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外科 > 肝胆外科

丙肝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阅读:191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丙肝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难题,全球现约有1.7亿丙肝患者,我国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约4000万。成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比感染乙肝病毒更容易转化成慢性肝炎。

由于丙肝早期症状不明显,有的发病几年都不表现任何症状,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很难被发现。加之常规检测中没有丙肝检测的项目,常被不少人忽略。专家称,事实上丙肝比乙肝更可怕。

据专家介绍,在日本,丙肝的发病率是最高的,在肝癌患者中有15%%至80%%查出是丙肝病毒呈阳性。在我国丙肝的发生率也相当高,大约有50%%的丙肝患者会转变为肝硬化,而这些肝硬化病人中又有近50%%会发展成为肝癌。而丙肝只有少部分人在急性期会表现为黄疸,即皮肤和眼睛变成黄色,大部分人在发病时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加之丙肝没有例为常规检查,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视。

专家称,丙肝像艾滋病一样,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因此吸毒互用针管者、常在消毒不严的非正规地方做针灸、文身及输液打针者等丙肝患病高危人群或当肝功能明显异常、转氨酶不明原因升高者、发现密切接触人群中已有明确的丙肝患者的人群,有必要到正规医院专科去作丙肝抗原体检测,如呈阳性,则需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以确诊是否患上丙肝而做到尽早治疗。

因此,了解了丙肝的危害,应做好预防措施。

1.接种丙型肝炎疫苗:丙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前者为RNA病毒,后者为DNA病毒,RNA病毒的基因组易发生变异,给丙肝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供丙型肝炎预防。因此,对于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的预防则显得更为重要。

2.严格筛选献血员:倡导无偿献血,通过检测血清丙肝抗体、ALT严格筛选献血员。我国自1992年对献血员筛查丙肝抗体后,这一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

3.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成为目前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要更加重视这一途径的预防。如推行安全注射、医疗器具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对于静脉吸毒着进行教育,劝其戒毒。不要共用剃须刀、牙具,理发用具、穿刺和文身等用具应当严格消毒。

4.性传播的预防对于性乱者应当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丙肝病毒感染者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

5.母婴传播的预防对于丙肝病毒RNA阳性的孕妇,应当避免羊膜腔穿刺,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相关文章推荐
  • 健康的隐形杀手——幽门螺旋杆菌 阅读:446
    一青年女性平时饮食不规律,偶尔出现胃痛,饥饿和进食后疼痛明显,未予重视。一周前胃痛频率增加,且疼痛较前加重,就诊我院,门诊完善碳13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后,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遂给予四联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嘱患者定时、定量、规律地服用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且回家后改善用餐习惯。服用药物14天后回院复查,复查结果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阴性。
  • 尽早识别胃“杀手”——糜烂性胃炎,护胃健康! 阅读:484
    一老年女性,平时不规律饮食,经常出现胃部不适表现。1月前饮用冷水后出现中上腹胀痛不适,呈阵发性发作,尤其在饥饿时明显,同时伴有烧心、嗳气、反酸等不适,当地医院用药后症状稍缓解,但仍反复发作。4天前患者中上腹胀痛不适较前明显加重,用药后症状没有明显缓解,完善胃肠镜、胸部增强CT等检查后,诊断为糜烂性胃炎、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给予食管粘膜下隆起性病变内镜粘膜下隧道切除术+抑酸护胃+中药治疗, 现患者精神状态尚可,偶尔有中上腹阵发性胀痛不适,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 糜烂性胃炎?尽早识别胃“杀手”,护胃健康! 阅读:116
    张先生发现上腹部突然开始出现胀痛,呈间断性发作,还伴纳差,伴反酸、嗳气、烧心等不适,于是自己买药治疗,效果欠佳,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进行治疗,所以将张先生收住入院。住院后积极进行检查,最终确诊为:糜烂性胃炎,经过中西医联合治疗后上腹部胀痛,呈间断性发作等症状明显改善,于是张先生要求出院,遂准予办理出院。
  • 丙肝窗口期图片 阅读:101
    窗口期是指从接触丙肝病毒到检测出来的时间。丙肝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和恢复肝功能,控制症状。
  • 如何诊断隐形带状疱疹 阅读:644
    带状疱疹的确诊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来进行确定,首先,第一点是皮肤病变出现簇集成群的水疱,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 第
  • 丙肝引起的肝癌严重吗 阅读:177
    针对丙肝应该早期发现,及时的进行抗病毒治疗,随着病原体的清除,疾病将不会发生明显的进展,可以有效的避免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