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内科 > 神经内科

抽动障碍是什么

阅读:1.50k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抽动,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或思维及其他行为症状。临床可分为3种类型:短暂性抽动(通常称为抽动症)、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Tourette综合征(TS,抽动-秽语综合征)即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其中以TS最为典型,短暂性抽动最多见。
本病的病因尚未阐明,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提示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在儿童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  许多家族性及双生儿调查发现TS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症和TS的较为多见,其发生率为10%~66%。TS双生儿同病率较高,单卵一致性为75%~95%;双卵一致性为8%~23%。一般认为,TS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是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的具有复杂性状的遗传性疾病。男性外显率高(近100%),女性外显率较低(70%)。基因作用的位置可能是中脑多巴胺能系统。
神经生化因素  抽动障碍发病可能涉及多个神经系统和不同神经递质,包括中枢多巴胺能、5-羟色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胆碱能、γ-氨基丁酸(GABA)能及阿片系统等。这些神经网络中某个或某些环节出现障碍,致神经递质平衡发生紊乱,从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器质性因素  许多研究提示TS属于器质性疾病。影像检测发现某些患儿有脑室轻度扩大、外侧裂明显加深、透明隔间腔、脑皮质轻度萎缩等现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发现TS患儿双侧基底节、额叶皮质、颞叶的葡萄糖代谢率过度。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基底节、额叶皮质和边缘系统的特殊部位发育异常可能是TS的原因,病变以基底节为中心,大脑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神经环路(CSTC)的结构及功能发生异常。
社会心理因素  TS起因可能与应激因素有关,如受到强烈的精神创伤或其他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母孕期应激事件、母子关系异常、遭受排斥、应激性生活事件等是以后发生抽动障碍的危险因素。出生后的应激可增加有遗传易感性个体的发病或使症状加重。
神经免疫因素  20%~25%的抽动障碍发病与感染后自身免疫损害有关,其中约10%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抽动障碍患儿在发病前4~6周常有病毒或细菌感染史。感染因素与抽动障碍的关系尚不清楚,可能是各种病原体通过直接攻击或交叉免疫反应,引起相应神经结构(如基底节和CSTC)损害,从而引起抽动。
其他
围生期异常  研究发现,抽动障碍患儿中既往存在围生期异常者较多,因此认为围生期因素也可能与抽动障碍发病有关。如早产、双胎、妊娠前3个月反应严重、孕母因素(情绪不良、吸烟、喝酒、喝咖啡等)、胎儿或新生儿疾病(宫内窒息、宫内感染、脐带绕颈、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等),这些因素易等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部受损,是发生抽动障碍的危险因素。
饮食  临床发现,食用含有咖啡因、精制糖、甜味剂成分的食品与抽动障碍病情恶化存在正相关关系。食用色素、添加剂和饮料可能加重抽动症状,原因可能为食物中某些成分消化吸收后,能与多巴胺能、5-羟色胺能系统相互作用,导致脑内神经递质平衡失调。以往有报道,经常进食西式快餐与膨化食品也与抽动症状有关,考虑可能与这些食品中铅含量高有一定关系。一般认为饮食因素在抽动障碍病因学中所起作用不大,而对抽动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影响。
药物  以往有报道,大剂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或中枢兴奋剂、某些抗癫痫药物可能导致抽动障碍,各种中毒(如黄蜂毒、汞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也可能引起抽动。
其他  血铅增高、锌或铁缺乏也可能与抽动障碍有关。

相关文章推荐
  • 抽动障碍是什么 阅读:1.44k
    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抽动,可伴有注
  • 抽动障碍是什么意思 阅读:437
    抽动障碍,经常导致病人缺乏自尊,家庭生活、社会形象,学习和工作表现受损及适应困难,所有形式的抽动,都可因为应激,焦虑,疲
  • 上嘴唇抽动是什么原因 阅读:367
    上嘴唇抽搐有可能是由于面部或者上嘴唇肌肉痉挛而导致的抽搐,这种抽搐有可能是不定时的,自我不能够控制的,一般情况下是由于面
  • 上嘴唇抽动是什么原因 阅读:451
    上嘴唇抽摘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第一,睡眠不好、心情不好、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关。第二,面瘫引起的上嘴唇抽搐,还可以是口眼
  • 睡觉时身体抽动 阅读:298
    睡觉的时候出现身体抽搐,考虑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入睡的时候情绪紧张或者心理压力大,而导致了睡眠质量不高,或者是睡
  • 睡觉老是抽动 阅读:264
    睡觉时老是抽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生理性因素,如果平时生活中压力比较大、精神比较紧张以及过度运动后可以在夜间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