童,在其母亲的带领下前来就诊,经过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孤独症,予以康复治疗后,病情得以缓解。
  • 幼儿突然发热,竟是疱疹性咽峡炎在作祟 阅读:103
    患儿1天前突然出现发热表现,最高温度39.2℃,夜晚睡觉时不安稳,在家给予患儿服用药物(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今就诊我院后,通过血常规、肺炎支原体等检查考虑为疱疹性咽峡炎,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喜炎平抗病毒治疗几天后,患儿咽峡部疱疹较前明显消退,未再出现发热表现。
  • 说话晚、不合群?5岁“内向”孩子竟是孤独症! 阅读:309
    患儿男,5岁,足月顺产,出生后生长发育正常,2岁时只会说“爸爸、妈妈”,叫他名字也没有反应,也不喜欢玩具,也不能与人交流,刚开始家长以为是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就经常带他出去锻炼,可孩子仍然没有好转,这才引起重视,带孩子到当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具体不详)后,被诊断为“孤独症”,接受了2个月的治疗,但患儿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家长便带着孩子来到我院就诊。在我院经过综合性康复治疗4个月左右后,患儿社交能力、言能力较前明显提升,可主动与人交流,对外界的环境有反应。
  • 孩子爱独处、不说话?警惕心理疾病-孤独症在作怪! 阅读:155
    患儿2岁开始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对周围环境没有反应,不主动开口说话,喜欢独处,当时家长以为孩子只是性格比较内向,就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进行检查和治疗。最近患儿逐渐出现了独自乱跑,突然尖叫,来回踱步等症状,家长才觉得有点不对,带孩子到当地乡镇医院检查被怀疑是“孤独症”,建议到更专业的医院就诊,于是到我院。完善相关检查确诊患儿为孤独症,予以综合性康复训练后,患儿病情有所改善。
  • 胃肠功能紊乱?原来是心理疾病在作祟 阅读:149
    患者张姐母亲去世后一直郁郁寡欢,茶饭不思,几个月前开始出现了腹部的隐隐作痛,服用三九胃泰后症状好转。一周前某天晚饭后突然感觉腹痛加重,伴腹泻2天,服药后好转,现在大便不成形,带粘液及食物残渣,且大便次数增多,伴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疼痛,与我院检查后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给予心理疏导及中药治疗后,患者腹胀症状消失,进食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开始与人交流。
  • 牙齿疼痛难忍,当心牙髓炎在作祟 阅读:198
    患者,男,27岁,2天前左下后牙突然疼痛,前来就诊,经过相关检查后,诊断为慢性牙髓炎,予以35根管治疗+桩冠修复。治疗后患者患牙不适症状消失,叩痛阴性,前往修复科进行冠修复。因为患者口腔情况不佳,因此在治疗后,对其进行了健康宣教,告诉其正确刷牙方式以及口腔护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