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张军

麻醉医学科 | 主任医师

灌南县人民医院 去挂号
擅长
麻醉研究。
名医在手,看病不愁
手机下载
名医在线客户端
打开名医在线APP,立即问医生
医生视频
  • 麻醉期间需要检测什么

    麻醉期间需要检测什么:醉期间监测是根据患者情况、手术创伤大小而选择监测方法。四级、三级手术必需行有创动脉监测、CVP监测,使瞬间能提供可靠的循环数据,必要时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对心功能负荷情况提供数据。第一,直接动脉压监测,方法:通过穿刺将导管直接置入周围动脉内,连接换能器,可测得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第二,中心静脉压监测:是指上腔或下腔静脉即将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或右心房压力。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其压力的高低与血容量、静脉张力和右心功能有关。但不能反映左心功能。第三,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方法:将漂浮导管、导管经颈内静脉置入右心房后,在导管尖端套囊内注气,使导管随血流缓慢“漂浮”前进,经过右心室、肺动脉,直到嵌入肺动脉小的分支,此时测得的压力即为PCWP,又称PAWP。不测压时将套囊内的气体放出,测压时再次充气,以防止造成阻塞远端的肺梗塞在患者无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变时,PCWP可较准确地反映左心室前负荷,同时可监测CVP和肺动脉压(PAP),选择不同种类的漂浮导管,还可以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心排量,计算出外周血管阻力、肺动脉血管阻力、每搏量以及氧供、氧耗等,开创了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新的一页

  • 麻醉时及麻醉后呼吸系统所产生的主要改变是什么

    麻醉药物有良好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但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COPD患者对其尤其敏感,因此在用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时应注意控制和调整剂量。镇痛药的使用目前仍有争议。吗啡能抑制由迷走神经介导的支气管痉挛,但又能升高血浆中的组胺浓度,引起气道阻力增加。虽作为麻醉前用药不大可能对气道产生直接或反射性作用的支气管痉挛,但镇痛药可使麻醉期呼吸抑制延长,故不主张麻醉前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可解除迷走神经反射,减少气道分泌物,但会增加分泌物的粘稠度,不利于痰液排出。H1受体拮抗药具有镇静和气道干燥作用,而H2受体拮抗药则可诱发支气管痉挛,应避免使用。 因此,重视术前呼吸系统的评估将减少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麻醉质量和保障病人安全。

  • 麻醉的原理是什么

    麻醉药是一类局部应用于神经干或神经末梢周围,能暂时或完全和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使局部的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第一,全麻药的麻醉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比较重要的理论有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和脂质学说。前者认为,离子通道的研究表明,除氧化亚氮外,吸入全麻药可通过抑制兴奋性突触和增强抑制性突触的传递而发挥作用,其机制与干扰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的功能有关。脂质学说认为,吸入全麻药脂溶性高,容易溶入类脂质丰富的神经细胞膜脂质层内,引起细胞膜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干扰了膜蛋白受体和Na+\K+等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进入神经细胞内的全麻药与类脂质结合后,导致整个细胞的功能改变。因而抑制递质的释放\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递,引起全身麻醉。第二,抑制循环和呼吸系统。 含氟麻醉药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肌收缩力和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外周血管和降低血压,并能降低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使内脏血流量减少。地氟烷和七氟烷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效应相对较小。

  • 静脉麻醉跟腰椎麻醉哪个副作用大

    静脉麻醉可能会出现嗜睡状态、呼吸抑制或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副作用;腰椎麻醉是一种有创伤性的穿刺技术,因此可能会出现腰背痛、严重低血压,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损伤到神经,可能会造成皮肤麻木或肌力减退;如果损伤到脊髓,可能会造成截瘫;如果损伤到马尾神经则可能会造成大小便失禁。静脉麻醉和腰麻均不会对人体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静脉麻醉是作用在患者的大脑皮层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静脉麻醉药物基本可以代谢完全,不会有药物残留于体内,所以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而腰麻是局部的麻醉,通常取脊柱腰3/4以下的间隙进行穿刺,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蛛网膜下腔从而引起注射区域以下躯体的麻醉状态,但患者可以保持意识清醒。部分患者多次腰麻后出现腰痛可能与反复穿刺有关,但不会对人体造成长期的影响。两者相比较,腰椎麻醉的副作用比静脉麻醉更多。

  • 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的区别在哪里

    第一,吸入麻醉是通过呼吸机将麻醉药与氧气混合后由病人随呼吸经口鼻吸入人体,产生麻醉作用。随着吸入药物浓度增加,病人意识丧失,肌肉松驰,而达到强镇痛,外科手术操作状态期。第二,静脉麻醉是将各种麻醉药经血管注入,使病人入睡、镇静、镇痛,肌肉松驰,意识丧失,达到外科手术期。区别在于给药的途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