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杰
李彦杰

康复科 |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 去挂号
擅长
1.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康复治疗; 2.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颈椎病等引起的功能障碍者的康复治疗; 3.头痛、眩晕、失眠、痴呆、疼痛、发热、肥胖症等内科杂病的中医治疗。
名医在手,看病不愁
手机下载
名医在线客户端
打开名医在线APP,立即问医生
医生视频
  • 治疗中风后肢体感觉障碍的中医特色技术是什么

    治疗中风后肢体感觉障碍的中医特色技术是循经挑刺法。古人云:一针二灸三用药,俗称刺血疗法或者刺络放血疗法,是在特定的经络循行部位,运用针刺手法,让淤血自行流出,或者通过拔罐,把淤积在人体经络中的淤血清出体外的治疗方法。刺络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脏腑的功能紊乱,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恢复正常,从而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在黄帝内经中就有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调虚实等记载,如果再配合针灸等效果更佳。它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往往能立起沉疴、顿消痼疾,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放血疗法多选用的穴位有十宣穴、十二井穴、夹脊穴以及病变部位的局部穴位为主,结合前人技术,我们改进了操作工具和选穴,采用一次性注射针头,循经快速挑刺皮部,使之出血,对中风后感觉障碍等各种顽固性疼痛疗效显着;效果欠佳者,循经加刺诸井穴,可以增加疗效,挑刺皮部能够激发经气、诱发传感,从而达到活血通络、蠲痹止痛之效。

  • 什么是张力平衡针法

    张力平衡针法是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技术,是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该技术是张巍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总结出来的,为中风后痉挛瘫痪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疗法使患肢肌张力的运动功能 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改善。张力平衡针法是根据传统中医针灸经络理论、现代康复学原理以及偏瘫的恢复发展规律,在痉挛瘫痪的治疗中以协调肌群间肌张力的平衡为重点,从中风痉挛瘫痪的特征性上改变上肢屈肌相对拘急、伸肌相对迟缓、下肢伸肌、内收肌相对拘急、屈肌相对迟缓的特点,根据经络辨证,此为阴阳脉气失衡之阳极阴缓、或者阴急阳缓之证候,治当扶阳抑阴或者是扶阴抑阳,以调节阴阳平衡,使阴平阳秘、运动协调,因此,选用伸肌、屈肌侧有效穴位,根据两侧痉挛、弛缓的不同,施以不同的手法来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的一种治疗方法。

  • 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 言语障碍的中医特色技术是什么

    中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言语障碍的治疗特色技术是项五针配合康复训练以及舌针治疗。一、项五针配合康复训练技术是在天津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法、黑龙江高维滨教授的项针技术、以及河南邵经明教授的三穴五针法的学术思想基础上,优先选出廉泉、人迎、供血三个穴位,共五针,配合辨证取穴以及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研究表明,项五针可以加强咽喉肌群的运动,改善咽喉部血流,实现吞咽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有效改善康复障碍。二、舌针治疗言语障碍技术主要是结合石学敏教授、郑魁山教授、王秀珍教授等多个医家的临床经验,创立的一套专门治疗中风后言语障碍的治疗方案,在醒神调神的基础上,从阴阳两位选择穴位,如风府、哑门、大椎、风池、廉泉等穴点刺,对舌穴微刺,并对金津、玉液进行刺络放血、通达舌翘,本法配合言语康复训练,可以加强言语反射弧的建立,提高舌肌运动的灵活性,疗效显著。

  • 治疗中风偏瘫的中医特色技术是什么

    中医采用了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的方法来治疗中风偏瘫。该技术是以40毫米以上的毫针对相关头针区际进行透刺,并留针5~7个小时,在治疗期间,每间隔30分钟捻转一次,每分钟捻转200次,这样的操作重复两次后,每两个小时捻转一次,直至出针,留针期间配合各项康复治疗,如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改善,加速了康复的进程。研究表明,对头部腧穴区进行针刺的刺激,能够对大脑皮层产生刺激信号,兴奋和调节大脑皮质区相应区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激发大脑皮层功能区的生理功能,长留针加强了针刺的刺激范围和刺激强度,提高了刺激量,使用间断行针的方法来累积治疗效应,从而增加治疗疗效。

  • 头针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技术有哪些

    目前头针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技术主要有以下五种:一、焦氏头针是头针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1971年正式发布的,焦顺发创立的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治病的一种方法;二、头皮针国际标准方案是1983年由中国针灸学会制定,1984年在WHO主持的国际会议上正式通过,从此中国头针疗法走向世界;三、东贵荣教授头针的特点是具有一针透多穴、一经带多经的整合作用,发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的一个作用;四、颞三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总结四十多年的经验而独创的治疗中风的一种针刺疗法,多年的临床经验实践证明该疗法疗效确切,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之一;五、于致顺教授经过长期的一个临床研究提出了“场的”理论,结合脑的功能,于教授将头部分为7个区,并对各个治疗区的定位与大脑皮质的投影关系以及治疗的作用做了探索,并在操作上采用丛针、长留针、间断捻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