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女性痛经类型不同 孕育影响也不相同

标签:女性 痛经 类型

  有些女性在月经期间会出现痛经的现象,心里十分焦虑,害怕对今后的孕育会产生影响。其实,女性痛经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痛经对孕育无影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调整即可;而继发性痛经可能会对孕育产生影响,需要找到原因,具体应对。


女性痛经

  小何每个月的“那几天”,都要遭受疼痛的煎熬,严重的时候甚至要卧床休息。妈妈鼓励她说:“别怕,结了婚就好了!”;后来又改口说:“生了孩子就好了!”可她已有整整3年婚龄,且一直过着正常的夫妻生活,肚子却始终不见崛起。只好去医院做检查,接诊大夫告诉她,她的不孕和痛经密切相关,确切的病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作祟,这使她“生个孩子就好”的愿望一再落空。然而,与她同龄的小刘却很幸运,虽与她一样患有痛经,却在1年前生了个“千金”,圆了母亲梦。难道痛经也因人而异吗?

  痛经确有不同,医学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殖器官没有病变的痛经,称为“原发性痛经”(或“生理性痛经”),通常指未婚未育女性,除个别顽固性原发痛经可能发展为病理性痛经外,一般对生育没有多大妨碍,小刘就是例子。

  另一种则指生殖器官患有疾病,痛经不过是这些疾病的一个症状,又称为“继发性痛经”(或“病理性痛经”),需要认真对待,小何就是这样的情况。继发性痛经的原因不少,导致小何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主要原因,其余有急慢性盆腔炎、子宫肌腺症、盆腔淤血综合征、慢性宫颈炎等。此类痛经不仅带给女性难耐的疼痛,更糟糕的是可影响生育,小何不孕的祸根即在于此。

  不难明白,痛经女性要想怀孕,首先要分清痛经的类型。那两类痛经该如何区别呢?

  原发性痛经通常是先天性的,最常见于25岁以下未婚未育女性,多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位置不正或子宫颈口狭窄导致经血无法顺利排出等有关,往往在月经初潮后6~12个月出现症状,待到育龄或结婚后疼痛减轻甚至消失。继发性痛经呢?多属后天性,既可发生于25岁以下未婚未育女性,也可发生于已婚已育女性,即使结婚也不能减轻,而且怀孕的几率很小。

  原发性痛经大多发生在月经期的开始数小时,且在2~3天内消失。继发性痛经则不然,往往在非月经期也有盆腔痛,并在月经期加重,疼痛与月经周期关系不大。

  原发性痛经的疼痛部位常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以上区域,少数疼痛可延伸到大腿或后背,呈阵发性胀痛或痉挛性微微抽痛、刺痛等。继发性痛经部位不固定,多与原发疾病有关,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小腹剧烈疼痛,卵巢囊肿表现为活动时小腹痛,子宫纤维瘤则多为小腹持续或断续胀痛。

  根据上述三点可大致想到痛经的类型,但要准确诊断,则须依靠医学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器械检查等。一般说来,原发性痛经医学检查常无异常发现,而继发性痛经则一定有病理情况存在,如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活动受限、有压痛,附件增粗或片状增厚、有压痛等。器械检查更有意义,如b超对多数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瘤、子宫畸形、卵巢肿瘤可做出诊断;宫腔镜可发现黏膜下小肌瘤、息肉、内膜炎、宫腔粘连等细小病变;腹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还可以发现盆腔炎块、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瘤与卵巢肿瘤等。

  原发性痛经没有器质性病变,多为食用冷饮、用凉水或贪凉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疼痛,只要做些生活调整就可解决问题,如劳逸结合,用温开水代替冷饮,用热水代替凉水,放松心态,不做长跑、游泳等比较剧烈的运动等。一旦结婚生子后,由于子宫位置得到一定程度纠正,宫颈管变得松弛,经血通过顺畅,痛经症状就不药而愈了。所以,小何妈妈说的“结婚就好了”,或“生个孩子就好了”,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只限于小刘那样的原发性痛经女性而已。当然,如果原发性痛经比较顽固,也有发展为病理性痛经的可能,那样就与继发性痛经一样需要求助医生了。

  与原发性痛经比较,继发性痛经不仅疼痛程度重,发作频繁,更重要的是性质发生了变化,属于病理性痛经。此时须做进一步检查,找出继发痛经的原因,并进行治疗直至痊愈,此乃痛经女性备孕的首要一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的内膜擅离职守,跑到不该去的地方去了。本来子宫内膜是附着在子宫壁上,现在却“迁徙”到了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如卵巢、腹膜、直肠、阑尾、小肠、腹股沟等处,个别病例还可发生在皮肤、肌肉、肺、心脏、骨骼等处。由于内膜的“异位”,导致经血逆流而引发种种“事件”,引起顽固性痛经。本病基本上是一种良性疾病,仅极少数可能恶变,一般医生采用药物、手术等方法治疗。

  盆腔炎包括急性盆腔炎与慢性盆腔炎。前者由于常有发烧、腹痛等急性感染症状,容易引起病人的重视,故常能得到及时的诊治。后者则不然,病程长,症状轻,不少患者仅仅感觉下腹疼痛,月经期间痛感加重,因而常常误认作痛经而强忍,造成痛苦年复一年。治疗须采取包括中医药、抗生素、物理疗法乃至手术等在内的综合疗法方能凑效。

  子宫肌腺症指的是子宫内膜侵入了子宫肌层,约有半数病人同时患有子宫肌瘤,15%的患者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数患病女性(约占70%)会出现多种症状,痛经即为其中最折磨人的一种。此种痛经有一大特点,即疼痛性质呈痉挛性绞痛,且进行性加重,往往令人难以忍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只要获得确诊,还是有方缓解不适症状,如经期使用消炎痛、萘普生等止痛药。另外,孕激素以及假孕疗法等也可一试。

  盆腔淤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范围广泛的慢性痛经,并有下腹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疲劳感以及经前乳房痛等症状。此外,有的患者白带增多、便秘、膀胱痛、烦躁等。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轻症多不需要药物,只需进行一些卫生护理即可,如改仰卧为侧卧或俯卧、纠正便秘、节制房事、适当体育锻炼以增进盆腔肌肉张力及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等。重症则需要使用药物,必要时动用手术刀,如施行阔韧带裂伤修补术、子宫及附件切除术等。

  慢性宫颈炎是又一种打着痛经旗号偷袭女性的妇科病,由于分娩、流产及手术损伤,子宫颈经长期刺激感染细菌所致,也可由急性宫颈炎转化而来。这种痛经的特点是: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下腹坠痛、胀痛,疼痛感在经期、排便或性生活时加重。还有一些女性因不洁性交,致使淋球菌侵入宫颈,导致宫腔管闭锁或狭窄,引起经血逆流而导致痛经。慢性宫颈炎诊断不难,大夫通过窥阴器即可观察到病变的宫颈,必要时做宫颈涂片可获得确诊。故有类似痛经症状的女性要及时作妇科检查,确诊后予以合理治疗,阴道药物灌洗以及电熨、冷冻乃至激光等物理疗法皆有一定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