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妇产科 > 妇产科

子宫内膜癌术后会引起哪些后遗症的发生

阅读:3.17w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子宫内膜癌术后会发生的后遗症有:
1、盆腔的创面、子宫创面感染,始发性的出血。所以每天要观察患者有没有腹痛,有没有下坠,同时要量体温,警惕存在感染的情况。
2、出现下肢水肿,严重的会出现橡皮腿。这是淋巴水肿的形成,但这个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侧支循环的形成,这些都会缓解。
3、形成盆腔淋巴囊肿。这个也会时有时无,并且侧支循环形成之后,淋巴囊肿可能也会消失。
4、出现淋巴瘘、乳糜漏。所以术后要勤观察,针对这些情况,及早做出处理。

相关视频推荐
  • 子宫内膜癌术后能活多久 阅读:10w+
    子宫内膜癌术后能活多久? (1)子宫内膜癌经过规范的治疗,病人的生存时间要看发现子宫内膜癌的时候的分期,如果是早期,她的生存时间是非常长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 (2)发现的时候是中期或者2-3期,生存时间是70-80%; (3)如果到4期的,全身已经转移了,她的5年生存时间也就是在20-30%。
    邓运宗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子宫内膜癌术后该如何护理 阅读:3.64w
    子宫内膜癌的护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治疗阶段给予合适的护理的方法:1手术的恢复阶段应该对病人的术后的疼痛治疗问题,护理上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减轻患者的疼痛,及早恢复术后的一些情况。2 化疗的阶段应积极的应对化疗药物副反应,比如说病人恶心呕吐,给予护理就要让她了就要吃些清淡的饮食呀,指导她的饮食和口腔卫生的护理,那么对于个人卫生了还要积极保证,因为这种病人了进行化疗期间,无论活动会很少,所以也得保证她个人的卫生。3癌症病人的一个心理问题,那么积极帮助病人进行心理的疏通对于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关系。
    王晓燕 山西省肿瘤医院
  • 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后如何治疗 阅读:5.53w
    早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应当如何进行治疗?一般来讲,早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是不需要术后常规的化疗的,但是也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患者应当主动向自己的主治医师询问好自己的病情,然后约定好复查的时间,出院后注意休息一段时间,另外要迅速的建立恢复健康的信心。在饮食上注意加强营养,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的食物。术后应当尽量的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油腻的食物,还要多喝白开水,多服用牛奶、多食用水果蔬菜。如果手术很成功,不需要术后常规的放化疗的话,那么就能够很快地进行正常的生活,按时复查就可以。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术后特别容易发生复发转移,所以术后应当进行后续的巩固治疗,从而达到预防肿瘤复发的转移,可以考虑生物治疗、放化疗。还有就是心理护理,疾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疾病的态度。患者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向上的心对付这种疾病。如果不采用放疗化疗的话,建议患者采取一些中医中药治疗,那么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所以需要去当地的中医院,最好是请中医肿瘤医院在场,进行诊治,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术后应当及时的进行放化疗、生物治疗,配合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另外放松心情,避免压力过大,忌食辛辣刺激、油腻以及易上火的食物,均衡的营养,多吃一些补血养气、健脾养胃的食物,还有就是进行适当的运动都能够增加患者的体质,最主要的要定期的到医院进行复查。
    谢彦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 子宫内膜癌术后如何护理呢 阅读:6.35w
    第一是生命体征的观测,是护士需要注意的,如心电监护、吸氧气、血压、脉搏 ,还有要观察盆腔里面是否有出血、积水这些情况,最主要的是观察;第二是要根据病人的主述来针对性的进行护理,比如翻身、呕吐处理;第三是对下肢血栓的关注,会用一些特殊的仪器或者是按摩来帮助下肢血液循环的恢复。
    苗劲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 子宫内膜癌术后该如何护理 阅读:2.95w
    子宫内膜癌术后的护理方法如下: 1、观测生命体征和留有引流管的颜色、引流管量等。 2、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如果不能下床,就要帮助患者在床上翻身,在床上进行活动,这样可以预防术后肺部的感染,预防术后血栓形成。 3、术后再加上镇痛棒的应用,有些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对这样的病人要给她对症处理,减轻她的不适反应。 4、对患者的饮食要给予指导,也是从少到多,从流食到半流食,再到普食,而且鼓励病人少量多餐。 5、进行按摩或者是下肢的理疗,帮助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恢复,降低血栓的形成。
    赵书君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子宫内膜癌术后多久需要复查 阅读:1.97w
    子宫内膜癌经过规范治疗,达到临床缓解后,应进行定期复查。如两年内建议患者进行每3个月一次的复查,检查包括盆腔B超、阴道残端的细胞学检查、肿瘤标记物的检查等,更重要的是医生的妇科检查;如两年-五年时间,建议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五年后建议患者每年进行一次随访,直到终身。
    李蓉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