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华
朱爱华

中医科综合 |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去挂号
擅长
情绪障碍、神经症、卒中后抑郁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老年痴呆、骨质疏松。
医生介绍

朱爱华,女,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3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担任北京中医药学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论著3部,参编4部。研究方向是脑病及相关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在田金洲教授团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对痴呆的诊断治疗经验,重视痴呆合并精神行为症状的中医药治疗。擅长对中风后肢体、语言、认知、情绪等的全面调治,对中风后出现的情绪障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其伴随的失眠、健忘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探索。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治疗的优势,开展中风危险因素的预防、急性期的治疗、恢复期的改善症状、中风的二级预防等的中医药防治。

同科室医生推荐:
名医在手,看病不愁
手机下载
名医在线客户端
打开名医在线APP,立即问医生
医生视频
  • 什么是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类良性震颤,它还有一个名字就叫良性震颤,有的也叫老年特发性震颤。他的震颤的发生,一般的可以是从一侧肢体起,但是多数情况是双侧肢体起病,然后他的震颤的那个幅度,一般的初期的时候,还是偏快的,就是比帕金森病还是要快一点。它的幅度在大概是8到12赫兹左右,但是一旦双侧上肢。就是震颤发生了以后,她很少累积下肢。基本上,它会转到头部蛇下颌,这个位置的震颤累积下肢,还有中轴的很少。它的愈后也是很好的,一般得很多的特发性震颤,不会出现像帕金森病一样,后期的这些比如说卧床僵硬,不能动的这些活动。判断它是否是一个特发性震颤,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用酒发现75%以上的患者,在饮酒后,他的特发性震颤,会明显的减轻或消失,帕金森病的慌张步态。

  • 什么是帕金森病的面具脸

    帕金森病的面具脸,其实和肌强直,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这种肌强直和行动迟缓混合在一起,就会导致患者的面部表情的一个减少,因为肌肉的僵硬,因为它的一个运动的迟缓,导致他做出每一个表情来讲很困难,所以我们会发现,患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这个人没有笑容了,好多家属和我们主诉的,就是说发现这个患者,不像以前似的表情丰富了,一天到晚就是坐那木着脸,没有表情,也没有一些兴奋,或者是情绪续的表露。

  • 什么是帕金森病的齿轮样强直

    帕金森病的四大主政一个就是静止性震颤,一个就是肌强直,还有一个运动迟缓,还有一个就是姿势障碍。那么它的一个肌强直,主要表现的就是整个的一个肌肉的张力的一个提高,这个肌肉张力的提高,表现在全部的肌肉全方位的一个肌张力的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在被动的,屈伸患者的肢体的时候,你会感觉它的阻力是很大的,就是掰动一根铅管,感觉是类似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又存在,这种震颤的现象,震颤其实就是我们的肌肉,在伸缩才产生的这个动作。因此在存在震颤的同时,又有肌张力增高的情况下,我们会感觉他那个肌张力是有一个明显的坎盾表现,在查体时,他在屈身患者关节的时候,他的那个张力,是会有一顿一顿的表现,类似齿轮转动的感觉。

  • 帕金森病通常在什么年龄发病

    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一般是在60岁以上,他也是退行性的一个疾病,从它的病因学来讲,目前虽然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基本上,考虑一个适合他的年龄是相关的,比如说它是一个,随着增龄而增加的一个疾病。再有一个,就是和他的一些环境因素或者是说,和他的一些氧化应激反应,是相关的,大部分的帕金森的患者,都是散发的病例,只有大约10%,它才有一些遗传的病史的。

  • 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什么

    帕金森病的病理改变,主要是中脑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它的死亡或者是缺失,最终导致纹状体内的,多巴胺的含量显着的下降,而出现的一类疾病。攀升病的症状一旦出现,它的文创体内的多巴胺的含量,就要下降了超过80%,而他的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盐的含量,会降低50%。因此它的一旦发病,我们对它的症状,就是很难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