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
李建军

感染内科 | 主任医师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去挂号
擅长
各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功能衰竭、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亚临床肝癌等临床常见及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有着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名医在手,看病不愁
手机下载
名医在线客户端
打开名医在线APP,立即问医生
医生视频
  • 丙肝病人肝功能正常还需治疗吗

    丙肝病人肝功能正常还需要治疗。 丙肝肝功能正常并不能说明肝脏没有受到损伤,患者体内存在病毒,且病毒不断复制,大量的肝细胞就会受到损害,导致肝功能由正常转变为不正常。当免疫系统识别出体内病毒,并对病毒发出攻击的时候,受感染的肝细胞也会受到攻击,从而造成肝脏损伤,受感染的肝细胞越多,肝脏受到的损伤也越严重,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发现,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经过长时间的几率,甚至会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情况。所以,丙肝患者肝功能正常也需要接受治疗。在临床上,很多丙肝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在肝组织学检查中,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有的甚至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为了避免严重的后果发生,丙肝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抗病毒治疗,清除体内的病毒。丙肝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且不可盲目用药治疗,否则不仅不能得到好的治疗效果,反而还会加速病情恶化,因此丙肝的检查和治疗都非常有必要。

  • 戊肝比甲肝更凶险吗

    戊肝比甲肝更凶险。 原因有以下4点:(1) 老人易受感染:从流行病学的调查来看,甲肝多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感染,而戊肝则多为35岁以上的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感染。老年人感染戊肝后病情较重,戊肝已成为老年黄疸最常见的原因。 (2) 孕妇易被感染:在印度,患急性肝炎的孕妇中约80%为戊肝病毒感染。妊娠合并戊肝危害更为严重。有报告显示,在妊娠的早、中、晚期戊肝病死率分别为1.5%、8.5%和21%。孕妇戊肝重症病例高达25%~30%。产妇往往在分娩或流产后病情急骤恶化,或分娩前一天急骤恶化,迅速发展为肝性脑病,产后出血较多,死胎率也较高。 (3) 貌似甲肝:戊肝在起病时的发热现象比甲肝少见,且较轻。80%的甲肝病人在发病的初期都有发热,体温常高达391以上,而戊肝病人只有一半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戊肝病人的消化道症状也较轻,虽多数病人有食欲减退,但很少出现甲肝病人常见的呕吐、厌油腻,甚至滴水不进的严重消化道症状。 (4) 病情较甲肝重:因为戊肝多侵犯老年人和孕妇,所以病情往往较重。戊肝病人常有明显的黄疸,黄疸期又长,在恢复期的残留黄疸不易消退,常发生胆管炎、胆囊炎等合并症。

  • 戊肝感染主要来源于什么

    人类的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来源是猪。 戊型肝炎在人群中的感染率为43%。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英杰博士的研究发现,人得戊型肝炎的感染主要来源于猪,因为:猪是戊肝病毒携带者,猪的带毒率远远高于人群;戊肝病毒可在人和猪中共同流行;接触猪的人群感染戊肝的危险性更高。血清学的研究也表明,人群很可能是通过接触猪及其排泄物而感染上戊肝;猪群贩运可使人群暴露于不同的猪群病毒,猪群很可能成为我国人群感染基因IV型戊肝病毒的一个主要来源。由于戊肝病毒在70℃以上可被杀灭,因此,猪肉煮熟后,人们就可以放心地吃。接触猪的相关行业,戊肝病毒可能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播给从业人员;由于猪场存在着大量病毒并且猪群数量庞大,戊肝病毒也可能通过水系传播给下游人群。由于猪群数量庞大,其戊肝病毒载量明显大于人群,因此基因Ⅳ型戊肝病毒感染将可能通过各种可行的途径从猪群感染到人群。

  • 戊肝病毒是潜藏健康之敌吗

    戊肝病毒是潜在的健康之敌。主要有下列原因: (1)戊肝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主要是水源传播、饮食传播; (2)重视不够:戊肝病人在没有劳累、饮酒等情况下,慢性肝病病人的病情突然加重时,很可能重叠了戊肝病毒感染,但大多数人(包括医生)对这一点没有意识,也重视不够。 (3)容易漏诊:由于对戊肝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常常会造成戊肝的漏诊。 (4)患者症状较重:戊肝病毒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间较短,常常会引起较为明显的症状,主要有乏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发热、腹胀、小便黄、皮肤黄、眼睛巩膜发黄(黄疽型)等。戊肝的黄疸型病人约占发病总数的1/3,肝脏内部病变重,持续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有关节疼痛及复发性皮疹等。 (5)病死率高:戊肝病人的病死率比甲肝病人高10倍。 (6)持续较长:戊肝以孕妇和老年人感染多见,疾病持续时间较长。 (7)重叠感染:戊肝常常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发生,多为重叠感染,形成重叠性肝炎,导致疾病进一步的加重。 (8)免疫力低:戊肝病毒感染后,病人的免疫力持久低下,有再次发病的可能。综上所述,戊肝病毒感染给人体健康可造成较大的危害,是人体健康潜藏之敌。

  • 戊肝病毒何时发现

    戊肝病毒在1989年被发现。 但是在发现它之前经历了漫长的时间。1955—1956年印度曾发生过一起由水源污染引发的肝炎流行,后来又发生过多起类似的肝炎流行。而这几起肝炎流行的特点与甲肝非常相似,都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但病人的年龄分布、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尤其是孕妇的发病率与甲肝有明显的不同。科学家发现,这几次肝炎流行与甲肝和乙肝都无关。1982年,莫斯科脊髓灰质炎和病毒性脑炎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利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这些肝炎病人的大便时,看到一种以前没有见到过的球型病毒颗粒,将这种病毒颗粒感染人和动物,也从其大便中找到了这种病毒。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1983年确定了这种病毒颗粒就是引起以前几次不明原因肝炎流行的病毒。但未分离出病毒,直到1989年,美国的雷耶斯博士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到了这种病毒的全部基因,使病毒传代成功,并将其命名为戊型肝炎病毒(HEV)(简称戊肝病毒)。 据介绍,戊肝病毒是由哥首都圣何塞“圣胡安·德·迪奥斯医院”的一组医学科研人员在对748名孕妇和献血者进行常规检查时发现的。研究进一步显示,这19名戊肝患者都曾有过甲型肝炎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