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传染病科 > 传染科

王永军副主任医师
肾病内科
河北省胸科医院
预约挂号

什么是肾自截

阅读:9.18w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什么是肾自截?在临床上遇到很多的患者通过肾脏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肾脏的拍片,肾脏的超声,肾脏的ct以及肾脏的核磁发现一侧肾缩小,患者心情特别焦急 来到肾内科进行咨询。经过仔细的中微病史包括其既往干史以及通过本人的胸部的影像学检查,肺部的胸片或肺部的ct以及肺部的核磁发现非常有钙化点。考虑这种病人是由于肺结核引起的肾结核,肾脏的输尿管结合引起的输尿管的狭窄最后造成肾脏的积水。随着病情的进展肾脏结合不断发展破坏,最后形成肾脏体积的减小。如身自洁是肾结核的临床并发症,有些病人自就诊师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但是应该重视审自己,进行进一步的抗结核治疗以防止体内结核菌的蔓延。

相关视频推荐
  • 自锁托槽掉了怎么办 阅读:3.35w
    自锁托槽掉了后,其处理方式为: 一、掉了之后,要到医院或急诊科进行紧急的处理。 二、进行托槽的粘接,如果掉了托槽过后,患者出现扎嘴疼痛,这个时候叫做紧急情况,可以找值班医生也可以找正畸医生,甚至可以挂急诊号进行处理,同时要防止托槽的误吞。 紧急情况处理过后,就是托槽的粘接。由于每个托槽系统医生托槽的粘接习惯稍有不同,所以这个时候建议托槽的粘接要找自己矫正的主治医生,进行重新的粘接。
    吴晓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自免肝的早期症状 阅读:7.31k
    自免肝的早期症状
    胡立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 如何自评尿失禁严重程度 阅读:5.85w
    尿失禁的严重程度,许多女性患者时常漏尿,但是不知道怎么办,也不知道怎么自我评价。用一张表可以自己评价,评估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和尿失禁对患者的影响程度。那么这张表反映的是,近4周来你对尿失禁的一些症状的一些感受。首先是你漏尿的次数,从来不漏尿,一星期大约漏尿一次,或者是不到一次,一星期漏尿两次,或者是三次。每天大约漏尿一次,或者是一直漏尿,那么从总体上来看,我们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的程度,如何区分从0到10来表示,有没有对你生活上的影响,影响小的分数比较小,影响大的分值比较高,一般什么时候发生漏尿呢,从不漏尿,从未达到有尿液漏出,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漏尿,在睡前漏尿,在活动或体育活动时漏尿,在小便完和穿好衣服时漏尿,在没有明显理由的情况下漏尿,在所有时间段内都漏尿。这些都可以判断出,你的漏尿的严重程度,可以自我评价尿失禁,但是如果发现有严重的尿失禁,最好到泌尿外科门诊就诊。
    梅傲冰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 如何自估高血压危险度 阅读:2.78w
    高血压患者可从以下方面对高血压危险度进行自我评估。第一级血压为140~159/90~99mmHg,第二级为160~179/100~109mmHg,第三级为≥180/110mmHg。此外,患者是否合并相关严重并发症是衡量高血压危害度更为重要的指标,也分为三个危险层。低度危险者是指单纯高血压病人,无胆固醇和血糖升高,无左心室肥厚、蛋白尿、脑动脉硬化等合并症。中度危险者通常是指,同时有血总胆固醇升高,伴有左心室肥厚、蛋白尿,这样的患者必须坚持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并且至少半年检查一次心脑肾等靶器官。重度危险者指同时有血总胆固醇升高和患有糖尿病,并存在心衰、肾衰、心梗、心绞痛、脑梗、脑出血及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合并症。此时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联合用药,必须坚持至少每3个月检查一次靶器官。以避免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周芳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 自发热护膝有什么作用 阅读:3.12w
    自发热护膝的作用主要有对付冷症疼痛。比如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有一种是怕热的疼痛,怕热的疼痛往往是疼痛肿胀,关节肿大。 另外,这些病它发展到后期,经过了好多年的时间,关节的已经损伤形成了,这时它不在出现红肿,而是关节出现怕冷,这种情况可用自发热护膝,用上后由于发热可起到温通经络,通经散寒、止痛的作用,由于它这个温能通行经络,让气血运行旺盛,这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这样能帮助消除疼痛,给人缓解痛苦。
    武学文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 自锁托槽有什么优点 阅读:2.98w
    自锁托槽优点如下: 一、从设计上托槽上有滑动的锁片,可以将矫正的弓丝锁住,不用像传统托槽一样,每颗牙齿上的托槽都需要用橡皮筋或者是钢丝把它扎紧自然会更加的舒适,避免传统矫治器结扎丝扎嘴引起溃疡。 二、自锁托槽分为主动的自锁和被动的自锁,不管是主动的自锁还是被动的自锁,它都能产生比较轻柔、持续的力量,这是传统托槽所不具备的。 三、自锁托槽由于特殊的托槽设计,使它具有一定扩大牙弓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正畸拔牙的几率。 四、矫正的弓丝可以在托槽之中自由地滑动,使牙齿移动的摩擦力减小,可以高效地移动牙齿。
    吴晓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