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常见脑瘫肢体分布类型有哪些?

标签:脑瘫 行为异常 精神障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常见脑瘫肢体分布类型有哪些?

脑瘫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但主要以各种运动障碍为主。不同位置的神经元受损临床上会导致不同的瘫痪类型。根据发生运动障碍的肢体分布不同,可将脑瘫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侧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所导致的一侧上肢或下肢的瘫痪被称为单瘫。单瘫多是因为位于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出现病变所致。因为大脑皮层运动区范围较广泛,故一侧局部病变时仅出现对侧单瘫。

一侧肢体的上下肢同时存在的瘫痪称为偏瘫。偏瘫主要是因为锥体束集中的内囊受损,导致损害了皮质脑干束和皮质脊髓束。

双侧下肢运动障碍被称为截瘫。截瘫主要是因为胸髓段双侧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的。

顾名思义四肢同时出现瘫痪被称为四肢瘫。其主要是因为脊髓上颈段损害所导致。

所谓双侧瘫是指下肢瘫痪较为严重四肢瘫,其病因与四肢瘫相同,均是因脊髓上颈段受损所致。

上述由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所导致的瘫痪一般只表现在单侧上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肢体,而一些双侧支配的运动如眼、下颌、胸腹等处的运动可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