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症状信息 > 肌张力减低介绍

肌张力减低症状

介绍

 


  肌张力低下指肌肉阻抗降低,并常常伴有关节过度伸展及腱反射减弱。各种肌病、重症肌无力、末梢神经病、神经根炎或小脑损害等出现肌张力减低,脊髓传导本体感受的神经纤维阻断时也可使肌张力下降。


病因病理

肌张力减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2.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①层粘连蛋白α2缺失型CMD、

  ②福山型CMD(FCMD)、

  ③Walkrh-Wahberg综合征、

  ④肌肉-眼-脑病、

  ⑤单纯CMD、

  ⑥CMD伴远端关节松弛症、

  ⑦Merosin阳性伴智力低下、

  ⑧Merosin阳性伴小脑发育不良;

  3.先天性肌病;

  4.多发性肌炎;

  5.其他肌原性及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①周期性麻痹、

  ②甲状腺功能亢进、

  ③类固醇肌病、

  ④重症肌无力、

  ⑤肌无力综合症;

  6.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综合征;

  7.多发性神经病;

  8.运动神经元病;

  9.脊髓痨;

  10.脊髓休克;

  11.其他脊髓病性肌张力低下

  ①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②小儿麻痹、

  ③脊髓空洞症、

  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脊髓病、

  ⑤新生儿脊髓损伤;

  12.舞蹈症;

  13.小脑性疾患肌张力低下;

  14.大脑性肌张力低下:

  ①良性先天性肌张力低下、

  ②染色体疾病、

  ③慢性非进展性脑病、

  ④过氧化拐酶体病、

  ⑤遗传性缺陷;

  15.其他脑病性肌张力低下:

  ①脑干损伤肌张力低、

  ②椎体束疾患肌张力低、

  ③昏迷、全身麻醉、深睡过程中等;

症状检查

肌张力减低应该如何诊断?

  测定方法如下:

  (1) 抱

  通过抱起婴儿的手感,可以初步了解患儿肌张力的情况。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抱起时会感到困难,有下沉的感觉,患儿易从测试者手中滑下。而痉挛的婴儿,抱起时会有强直感和抵抗感。

  (2)姿势观察

  超过3个月的正常婴儿,如把他放置于仰卧位,他会自然躺着,并不断地对抗重力进行运动,自如地保持一定体位和姿势。而肌张力低下的软瘫患儿,如被放置于仰卧位,上下肢常屈曲、外展,缺乏主动运动。肌张力亢进的痉挛患儿,若被放置于仰卧位,往往出现不对称的异常姿势,主动运动少,动作显得刻板。肌张力越高,主动运动就越少。原始反射就越强烈,姿势异常越严重。

  (3) 触摸

  测试者可以通过用手触摸患儿上肢及下肢的肌肉(上肢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下肢的腓肠肌、股四头肌),来感受肌肉组织的紧张度。若患儿肌张力低下,那么手感柔软、松弛,对手指的按压较少有抵抗。若肌张力正常,触摸时手感柔软适中,结实而富有弹性。若肌张力高,则手感紧张,对手指的按压有比较强的抵抗。

  (4)被动运动

  测试者对肢体作被动屈伸运动,若肌张力低下,则会感到沉重,无抵抗力,肢体无自我控制能力。若肌张力高,测试者则会感到明显的抵抗,而且这种抵抗力往往在运动开始时大于运动结束时。肌张力正常的肢体在作被动运动时,既可作出抵抗,又可作出协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测试者手感既不像低肌张力的肢体那样沉重,也不像高肌胀力肢体那样有很大的抵抗力。

鉴别

肌张力减低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各种原因的肌肉病变导致两种牵张感受器受损,引起肌张力低下。

  (2)周围神经、神经根病变导致γ-袢的传入、传出障碍,引起肌张力低下。

  (3)脊髓病变导致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肌张力低下。

  (4)脑干网状结构、小脑、锥体外系、大脑皮质等病变导致肌张力的中枢调节障碍,引起肌张力低下。





预防

肌张力减低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对症状性肌张力减低的患者,则需要积极地治疗原发性疾病,如代谢障碍、变性、炎症、肿瘤等等。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任继学

任继学 主任医师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内科

擅 长:

中医内科急症[详细]

庄启超

庄启超 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内科

擅 长:

妊娠合并普内科疾病的诊治,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详细]

陈跃光

陈跃光 主任医师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内科

擅 长:

高血压脑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高血...[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