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伟民的个人首页

柯伟民医生简介

  职  称:教授、主任医师

  导师资格:硕士生导师

  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

  毕业时间:1983年

  主研方向: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社会兼职:广东省寄生虫病学会委员;广东省,广州市医疗纠纷鉴定委员;广州市感染病和肝病药物评审专家;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卫生部人才中心全国卫生人才评价领域专家。

  医疗专长:熟练掌握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诊断与抢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获奖情况: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关系的研究 1996年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三等奖

  戊型肝炎病毒IgM、IgG抗体的血清学规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1998年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三等奖

  广东地区不同人群中庚型肝炎病毒流行状况及影响 1999年广东省卫生厅科级进步三等奖

  慢性乙型肝炎加重致肝衰竭的机制与防治研究 2009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论  著:1.周清霞,刘 婷,吴泽倩,邬喆斌,柯伟民(通信作者)。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轻度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7-9。

  2. 杨波,吴元凯,曹红,陈忠诚,高志良,柯伟民(通信作者)。血浆铜蓝蛋白在乙型肝炎不同肝功能状态的水平及其意义。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9):841-843。

  3. 邬喆斌,曹红,刘婷,吴泽倩,柯伟民(通信作者),高志良。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HBsAg表达变化。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10):742-745。

  4. Yan Y, Mai L, Zheng YB, Zhang SQ, Xu WX, Gao ZL, Ke WM(通信作者). What MELD score mandates use of entecavir for ACLF-HBV HBeAg-negative patient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2 Sep 7;18(33):4604-4609.

  5. Zheng YB, Xie DY, Gu YR, Yan Y, Wu YB, Lei ZY, Peng L, Xie SB, Gao ZL, Ke WM(通信作者). Development of a sensitive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of severity of 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Clin Invest Med. 2012 Apr 1;35(2):E75-85.

  6. 严颖,麦丽,郑玉宝,柯伟民(通信作者),高志良。慢性乙型肝炎患

  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分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

  科学版),2012,33(4):487-489。

  7.赖菁,张绍全,严颖,林潮双,柯伟民(通信作者)。肝衰竭程度对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ACLF生存率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33(1):71-74。

  8. 赖菁,李学俊,张绍全,徐启桓,朱建芸,柯伟民(通信作者)。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eAg与HBV DNA载量和终末期肝病模型分值关系的分析。中华实验和临床病 毒学杂志,2012,26(1):51-53。

  9. 赖菁,严颖,麦丽,陈焕文,郑小燕,柯伟民(通信作者),高志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比较。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6):349-353。

  10.吴泽倩,李学俊,赖菁,邬喆斌,柯伟民(通信作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AFP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5):

  330-332。

  11. W.-M. Ke(柯伟民), S.-B. Xie, X.-J. Li, S.-Q. Zhang, J. Lai, Y.-N. Ye, Z.-L. Gao, P.-J. Chen.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serum HBV DNA level between HBeAg-positive and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with same liver histological necroinflammation grade but differences among grades 1, 2, 3 and 4 apportioned by the same hepatic parenchyma cell volume.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11,18 (9): 637– 645. (2010年IF=3.502)

  12.Shi-Bin Xie, Chao Ma, Chao-Shuang Lin, Ying Zhang, Jian-Yun Zhu and Wei-Min Ke. Collagen proportionate area of liver tissue determined by digital image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11, 5(10): 497-501.

  13. 马超,谢仕斌,李学俊,柯伟民,高志良。数字图像测定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组织纤维面积比例。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 ;27(8):833-836。

  14. 刘婷,谢仕斌,吴泽倩,张立伐,闵筱辉,柯伟民(通信作者),高志良。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免疫逃逸期肝纤维化Ⅰ ~ Ⅳ期HBsAg 水平的动力学研究。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8):708-711。

  15.张绍全,赖菁,谢仕斌,张晓红,张英,赵志新,柯伟民(通信作者),高志良。 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氨酸转氨酶是反映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性分级的敏感指标。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29(8):463-467。

  16.雷姿颖,朱建芸,谢仕斌,柯伟民。脑裂头蚴病1例报告。新医学,2010;41(1):49-59。

  17. 雷姿颖,李学俊,赖菁,黄旭明,柯伟民(通信作者),高志良。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缓解过程MELD评分变化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630-632。

  18.Xiaohong Zhang, Weimin Ke, (柯伟民) Junqiang Xie, Zhixin Zhao, Dongying Xie, Zhiliang Gao.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hepatitis E or A viral super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 Int. 2010,4:615-620. (2010年IF=2.963)

  19.李学俊,赖菁 谢仕斌 叶一农 张绍全 柯伟民(通信作者)高志良。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ALT或AST水平与炎症分级。中华全科医学,2010,8(11):1349-1351。

  20. 刘婷 赖菁 李学俊 柯伟民(通信作者) 闵筱辉。非甲-非丙型急性肝炎抗-HEV IgM、IgG的血清学规律。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6):527—529

  21.刘添皇 朱建芸 张绍全 谢仕斌 柯伟民(通信作者) 高志良。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程度的评估的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5):293——296.

