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精神心理科 > 精神科

哪些人容易患心理疾病

阅读:6.84w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心理疾病首先就是遗传,遗传是逃不过的,大部分尤其是越重的精神疾病,他的遗传率越高,比如说痴呆,比如说精神分裂症,和双向情感障碍 抑郁症,这些疾病的遗传度都非常高的,它不亚于我们说的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也有遗传,意思就是说,如果他父母或者直系亲属里面,有这样的疾病,他发病率就高,这类人群就容易得这类疾病,这是一个因素,第二就是他的成长环境,因为我们心理疾病除了遗传以外,这个遗传不是所有的人,都得心理疾病,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是他外在环境,这个环境有两种环境,一个就是我们生活的物理环境,还有一个环境就是他的心理环境,一般来说越早的环境越不好,对他将来影响越大,最早的是什么,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家庭,所以说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从小的时候,他父母的养育方式,还有教育方式,如果说跟一般人群差别比较大,他将来得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越大,我们要考虑到遗传因素,也要考虑到后面的因素,对于成人来说,他已经形成了某些个性了,比如说这个人,从小就是容易焦虑,他特别容易紧张,他成人的话得焦虑症的可能性,就比别人大,就相当于一个人小时候没养好,身体素质不好,以后容易得身体疾病一样,他因为小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个性上面有缺陷,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心理疾病,还有一种就是,这个人遭受的生活事件,确实比别人多,比如他一年中又遭受了失业,又遭受了离婚,又遭受了亲人离世,这种压力一旦超过,一般人的承受范围以后,他就容易得精神疾病,都有这个因素,他得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越大,有的人只是占其中一个。

相关视频推荐
  • 心理疾病有哪些 阅读:3.36w
    心理疾病从医学上大致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这些异常的状态可单独存在,也可几个方面共同存在,在此基础上如果符合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就构成了某种疾病,如焦虑症、强迫症、分裂症、抑郁症等。
    汪波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耳鸣有可能是心理疾病? 阅读:7.67w
    耳鸣来说并不是心理疾病,我们把它划为心理性疾病。在国外耳鸣它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对人体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人体引起人体的影响主要是人体,引起人体心理上面的一些影响精神方面的一些影响。就说我特别烦,引起特别烦的感觉。疏导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充分认识到耳鸣对身体没有影响,但是对心理上的一些影响,我们通过心理疏导去化解。
    李进让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 心理疾病可以预防吗 阅读:5.28w
    心理疾病我们讲了原因上,一个是遗传这块,我们是没法去预防了,生下的基因带好了,接下来我们就是,怎么让这个基因不发作,这个预防就是怎么让自己心理建设,这个不单是老百姓要关心的问题,也是整个政府要做的事情,怎么让孩子从出生,到生命的结束,怎么做到维护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这个事情父母来说,你从小的时候,怎么让你的孩子心理健康,这个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其中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是,孩子和父母之间有质量的亲子关系,这是能预防孩子很多的心理疾病,以及社会功能都会在小时候,成长经历中形成,这是在幼儿时能做到的,到了儿童期、青春期,甚至到成人,每个时间阶段 ,每个人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危机,比如说你在小学 初中的时候,他有学业的问题,还有一个青春期的问题,这个时候怎么从学校到家庭,怎么能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到成人后,你面对的婚恋、家庭、抚养子女,怎么让你做到,即使有压力,怎么及时的缓解这些压力,所以心里疾病是可以在早期发现 ,早期预防的越早越好。
    张海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一个秘密武器走出心理疾病 阅读:1.33w
    一个秘密武器走出心理疾病
    刘志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 厌学是心理疾病吗? 阅读:32
    厌学是心理疾病吗?
    罗捷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
  • 哪些心理疾病可能会导致自杀 阅读:6.49w
    自杀是我们心理科,比较关注的一个事情,自杀危机干预是,我们全社会都关注的事情,很多人脑子一想,这个人自杀了,是不是得抑郁症了,不全是,自杀在我们大部分心理疾病,都可以导致自杀,精神分裂症、双相抑郁,甚至焦虑 甚至一些性格问题,都可能导致自杀,在这里面自杀率最高的,是两类疾病,一类我们说的双向情感障碍,一类就是我们的抑郁症,抑郁症大家关注的是容易自杀,但是还不是抑郁症,最高的是双向情感障碍,而且双向情感障碍,自杀的死亡率高,因为他选择的方式比较激烈,所以我们说我们在碰到这种情况,老百姓怎么办,假如说你身边的人,有这种消极念头的时候,要重视,不能说他是说说的,不会死的,但是往往就是这种苗头慢慢发展,刚开始有苗头 这是比较轻的,就是说我不会告诉你,我活着没意思,我死死掉算了,再重一点是什么呢,他就会想,我觉得那种死法比较好,他就慢慢寻找方法,有计划,再重一点就是我那天尝试过了,但是我觉得这个方法不好,他已经有行动了,这种他自杀的风险不停的在升级,如果遇上这种情况要高度警惕了,不管是谁,遇上身边有这样的人,一定要高度重视。
    张海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