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清
陈德清

老年病科 | 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中医院 去挂号
擅长
周围血管疾病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治,尤其糖尿病足、慢性伤口、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静脉曲张、心脑血管病变、脉管炎、内分泌紊乱、难治性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目前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周围血管并发症及慢性伤口中西医结合诊治。
名医在手,看病不愁
手机下载
名医在线客户端
打开名医在线APP,立即问医生
医生视频
  • 糖尿病老年人能控制得好吗

    老年糖尿病通过合理的治疗能控制好。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糖尿病的教育;第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第三,糖尿病的运动治疗;第四,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第五,糖尿病的血糖监测。称之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作为老年人糖尿病,一样要把这五点做好,尤其是糖尿病的教育,要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在临床上不少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不够,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比如严重的低血糖、严重的高血糖等。 所以建议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治疗,糖尿病就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此外,还要注意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合并一些并发症,比如视网膜病变,他的视力可能会下降。因此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属,要帮助老年人做好血糖的控制,防止一些意外的发生。

  • 老年人糖尿病的特点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如下: 第一,老年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比例较大。 第二,老年糖尿病可能会有一些症状,比如口干、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但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血糖监测,因为部分老年糖尿病,需要通过血糖监测来发现。 第三,老年糖尿病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胰岛功能逐渐减退,因此老年患者的血糖容易波动,有可能出现高血糖,也可能出现低血糖,低血糖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心慌、心悸、多汗、乏力,高血糖有可能会伴有一些很严重的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等。 第四,老年糖尿病有可能会伴有多种并发症,可能会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甚至还会诱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中,有许多患者合病有冠心病、脑梗塞。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好血糖,要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 老年人糖尿病的症状

    老年糖尿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患者可有口干、多饮、多尿,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老年患者,要加强他的血糖监测,部分患者有可能是在体检的时候,通过血糖的监测发现糖尿病。 也有部分老年患者是出现了糖尿病的急性或者严重的一些并发症才发现糖尿病,首发症状为一些急慢性并发症的表现。比如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还有可能出现泡沫尿、皮肤瘙痒,甚至腹泻与便秘的交替等。建议患者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之后,如果运动量过多或者药物过量或者饮食量减少,导致了血糖的紊乱,引起低血糖时,还可以表现为心慌、多汗、乏力等症状。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怎么办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处理方法如下: 1、控制好血糖,这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前提。 2、根据周围神经病变损伤的病理机制进行治疗:(1)可以使用α-硫辛酸抗氧化应激;(2)使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比如胰激肽原酶、前列地尔等等;(3)醛糖还原酶抑制剂;(4)复合维生素B;(5)营养神经的一些药物,比如甲钴胺。 这些药物往往要结合起来综合性的治疗,只有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周围神经病变才能得到比较好的控制。 3、止痛,周围神经病变还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或者伴随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要根据疼痛,进行对症的处理,比如可以适当的给予止痛的药物。此外,现在还在开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些手术,对于部分患者的疼痛有比较明显的缓解作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老年人的神经病变以糖尿病引起的最为多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发生于单一神经,也可以发生于多个神经,患者可以出现手足麻木、疼痛,甚至出现感觉障碍。

  • 如何诊断老年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可以通过测血糖来诊断,一般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需要考虑糖尿病。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可以做OGTT。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水平与其他糖尿病患者有所差别。一般成年人建议他的空腹血糖控制在4.4~7mmol/L之间,餐后血糖建议控制在4.~10mmol/L之间,对于有并发症或者年龄比较大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建议他的空腹血糖可以适当放宽,控制在6~7mmol/L之间,部分患者可以放宽7~9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可以控制在8~11mmol/L之间。 总体而言,老年人的糖尿病,需要防止高血糖的出现,也要防止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因此总体血糖控制水平可以适当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