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症状信息 > 尿中组织胺排泄增加介绍

尿中组织胺排泄增加症状

相关疾病:

介绍

   组织胺(Histamine)是一种活性胺化合物,化学式是C5H9N3,分子量是111。作为身体内的一种化学传导物质,可以影响许多细胞的反应,包括过敏,发炎反应,胃酸分泌等,也可以影响脑部神经传导,会造成想睡觉等效果。服用H1受体拮抗剂(即抗组胺药)后的代谢产物在几个到几十个小时间,绝大多数以原形药物经肾脏排泄,尿中排泄量占了很一大部分。所以导致尿中组织胺排泄增加。

病因病理

尿中组织胺排泄增加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因组织胺介导的皮肤病服用H1受体拮抗剂(即抗组胺药)组织胺(Histamine)是一种活性胺化合物。作为身体内的一种化学传导物质,可以影响许多细胞的反应,包括过敏,发炎反应,胃酸分泌等,也可以影响脑部神经传导,会造成人体想睡觉等效果。


症状检查

尿中组织胺排泄增加应该如何诊断?

  适应症:适用于缓解下列疾病的症状。过敏性鼻炎,包括枯草热,组织胺介导的皮肤病,包括有关的过敏性皮肤疾患。例如: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胆硷能性荨麻疹、特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异位皮炎。


鉴别

尿中组织胺排泄增加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阿伐斯汀,健康成年志愿者服用8毫克后,约1.5小时出现的药物血浆峰浓度约为每毫升150毫微克,血浆半衰期大约为1.5小时。在6天的多剂量研究中没有观察到药物的积聚。

  口服吸收完全,难于通过血脑屏障,t1/2为1.5h,抗组胺作用可维持8h,12h后80%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口服后在肠道被充分吸收,成人服用8mg后,1.5hr出现的药物血浆峰浓度约为150µg/mL,血浆半衰期约为1.5hr。无药物积聚现象。单剂量服用8mg后,约30分钟开始起效,峰效应在90分钟(发红)和2hr(皮肤条痕)出现。有效的抗组织胺活性可维持12hr。本药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排泄,12hr时排泄服用量的80%,其中大部分为药物原型,代谢产物约占服用剂量的1/7。小部分通过肠道排泄(13%)。

  磷酸组胺,本品口服给药,很快在胃中失活。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给药,产生作用快速、短暂。本品经甲基化和氧化代谢,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尿中。

预防

尿中组织胺排泄增加应该如何预防?


  1、当使用某一种H1受体拮抗剂疗效不好或无效时,宜提倡交替与联合用药,以增强抗过敏效果。如H1与H2拮抗剂联合、不同类的拮抗剂联合、长效与速效的拮抗剂联合应用等。可根据不同H1受体拮抗剂的药理学机制选择除有抗组胺作用外还有其它抗炎作用的抗组胺药,如酮替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有一定的膜保护作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有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的作用和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的作用;咪唑斯丁有一定的抑制白三烯的作用等。考虑联合使用两种或几种H1受体拮抗剂,但一种药和它的衍生物不宜联合应用,如氯雷他定与氮他定、阿化斯丁与曲普立定、氯苯那敏与右旋氯苯那敏。基本化学结构相似的抗组胺药也不能联合应用,如氯雷他定与赛庚定,氯雷他定与特非那丁;西替利嗪与羟嗪,玻丽玛朗与异丙嗪等。

  2、当应用H1受体拮抗剂的常规用量无效或效果不明显时,也可加大剂量,但应注意不能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最大剂量。变态反应紧急阶段有生命威胁时,此时组织胺已大量释放,应首先用生理性拮抗剂,如肾上腺素更容易抵消组胺的作用。

  3、对慢性荨麻疹和皮肤划痕症患者,使用H1受体拮抗剂可在控制症状后采用剂量递减的方法或间歇服药,以维持效果,最后甚至可完全停药。

  4、注意不同H1受体拮抗剂有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H1受体拮抗剂的起效时间不等于达峰时间,起效时间取决于药物与H1受体的结合速率,维持时间取决于药物与H1受体的解离速率,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代谢酶,代谢产物,代谢物的药理活性及其药代动力学,药物的排泄,药物的清除半衰期(T1/2β)。在应用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蓄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5、用H1受体拮抗剂时,勿同时应用可引起组胺非免疫性释放的药物,如奎宁、维生素B1等;勿食用可引起组胺释放的饮料及食物,如乙醇、水生贝壳类动物及含蛋白水解酶的食物;在使用特非那丁或阿司咪唑时不应超量用药,避免同时服用咪唑类抗真菌药(酮康唑、伊曲康唑等)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等。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孙念绪

孙念绪 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普外科及胸外科

擅 长:

胃肠道肿瘤的外科治疗、胃肠道肿瘤联合脏器切除...[详细]

申善威

申善威 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 长:

[详细]

刘成功

刘成功 医师

其它

擅 长:

内科,儿科,心理等疾病[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