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频 > 内科 > 神经内科

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早期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收听:3.40w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早期的饮食有个原则就是控制刺激、补充热能、合理膳食,多吃一些谷类的有营养的食物。但是因为每个患者和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不一样,它必须得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膳食方案,达到合理治疗,饮食治疗的目的。

相关音频推荐
  • 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早期的饮食有个原则就是控制刺激、补充热能、合理膳食,多吃一些谷类的有营养的食物。但是因为每个患者和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不一样,它必须得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膳食方案,达到合理治疗,饮食治疗的目的。

    曹海水主治医师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00:48
  • 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的原理 收听:1.31k

    脑起搏器学名脑深部电刺激,它是通过手术向脑内植入非常细的电极,通过高频放电,调节神经系统的异常工作状态,控制疾病症状。 脑起搏器(DBS)手术植入的设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入颅内的深度刺激电极,它直接跟脑子接触,因为电极很细,植入以后,针芯拔掉后是软的,所以能跟脑子一起活动,不会对脑组织造成伤害。 第二部分是从头部到胸部的皮下延长线,这个线相对要粗一些,因为颈部要活动,所以这条线抗拉的能力非常强,不容易折断。 第三部分是置于胸口的刺激发生器,俗名电池。它主要含有蓄电的电池以及芯片,DBS通过这个设备发放高频冲动,然后通过延伸导线和电击来刺激脑深部核团,进而控制帕金森病。

    李鹏副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
    01:57
  • 手术的效果主要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第一,疾病的诊断,如果是原发性帕金森病,适合采用手术治疗,而帕金森综合症的病人手术效果就不理想。第二是主要症状,帕金森病的震颤 僵直,症状改善比较好,步态、行动迟慢效果就差一些,非运动症状的效果就不理想。第三就是手术的精度,电极植入的准确性是手术效果好的基础。第四是术后控制和药物调整。

    王怀勇副主任医师
    吉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01:15
  • 帕金森病的脑起搏器治疗如下: 1.不光对帕金森病本身的症状有效,比方说帕金森病的运动迟缓,震颤是最有效的,同时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治疗也是有效的。 2.治疗过程:局部麻醉,安装立体定向的头架,然后进行影像学的检测,定位靶点,进行微电极的记录,最后再植入一个微电极,通过测试以后,在局部连接固定电机以后缝合,还会在皮下植入磁极器,磁极器与导线连接,最后缝合伤口。 3.原理:通过微电极的刺激,特定的合团产生治疗的作用,主要是适用于大部分中晚期的帕金森病,部分的早期的帕金森病也可以做。

    张玉虎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01:40
  • 脑起搏器为何能治帕金森病 收听:4.69w

    人的大脑里面有两种物质,就帕金森病而言一个是多巴胺能,这个功能多巴胺能细胞分泌多巴胺,还有一个叫乙酰胆碱,它俩是在大脑里面是起到拮抗作用,所以脑内的这两个物质要均衡了,那就不会发生帕金森病,如果两个物质在脑内哪个多了哪个少了那么它就会产生这个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那么当多巴胺这个物质减少的时候有一种物质叫乙酰胆碱就占了上风,我们通过脑内起搏器,如果说抑制了乙酰胆碱这个的作用的话,那么相应地增加了多巴胺功能,所以说脑起搏器具有调节大脑里面神经递质均衡的一个作用,所以脑起搏器应该对治疗帕金森病是有效的。

    杨立群副主任医师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
    01:22
  • 帕金森病术后的注意事项 收听:4.54w

    术后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植入脑起搏器之后早期需要进行多次的调整才能跟药物配合治疗形成稳定控制,二是要知道手术只是缓解病情还需要调整药物进行治疗。在病情的早期通过一些运动联系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病情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