  22.黄旭明# 李学俊 赖菁 雷姿颖 柯伟民(通信作者),高志良。慢性乙型肝炎重度和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MELD评分和HBV DNA载量的变化。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2):114-118。

  23.张绍全,赖菁,谢仕斌,张晓红,张英,赵志新,柯伟民(通信作者),高志良。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关系。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0,3(10):31-34。

  24.厉新妍,雷瑞祥,柯伟民(通信作者),李学俊,赖菁,朱建芸,高志良。乙型肝炎慢加性肝衰竭严重度简易评分系统。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7):3353—3355。

  25.李学俊,谢仕斌,张晓红,张英,赵志新,柯伟民(通信作者),高志良。免疫清除期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关系。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10):726-730。

  26. 赖菁,柯伟民(通信作者),顾琳,苏中振,陈幼明,揭育胜。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纤维化,实质病变程度的关系。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8(3):210-212。

  27. Wei-Min Ke(柯伟民), Shi-Bin Xie, Li-Na Yu, Ting Liu, Jing Lai, Da-Qiu He, Xiao-He Li, Zhi-Liang Gao, Ying Ke and Pei-Jia, Chen. Decline of Serum HBV DNA and no Change Apportioned by the Same Hepatic Parenchyma Cell Volume from Hepatic Fibrosis Stage 1 to Stage 4 during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tervirology, 2008, 51(4): 235——240.(2008年IF=1.827)

  28. 柯伟民,余丽娜,谢仕斌,赖菁,李晓鹤,高志良。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血清病毒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的关系。中华传染病杂志,2008,26(6):371-372。

  29. 刘婷,柯伟民(通信作者),赖菁,朱睛。单项抗-HEV-IgG阳性对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血清学特征。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6):395—397。

  30. 柯伟民。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广东医学。2006,27(8):1118-1119。

  31. Wei-Min Ke(柯伟民), Xue-Jun Li, Jing Lai, Xiao-He Li, Zhi-Liang Gao, Pei-Jia Chen. Et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fatal liver failure during the cours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 southeast China. J Gastroenterol, 2006, 41(4): 347—351.(2010年IF=3.61)

  32. 李晓鹤, 柯伟民(通信作者), 余丽娜, 赖箐,李学俊,高志良。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不同纤维化分期及癌变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状态。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杂志。2006,15,(3):251-253。

  33. 彭余柳,余丽娜,李晓鹤,柯伟民(通信作者)。致死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临终前HBV DNA载量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广东医学。2006,27(8):1129-1132。

  34. 余丽娜,柯伟民(通信作者),李晓鹤,梅咏予,李建国。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临终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年9(2):65-66。

  35. 柯伟民,林国莉,叶一农,李建国。慢性乙肝发生致死型重型肝炎与重叠嗜肝病毒感染及HBV e系统状态的研究。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5,19(1):52~54。

  36. 柯伟民。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广东医学。2005,26(8):1026-1027。

  37. 柯伟民,余丽娜,梅咏予,赖箐,李建国。甲胎蛋白和谷氨酰转肽酶的水平和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分期及肝细胞癌的关系。中国医疗杂志。2004,3(9):1~3。

  38. 柯伟民,林国莉,叶一农,赖箐,李建国。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癌变时脾脏超声影

  像、HBVe系统及AFP水平。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7):963~965。

  39. Wei-Min Ke(柯伟民), Yi-Nong Ye, Shi Huang. Discriminant function for prognosis indexes and probability of death in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J Gastroenterol, 2003,38(9): 861~864。(2010年IF=3.61)

  40. 柯伟民,黄仰甦,李建国,姚集鲁。慢性乙型肝炎发生致死性肝衰竭的病因研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4):453~454。

  41. 柯伟民,曹红,黄仰甦,邓洪。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基础对戊型肝炎血清免疫

  学规律的影响。中国消化病学杂志。2000,1(3):19~20。

  42. 柯伟民,黄仰甦,邓洪,李建国,姚集鲁。慢性乙型肝炎出现从HBeAg至抗-Hbe

  自发血清转换之后肝病活动性变化的探讨。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9,8(3):

  186~187.

