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症状信息 > 小儿生理性贫血介绍

小儿生理性贫血症状

就诊科室:
[内科] [儿科] [血液内科] [儿科综合]
相关疾病:

介绍

 

  婴儿生理性贫血是指出生后的婴儿由于体内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减低引起的一种贫血表现,这是每个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所以称为婴儿生理性贫血。

病因病理

小儿生理性贫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婴儿出生前叫胎儿,在母体内的胎儿没有肺的呼吸运动,也就是不可能通过肺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那么胎儿机体细胞所需的氧从哪获取呢?首先母亲通过肺呼吸运动吸入氧气、母亲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将氧带到胎盘并传递给胎儿红细胞,但胎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运氧能力只有母亲红细胞血红蛋白运氧能力的一半,这样胎儿的造血器官就必须产生更多的细胞和血红蛋白来携带氧气,才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胎儿出生时的血红蛋白可高达190g/L以上。

  出生后,婴儿肺呼吸运动开始,红细胞带氧能力明显增强,不再需要胎儿时期那么多的红细胞了,机体便“指示”骨髓减少红细胞的生成;而此时胎儿时期生产的红细胞也开始破坏;再加上出生后的3个月是婴儿生长最快的时期,血液液体容量的增加大于红细胞生成量的增加,原有的红细胞浓度被稀释。

症状检查

小儿生理性贫血应该如何诊断?

  出生后1周内血红蛋白逐渐下降,一般要到8周后方才停止,出生后2-3月血红蛋白可降至90-110g/L。这种正常生理变化引起的短暂贫血状态称为生理性贫血。在血红蛋白下降过程中,机体又“指示”骨髓逐渐增强造血能力,一般在半岁左右血红蛋白回升至正常水平,达到120~160g/L。

  胎儿出生前,母体会给他(她)一份特殊的礼物――造血原料储存在胎儿体内,这些原料能保证胎儿出生后至少3个月的造血需要。尽管每个婴儿出生后都会出现生理性贫血,但一般来讲,足月产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很少降至90g/L以下,但早产儿生后3-6周血红蛋白可下降70-90g/L,这是由于早产儿从母亲那儿得到的造血物质较少,再加上早产儿出生后生长速度比足月儿快,血液液体容量增加相对更多、红细胞浓度稀释更大的原因所致。

  生理性贫血是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所以无须治疗。但应注意喂养的食物中必须富含造血需要的物质,如尽量母乳喂养、给予相当年龄阶段的配方奶,对早产儿应及时添加含维生素E和叶酸及含铁质等食物,这样才有益于机体造血功能的恢复。

鉴别

小儿生理性贫血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贫血具体分类  

      1.“缺铁性贫血”,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见于营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只要是女性就比较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会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约有20%的女性、50%的孕妇都会有贫血的情形。如果贫血不十分严重,就不必去吃各种补品,只要调整饮食就可以改变贫血的症状。比如首先要注意饮食,要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等富含铁质的食物。如果饮食中摄取的铁质不足或是缺铁严重,就要马上补充铁剂。维他命C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也能帮助制造血红素,所以维他命C的摄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许多蔬菜含铁质很丰富。如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莲藕粉等。

  2.“出血性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

  3.“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

  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巨幼细胞贫血是指骨髓中出现大量巨幼细胞的一类贫血。实际上巨幼细胞是形态上和功能上都异常的各阶段幼稚红细胞。这种巨幼细胞的形成是DNA合成缺陷的结果,核的发育和成熟落后于含血红蛋白的胞浆。身体多种组织细胞皆受DNA合成缺陷的影响,但以造血组织最严重,特别是红系细胞。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也都有形态上的改变和成熟细胞数量的减少。巨幼细胞包括原巨幼细胞、早巨幼细胞、中巨幼细胞和巨幼细胞各不同发育阶段的幼稚红细胞。这些巨幼细胞均比相应的正常幼红细胞大,浆核比例比正常略高。经Wright染色后,原巨幼细胞的胞浆呈深蓝色,无颗粒,核周围有一染色较浅的圈;核圆形,染成紫色,最显著的特点是染色质呈颗粒状,彼此隔开,隔开处比较透亮,有时在核的周边有彼此分开的染色质小块,形成所谓“钟面”的状态;核仁较大,蓝色。当细胞逐渐成熟,染色质保持其颗粒状结构,不易形成深染的固缩块状物。有时巨幼细胞贫血较轻,巨幼细胞的形态往往不很典型,称为类巨幼细胞。绝大多数巨幼细胞贫血是由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例外,如抗代谢药物引起的巨幼细胞增生、红白血病和红血病、铁粒幼细胞贫血的巨幼细胞增多、遗传性乳清酸尿等。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巨幼细胞的形态都是相同的。经过适当的治疗,这些巨幼细胞都能很快变成正常的幼稚红细胞。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疗程后期可能出现相对缺铁现象,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剂。

  5.“恶性贫血”,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6.“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变化主要为红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说原来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数量越大则贫血越严重。根据起病缓急、病情轻重、骨髓破坏程度和转归等,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在我国经部分地区调查,每10万人中有1.87 ~2.1人发病,与日本报道的发病率相近。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急性型与慢性型病例的比例为1∶4.6。再生障碍性贫血似属中医学“虚劳”、 “虚损”及“血证”的范畴。以往认为是不治之症,经过4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践,对其预后已有改观。据调查,平均死亡年龄延长,病死率下降,患病率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类、退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


预防

小儿生理性贫血应该如何预防?

  (1)饮食调摄: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食谱要广,不应偏食,否则会因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引起贫血。要富有营养及易于消化。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严禁暴饮暴食。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绿叶蔬菜等。多饮茶能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有利于巨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但缺铁性贫血则不宜饮茶,因为饮茶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适当补充酸性食物则有利于铁剂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配合滋补食疗以补养身体。

  (2)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任继学

任继学 主任医师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内科

擅 长:

中医内科急症[详细]

庄启超

庄启超 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内科

擅 长:

妊娠合并普内科疾病的诊治,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详细]

陈跃光

陈跃光 主任医师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内科

擅 长:

高血压脑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高血...[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