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频 > 内科 > 内分泌科

郝敏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北京电力医院
预约挂号

什么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收听:983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老年性骨质疏松又称原发性2型骨质疏松,常见于70岁左右的老年男性,主要原因是由于机体的脏器功能的衰退而造成肾功能减退,维生素D需要经过肾脏的羟化变为活性的25、羟D3来促进钙剂的吸收。当体内的1、25、羟D3减少时就会影响钙吸收,逐渐形成了骨的形成减少,骨的吸收减少形成骨质疏松,同时由于肠道内的1、25、羟D3减少以及雄激素等各种激素水平的减低,造成骨形成的减少。因此,老年性骨质疏松属于低转换型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功能脏器衰退的表现。

相关音频推荐
  • 什么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收听:829

    老年性骨质疏松又称原发性2型骨质疏松,常见于70岁左右的老年男性,主要原因是由于机体的脏器功能的衰退而造成肾功能减退,维生素D需要经过肾脏的羟化变为活性的25、羟D3来促进钙剂的吸收。当体内的1、25、羟D3减少时就会影响钙吸收,逐渐形成了骨的形成减少,骨的吸收减少形成骨质疏松,同时由于肠道内的1、25、羟D3减少以及雄激素等各种激素水平的减低,造成骨形成的减少。因此,老年性骨质疏松属于低转换型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功能脏器衰退的表现。

    郝敏副主任医师
    北京电力医院内分泌科
    01:16
  • 两者都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只是其中的类型不同而己。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也称为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于绝经后的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显著下降,使得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丢失加速,即骨吸收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也称为n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特点是皮质骨与松质骨按比例丢失,由于组织器官的衰老及功能的减退造成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水平低于正常,骨钙丢失加速,但丢失率较I型缓慢。

    张淑贵主任医师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内分泌科
    01:54
  •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收听:4.55w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上升到骨质疏松症,必须要伴有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临床表现,比方说有腰背的疼痛、驼背、脆性的骨折等等,出现这些临床表现的时候,才能够叫骨质疏松症。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上升到骨质疏松症,必须要伴有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临床表现,比方说有腰背的疼痛、驼背、脆性的骨折等等,出现这些临床表现的时候,才能够叫骨质疏松症。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包括疼痛、驼背、骨折。详细如下: 1、疼痛:腰背痛是老年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占疼痛患者的70~80%,一般骨量丢失达到12%以上时就会出现骨痛。患者如果是椎体的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那么腰背肌为了纠正脊柱的前屈会加倍的收缩,这个时候肌肉就容易出现疲劳,进而产生疼痛。 2、驼背:老年性骨质疏松后,患者的身高往往会缩短驼背,它多在疼痛后出现。骨质疏松之后,椎体的高度里降低,负重会使椎体压缩变形,就是椎体的前部会斜形变,然后会出现一些驼背的畸形。 3、骨折:它是最大的危害,也最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为骨折之后,增加病人的痛苦,限制他的活动,会出现长期的卧床并发症。

    刘汝银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脊柱外科
    02:25
  • 什么是老年骨质疏松症 收听:4.83w

    什么是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一般是指发生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的破坏,从而使骨折脆性增加且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类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生的机制主要是跟增龄及绝经有关,雌激素水平的低下会导致骨破坏增加,也就是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低转换为主,也就是说在我们查骨转换指标的时候,大多数是处于正常的骨转换水平或者偏低的骨转换水平。其次还有一个特点是因为老年人的肠钙吸收减少,维生素缺乏,导致老年人普遍缺乏钙质补充。

  • 什么是老年骨质疏松症 收听:695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又称为二型骨质疏松症,女性一般在绝经后5年出现,男性大约在70岁以上才会出现,其发病率女性为男性的两倍,一般四肢骨每年丢失0.3~0.6%,脊椎每年丢失0.8%~1.2%。骨折多发生在脊椎和胯部,一旦骨折之后,会使患者长期的卧床,疼痛是其中一个方面,长期卧床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老年人骨质疏松重在预防,要预防它的骨折和一系列的并发症。

    刘汝银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脊柱外科
    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