  43. 柯伟民,黄仰甦,邓洪,李建国,姚集鲁。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急性加重的原因探讨。

  实用肝脏病杂志。1999,4(4):214~216。

  44. 柯伟民,李学俊,林潮双,谭德,姚集鲁。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情况和致

  病力的探讨。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8,7(2):116~119。

  45. Wei-Min Ke(柯伟民), De Tan, Jian-Guo Li, Satoru Izumi, Yoshitake Shinji, Hak Hotta, and Ji-Lu Yao. Consecutive evaluation of immunoglobulin M and G antibodies against Hepatitis E Virus. J Gastroenterol, 1996, 31(6):818~822. (2010年IF=3.61)

  46. 柯伟民,姚集鲁。HA与HE以及重叠于HB临床背景下Ha和HpcIII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医学综述。1996,8(2):444~445。

  47. 柯伟民,雷瑞祥,姚集鲁。HB重叠HE或HA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中国综合医学,1996,5:288~289。

  48. 柯伟民,肖杰生。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概况。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1996,23(3):97~101

  49. 柯伟民,李建国,姚集鲁。戊型和甲型肝炎特异性IgM, IgG抗体出现情况的比较。中华传染病杂志,1996,14(2):113~114。

  50. 柯伟民,泉哲,兴木吕隆,进士义刚,姚集鲁。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

  AFP和AK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临床肝胆病杂志,1995,11(3):160~162。

  51. 柯伟民,泉哲,进士义刚,姚集鲁。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和长期预后。国

  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22(6):234~238。

  52. 柯伟民,姚集鲁。戊型肝炎与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比较研究。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5,11(专辑):45~46。

  53. 柯伟民,泉哲,兴木吕隆,进士义刚,姚集鲁。甲胎蛋白在诊断丙型肝炎相关肝细

  胞癌的临床价值的探讨。中国肿瘤临床,1995,22(10):694~696。

  54. 柯伟民,泉哲,兴木吕隆,进士义刚,姚集鲁。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

  断一致性研究。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5,8(3):279,268。

  55. 柯伟民,泉哲,进士义刚,姚集鲁。日本国近十年的细菌感染谱以及药物敏感性和

  耐受性的推移和近况。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4,21(9):384~389。

  56. 柯伟民,谢仕斌,姚集鲁。IgM抗-HCV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近况。国外

  医学流行病学和传染病学分册,1993,20(3):102~105。

  57.柯伟民,王飞。登革热IgM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近况。国外医学内科学

  分册,1992,19(5):204,213。

  58.柯伟民,姚集鲁。甲型与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临床肝胆病杂志,1992,8(4):

  179~181.

  59.柯伟民,罗章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引起肝功能衰竭的凝血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1,12(2):123~125。

  专  著:1.柯伟民。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李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5年9月,第一版,58-61,111-117,151-156,157-161。

  2.柯伟民。朊粒病,斑点热,Q热。传染病学。马亦林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2005年8月第4版。366~372;415~421。

  3. 柯伟民。伤寒,隐球菌病。传染病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杨绍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5年8月,第一版,128-138,221 -229。

  4.柯伟民。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其它细菌性脑膜炎,白喉,布氏杆菌病,鼠疫,炭疽,破伤风,败血症。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黄庆道主编。广州。2004年,第一版,686~721。

  5. 柯伟民。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莱姆病。江元森主编,传染病学考试常见错误和对策。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144~154。

  6. 柯伟民。感染病病原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陈国伟主编,高级临床内科学。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2287~2299。

  7. 柯伟民。伤寒、隐球菌病。传染病学(7年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杨绍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2年1月,第一版。119-128,211 ~218。

  8. 柯伟民。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脑膜炎,白喉,猩红热,百日咳,布氏菌病,鼠疫,炭疽,破伤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尹培达 主编,全科医学临床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486-500。

  9. 柯伟民。霍乱研究进展。姚集鲁主编,传染病学临床专论。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210-220。

  10. 柯伟民。细菌性传染病。姚集鲁主编,今日治疗丛书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59-122。

  11. 柯伟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和转归。丙型病毒性肝炎,高志良主编。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59-64。

  12. 柯伟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病。临床内科学,张季平主编。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210~224;27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