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
刘晓玲

肿瘤科综合 | 主任医师

山西省肿瘤医院 去挂号
擅长
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肝癌、胆囊癌、癌性腹水等的诊断及内科治疗。
医生介绍

刘晓玲,女,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7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分配至山西省肿瘤医院消化科工作。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会员,专业范围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及内科治疗,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同科室医生推荐:
黄仲夏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   肿瘤科综合
荨麻疹 多发性骨髓瘤

对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贫血(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再障)、白血病、淋巴瘤或淋巴增殖性肿瘤、血小板异常等血液病的常规治疗、化疗及疑难病例有一定经验,对血液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及新药药物临床试验等新疗法有浓厚兴趣。曾到美国梅奥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肿瘤中心访问交流。

去挂号 有号
赵东兵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科综合
反流性食管炎 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息肉

长期致力于胃癌、胃间质瘤、结直肠癌、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在胃癌淋巴结清扫,结直肠癌保留肛门,胰腺癌根治切除等方面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胃肠及胰腺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治疗。

去挂号 有号
张玉田主任医师
河北承德市中医院   肿瘤科综合
胃癌

擅长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 熟悉肿瘤治疗的各种方法,临床上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治疗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在肿瘤放疗、化疗、热疗、中药治疗、放疗粒子植入治疗、肿瘤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及肿瘤康复治疗等多方面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去挂号 有号
王胜强副主任医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科综合
汗管瘤

长期从事急救创伤、各种危急重症疾病、中毒的救治,擅长浅表肿瘤的诊断、治疗。

去挂号 有号
名医在手,看病不愁
手机下载
名医在线客户端
打开名医在线APP,立即问医生
医生视频
  • 结肠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

    结肠癌常见转移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就是器官转移,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大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的肝脏转移,大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前已经有B超或CT,无法检测到的,阴匿性的肝转移,第二是淋巴结转移,一般依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第三是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到达肝脏,而后到达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第四个是侵润与种植,癌肿可直接侵润,周围组织与脏器,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转移灶呈结节状或粟粒状,白色或灰白色,质硬,播散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水等等。

  • 结肠癌需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

    结肠癌需要这些疾病相鉴别:首先是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常可以出现腹泻 黏液便,脓血便 大便次数增多,腹胀 腹痛,消瘦 贫血等症状,伴有感染者,还可以有发热等中毒症状,这些都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相似。第二是阑尾炎,回盲部癌,常因局部疼痛和压痛,而诊断为阑尾炎,特别是晚期回盲部癌,局部常发生坏死,溃烂和感染,临床表现有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局部压痛或触及肿块,常诊断为阑尾脓肿而采取保守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肿块不见缩小,甚至增大,这时才考虑到肿瘤。第三是肠结核,肠结核在我国比较常见,其好发部位,在回肠的末端,盲肠以及升结肠,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块 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这在结肠癌病人中也较多见,特别是增殖性肠结核与结肠癌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低热 贫血,消瘦 乏力,但肠结核的全身症状更明显表现为午后低热,或不规则发热 盗汗,消瘦乏力,血沉快,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

  • 结肠癌与结肠息肉有哪些区别

    结肠癌和结肠息肉的区别是:结肠癌是多见于发生在结肠的恶性肿瘤,息肉一般是指机体组织表面生长的异常肿物,息肉是一个良性的肿物,但当其发展为恶性的时候则可能成为癌症,息肉可能与病毒有一定的关系,结肠息肉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幼儿的息肉病可能与异常的胚胎发育有关系,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也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部分息肉病被认为和遗传有关,患有结肠息肉者临床表现为间断性便血,且血呈鲜红色或有大量出血,部分患者感觉腹部闷胀不适或腹部隐痛,经医生直肠指诊可感觉到近肛门处息肉,肛镜检查可清楚的见到息肉结肠癌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消化不良,排便生理节律改变,便前感觉腹痛,排便时有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等等,肿瘤溃烂 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 乏力,消瘦 水肿等中毒症状,结肠癌晚期临床表现为,黄疸 腹腔积液,水肿等,那么结肠息肉,主要以内镜手术切除为主,而结肠癌的治疗方法,需要以手术切除,结合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结肠癌如何进行早期筛查

    结肠癌这样进行早期筛查:一般高危人群包括大肠癌高发区,40岁以上的人群患过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患过大肠息肉经肠镜下电灼术后的人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溃疡型结肠炎的患者有血吸虫性,直肠肉芽肿的患者胆囊切除术后的人群,有腹痛腹泻、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的人群这些人即使没有症状也必须定期,去医院进行结肠镜的检查,建议1年到2年做肠镜检查一次,可以发现癌前期病变到大肠腺瘤或者是早期癌,实验室检查就包括便潜血检查,肿瘤标志物比如癌胚抗原,CA199 CA242,甲胎蛋白等等影像学检查CT主要用于了解肠癌肠外浸润以及转移的情况,有助于进行临床病理分期以制定治疗方案,对术后随访也有有价值。那么近年来,超声结肠镜应用,可观察大肠癌在肠壁,浸润深度,以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术前癌的分期很有帮助。

  • 结肠癌术后需要复查吗

    结肠癌容易出现复发转移,治疗后一律推荐定期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第一是病史和体检,以及化验肿瘤标志物CA199,超声检查每3个月一次,共2年,然后每6个月一次,总共5年,5年后可以每年一次。第二是胸腹腹部,盆腔的CT或者是核磁,需要每年一次,共2年,然后每1年到2年一次,共5年,第三是术后1年内,行肠镜检查,如果肠镜检查有异常,需要在1年内复查肠镜,如果没有见息肉,3年内复查,然后5年一次,随诊检查出现的结直肠腺瘤均推荐切除,如术前肠镜,没有完成全结肠镜检查,建议术后3个月到6个月行肠镜检查,第四是PET-CT,并不是常规的推荐检查项目对已有或疑有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病人,可以考虑PET-CT检查,可检验出或影像学排除复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