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频 > 五官科 > 口腔科

鹅口疮怎么治疗

收听:1.22k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鹅口疮是真菌感染引起的,通常来说容易发生在婴幼儿期间,会出现在口腔黏膜的一些两侧颊粘膜舌侧边缘,以及嘴唇边缘一些白色鹅毛状的斑块,出现这种情况,考虑就是鹅口疮的可能性。由于是因为感染真菌引起的,所以要针对于真菌感染进行局部的治疗,可以用制霉菌素和碳酸氢钠用盐水混合后进行反复的局部涂抹,局部可以用一些康复新液或者开喉剑喷雾剂外用来缓解。孩子接触到的一些棉絮状物,一定要在太阳下暴晒,或者是接触的奶瓶、奶嘴,一定要在沸水煮沸的情况下进行局部的消毒。所以,通过以上的办法,就能有效的缓解鹅口疮的发生。如果出现半个月以上反复存在的,一定要进行原因的寻找。

相关音频推荐
  • 鹅口疮怎么治疗 收听:1.15k

    鹅口疮是真菌感染引起的,通常来说容易发生在婴幼儿期间,会出现在口腔黏膜的一些两侧颊粘膜舌侧边缘,以及嘴唇边缘一些白色鹅毛状的斑块,出现这种情况,考虑就是鹅口疮的可能性。由于是因为感染真菌引起的,所以要针对于真菌感染进行局部的治疗,可以用制霉菌素和碳酸氢钠用盐水混合后进行反复的局部涂抹,局部可以用一些康复新液或者开喉剑喷雾剂外用来缓解。孩子接触到的一些棉絮状物,一定要在太阳下暴晒,或者是接触的奶瓶、奶嘴,一定要在沸水煮沸的情况下进行局部的消毒。所以,通过以上的办法,就能有效的缓解鹅口疮的发生。如果出现半个月以上反复存在的,一定要进行原因的寻找。

  • 鹅口疮如何治疗 收听:746

    鹅口疮是新生儿宝宝由于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来的一种真菌感染,主要原因是因为奶具不洁或者肠道的菌群失调引起的。 宝宝的鹅口疮主要是在口腔里面,口腔黏膜、舌黏膜、唇黏膜以及颚黏膜上出现的类似于奶块一样的白斑。这种白斑和奶块可以用一根棉签轻轻的擦拭一下,如果能擦掉,它可能就是奶块,如果擦不掉就是鹅口疮。 鹅口疮实际上是一种真菌感染,因此要治疗鹅口疮,就要用一些口腔护理的方式,例如5%的碳酸氢钠稀释以后涂抹患处或者用制霉菌素调成混悬剂涂抹宝宝的患处。要根本的解决这个问题,还要注意奶具的消毒以及宝宝的肠道健康,如果宝宝出现长期腹泻,就一定要针对这个进行治疗,否则可能出现鹅口疮比较顽固的情况。

    王娜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
    01:19
  • 宝宝鹅口疮如何治疗 收听:814

    宝宝鹅口疮一般行局部抗真菌治疗,即可获取良好的疗效。通常采用的局部药物为2%的碳酸氢钠(也就是小苏打溶液)清洗宝宝口腔,以及涂擦制霉菌素涂剂。 婴幼儿鹅口疮患者一般用上述药物2-3天后,白膜病损会很快的消失,但很容易复发,所以家长要注意,仔细的护理工作,除了坚持对患儿接触物品,如奶瓶、勺子、小杯子、碗以及玩具等,进行高温煮沸消毒,并用2%的碳酸氢钠水浸泡之外,还需要在病损消退后,坚持用药10~14天。此外患儿若处于母乳喂养阶段,其母亲的乳头也应用2%的碳酸氢钠水清洁,并可涂擦制霉菌素水混悬液。

  • 宝宝鹅口疮如何治疗 收听:670

    宝宝得了鹅口疮是以局部治疗用药为主。 鹅口疮是由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属于口腔真菌感染,局部可应用2%~4%碳酸氢钠溶液,在哺乳前后洗涤患儿口腔,也可在哺乳前后洗净乳头,以免重复感染。轻症患儿在2~3天内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用药数日,以预防复发。 病情重者需应用抗真菌药物,局部可用制霉菌素片,用水化开后涂抹在创面上,数小时一次。由于本病有复发可能,要经常用温开水是试洗宝宝口腔,哺乳用具要煮沸消毒并应保持干燥。哺乳前后要注意乳头的清洁、干燥,预防复发及交叉感染。

    孟令秋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01:20
  • 宝宝鹅口疮如何治疗 收听:543

    如果宝宝出现了鹅口疮治疗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所有用具,如吸奶器、玩具、衣物等要彻底消毒,母亲的乳头也应擦洗消毒 ,同时注意食用的食物一定要清洁。 药物的使用;可用弱碱性溶液,如1%-2%碳酸氢钠溶液擦洗口腔,2-3小时每次,也可以用0.05%龙胆紫局部涂布,每日三次,制霉菌素混悬液每毫升10万单位,2-3小时每次,对于症状严重可口服药物克霉唑,它的用量是每天20-60mg/kg,但特别要提醒家长朋友的是,药物一定要在医院就诊后,在主治医师的医嘱下使用,不能自行在药房购买药物使用。

  • 宝宝鹅口疮是怎么引起的 收听:824

    宝宝患鹅口疮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母亲的产道里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通过产道时,接触到母体的分泌物而导致感染; 二、因妈妈哺乳时的用具消毒不彻底或乳头不清洁而导致感染; 三、接触到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等; 四、生活中的交叉感染; 五、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从而感染念珠菌,引起鹅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